光辉历程 山西忻州市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忻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60年风雨历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改革、促开放,实施工业强市方略,建设开放型经济,使工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工业从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起步,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08年,全市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590家,实现销售收入368.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1.5亿元,跃升到392亿元。1949年全市乡及乡以上企业只有257户,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达363户。在60年的发展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全市工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比建国初期成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2008年末,原煤产量达到3255.7万吨,比1949年增加3237.7万吨,是1949年的180倍;发电量达到316亿千瓦小时,是1949年的50多万倍。建国60年来,工业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52年我国GDP中工业只占 2.2%,之后工业比重逐年上升,1960年比重达到20.3%。之后几年稍有下降,1989年首次超过农业,为35.0%。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在GDP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近两年又开始回升,2007年达到最高,为46.7%,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布局发生明显变化
解放初期,忻州实施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所有制形式是一公为大、以国有经济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改革开放后,特别党的十四大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忻州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摆脱了羁绊,实施了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领域中的大踏步退出,通过招商引资,完成了国有企业脱胎换骨式改造;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工业经济新的支撑力量。目前,全市已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仍占绝对的支配地位;私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拾遗补缺位置逐步发展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组织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4.1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78.4亿元,私营企业完成产值69.8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57.3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5.0%、22.2%和50.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忻州解放60年间,工业实现了长足进步,建成了煤炭、铁矿、冶金、化工、焦化、纺织、医药、建材、电力工业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依托全市的资源优势,建立了与所有资源关联性较强的产业结构,即煤炭开采和洗选、铁矿开采、有色金属冶炼、法兰、电力生产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并且大集团、大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龙头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来,全市围绕煤电铝化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市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忻定原化工冶金机械轻纺工业区、繁代冶金工业区、宁静煤炭工业区、河保偏煤电铝建工业区和神五岢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区。同时还注重发展非资源型产品和产业,引进市外资本、技术,以构建新产业生态型循环经济园区为依托,引导市属存量工业企业改址入园、改制变型、改造升级,推进装备制造、铸锻造、陶瓷合金材料、玻璃等工业健康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已初见成效。
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转变
长期以来,全市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强化了节能减排工作,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全市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市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工作体系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由于全市的工业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畸重型经济的特征还十分明显,节能减排面临着异乎寻常的艰巨任务。但我们坚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重、能耗指标高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关闭了一批小炼铁、小煤焦、铁合金和电石企业,对部分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帮助山西侨友化工、岢岚沙棘黄酮、纪元集团酒精、四方铁路器材、原平高龙电力开关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企业扩建、技改投资分别达到42.81亿元和34.71亿元,较上年增长157%和4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河曲县以及山西泰尔、偏关晋电化工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实施方案通过审查,开始实施。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神池风电一期开工建设,河曲煤矸石电厂列入国家发改委2009年开工备选项目,山西蓝天环保锅炉、山西山地阳光复合板、河曲正大新型墙体材料、泰尔砌块等项目得到国家和省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国家为促进节能减排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机制,加快建设配套一批符合政策要求的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利用节能减排后形成的容量空间,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允许的排放总量内置换调控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低污染、低排放甚至是非资源型、零污染、零排放的新项目、大项目,实现等量置换、破立并举。
回顾60年发展历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凝聚了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推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市工业抓住发展中心,突出关键环节,实施了大胆的尝试和有效推进。
(一)以创新工业调控为手段,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抓好经济运行调控,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恒久课题。忻州解放60年来,从计划经济时期,狠抓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政府带领企业抓市场、搞管理,到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加大经济宏观调控力度,从市场调节角度,指导企业抓技术创新、为企业搞好市场预测分析,使运行调控工作经历了渐变和创新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根据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状况,全市加大了政府支持和服务力度,不断寻求调控方式上的创新。通过努力,全市工业经济走上运行速度和质量同步发展的快车道。
(二)以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为牵动,提升工业规模实力。工业实力的大小,企业是标志。一个地区,有一批强势企业、大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2008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共有55家,企业总数虽仅占全部规模工业的16.6%,但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从资产总量上看,亿元大户的资产合计为448.0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80.6%;从产出规模和增长速度看,产品销售收入为223.0亿元,占规模工业的76.0%;从效益情况看,亿元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61.4亿元,占规模工业的86.9%。上亿元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力量,对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起着带动作用。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布局工作,着力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导向,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准备和争取项目。对"双百千亿"项目体系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调整和充实。突出项目实施企业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范围内的倾斜支持。全面落实项目工作的领导责任,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形成"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建立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及时办理立项过程中的相关手续。用好用活国家土地政策,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加强与金融机构交流合作,扶持发展各类信贷担保机构,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资金问题。组织开展项目观摩活动,评项目,比项目,赛项目,通过考核项目来考核政绩。
(四)以工业规划区建设为载体,优化工业布局。建设工业规划区,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布局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倾力打造工业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优化布局就是根据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功能定位,谋划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而这一谋划往往是以园区经济为支点。园区经济作为现代经济特别是新型工业的重要载体,它以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上下游衔接、基础设施共享共用的特点,显示出降低成本、促进分工、集成集合的诸多优势,呈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要顺应发展趋势,把新型工业园区化发展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从“一县一园区”抓起,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一带两区”建设的大格局布局园区发展。即以高载能项目为主的神骅铁路(忻州段)经济带,以复合能源(煤炭、煤层气、火电、水电、风电、矸石发电等)和生态保护为主的黄河晋陕峡谷经济区,以铝工业、机械加工和精细化工基地建设为主的东部新型产业经济区,进行规划与布局,在“点轴结合、连片开发”中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园区。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建好基础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引导招商项目、新建项目、退城入郊项目、进入规划的工业园区,提高园区规模效益。三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产品相连、产业相关的企业进园区,在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之间循环、产业之间循环的多层复合循环中,提高园区经济效益。四是要积极吸引省内外大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以及山西农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全市创办特色工业园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提升园区的集约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
(五)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作为重化工业城市,产业特点决定了其高耗能的产业特征,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首先从政策控制上入手,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今后一个时期,是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业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忻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0年来,全市工业领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的工业还处在中期阶段,工业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产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传统产业结构偏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要想真正实现忻州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全市的传统主导产业进行深度开发,实现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全市的工业化水平。
上一篇: 山东多个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下一篇: 福建省将分阶段地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