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
1月11日至13日,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举行。省委书记苏荣在会上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全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省长吴新雄出席现场会并讲话。王宪魁、潘逸阳、余欣荣、史文清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陈达恒、刘上洋、舒晓琴、凌成兴、赵智勇、蒋如铭、朱张才等出席现场会。
这次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4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究城镇化问题以来,各地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研究部署如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推动全省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与会代表先后考察了抚州、南昌、九江、吉安中心城区和南昌市的“一大四小”工程;抚州、南昌、九江、吉安市作了典型发言;其他设区市的领导介绍了本地的情况,畅谈了参观考察的感受和打算;部分省级领导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作了发言。通过参观考察和座谈发言,进一步深化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调整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大家普遍感到,这次会议主题突出、方式新颖、内容丰富,既生动又深刻,既充实又管用,效果好,收获大,必将成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纷纷表示,会后,要更加奋发有为,自我加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力推动全省城镇化工作。
苏荣在讲话时指出,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近两年来,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实现全省经济快速回升向好、逆势上扬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我省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凝聚共识、聚集力量,推动全省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加速江西崛起进程。要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更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强大动力。要深刻认识推进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城镇化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要求,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大趋势,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我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加速江西崛起、实现富民兴赣,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城镇化。要深刻认识我省推进城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的历史责任感。从我们面临的机遇看,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难得机遇,对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做好工作,不断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为加速江西崛起,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苏荣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强大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我省新型城镇化道路路径选择应顺应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与基本省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相适应,走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快推动城镇化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转变,由项目带动向统筹推动转变,使“扩容增速”与“提质增效”相同步,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切实做到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取决于城市的科学规划。规划也是政府的最大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资本。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的“宪法”和总纲。城镇规划的修编,既要注重前瞻性,切实解决规划赶不上发展、规划滞后于建设的问题,又要坚持科学性,注意防止脱离实际、过度超前、求大求快、因人力物力财力难以承受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的问题。要搞好远期规划、中期规划、近期规划和年度规划。远期、中期规划一定要充分论证,力求科学准确,但不宜太细。重点要切实搞好近期规划和年度规划,尽可能做到周全、明确、具体,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规划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二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作用,大力增强城市经济的整体实力。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就缺失活力,缺少张力,缺乏竞争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紧紧咬住工业化目标不放松,加快工业化不松劲,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壮大城市经济整体实力。要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举全省之力支持南昌加快发展的决策,积极推进南昌大都市区建设,加快环鄱阳湖中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发展,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真正成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引擎和“龙头”。
三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功能性、配套性和服务性作用,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决定城市的承载力;城市功能的现代化,体现城市的现代化。要着力抓好高效便捷的城市内外交通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体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项目,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设施。在加速新城区建设的同时,逐步把老城区改造提上重要日程,把加强老城区市政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把老街区改造与文化古迹保护结合起来,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品位。要将城中村改造和城乡接合部整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解决老城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现象。
四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作用,着力构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良好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创新小城镇发展方式。在用地问题上,各地既要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做好工作,尽可能缩短报批时间,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必经的程序不能少,必须履行的手续不能漏,确保经得起检查。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不动摇。城镇化不能简单搞外延扩张,要努力提高城镇现有土地利用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违法占地、粗放用地。不论哪种形式的探索,都不能突破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
五要坚持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统一,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首先要充分考虑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城市的水体、湿地和森林。要发挥好山水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充分利用江、河、湖、溪、山地等自然资源,在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充分利用山体、水系、道路、功能分隔带,大力建设绿色长廊、生态林地、风景园林,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水平;充分彰显水的灵气,疏浚和美化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沟通、活化和清洁城市水系,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水”需求。同时,切实加强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排放,严格做好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问责制,使环境保护成为硬政绩。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
苏荣强调,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也是对我们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领导城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干部城镇化工作培训,建立城镇化工作的督查考核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更好地推动全省城镇化发展。
吴新雄在讲话时指出,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大举措,是正式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镇化升级转型创造城市未来的重大举措,是把握时机抢占历史机遇的重大举措,是为人民群众创造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实实在在实施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的重大举措,是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统筹发展、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全面落实好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举措,以优异的发展成就、崭新的城市面貌,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要高起点抓好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的规划,建设生态城、园林城、现代文明城;抓好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城市不仅要做大,关键是要做优;抓好城市发展形态规划,提倡建设功能明确、生态连接、多组团式的城市;抓好城市发展特色规划,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特色魅力和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以上城镇规划修编,编制和完善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住宅小区、景区景点、文化保护等专项规划,不断完善规划科学决策机制。
吴新雄强调,要抓住机遇,切实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高城市长远发展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改造老城、建设新城”的理念拉开城市框架,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有序改造老城区,高水平建设新城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公交优先、有机配套”的原则拉开交通框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配套衔接的立体交通体系,适度超前发展生态绿色交通。按照“先建地下、后建地上”的要求抓好基础建设。特别是新城区建设,要先搞好地下管网的规划和建设,拉开城市基础设施框架。按照“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要求抓好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结合,特别是工业园、科技城的衔接和融合,拉开城市功能框架。要提高城市质量和品位。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快推进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努力创建宜居宜业的一流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的山、江、河、湖等自然资源,使之成为富有特色的城市生态带、生态区、生态组团,使城市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一流的生态一流的美。结合“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沿路、沿山、沿江、沿河、沿湖、沿场搞好生态绿化,努力做到把森林引入城市、让花园进入社区、集中绿化上规模、分散绿化上水平、林相结构成景观、生态环境创一流,使全省城市绿化率在中部各省走在前列。坚持以人为本,以城市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以小区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为依托,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富有特色、最宜人居的一流城市生态生活组团。特别是城市湖泊周边,要努力打造“环湖一条路、沿湖一片绿、依湖一批景、连湖活水系、靠湖聚财富、营造新天地”的生态宜居组团。切实抓好城市污水、城市噪音和大气环境的治理,使城市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繁华中有宁静、有优雅、有森林、有和谐。精心搞好城市美化亮化,使城市展示“建筑各具特色、色彩优雅协调、花卉草坪绿岛、青山绿水夜景”美好图景,体现艺术美、色彩美、凝固美、流动美、内在美。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抓好城镇建设。
吴新雄强调,省政府各部门要真抓实干,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创造性工作。要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创造好大环境。一是创造好大的生态环境。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以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重点,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工程和“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抓好污水、废气、噪声治理,使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多的宜居环境和清水、休闲、娱乐的空间。二是创造好大的交通环境。加大力度,加强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的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加快铁路建设,提高铁路的运行质量和水平。加大机场的布局、建设和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增加和新开新的航线、航班。加大力度支持市县骨干道路交通网的改造和建设。三是创造好大的产业发展环境。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支持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要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创造好的大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县发展的权限,增强市县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市县城市发展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批复,抓紧做好全省大中小城市布局规划。认真开展好创业服务业活动。要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创造好的大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支持,大力支持各地市经营城市,做大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和支持户籍制度改革。要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创造好的大品牌。
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现场会。
上一篇: 江西省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下一篇: 榆林市地税收入首破百亿元大关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