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食以安为先 农村食品卫生状况调查

2010-01-21 11:08 来源:山西日报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民以食为天。最大的食品市场在农村,食品安全最难监管的地方也在农村,农民最容易成为伪劣食品受害者。

  热线

  大同市张玉先生来电:2009年10月,他带着女儿到乡下为老岳父过生日。看到外孙女来了,姥爷高兴得没顾上多说,就匆忙上街买酒割肉拿饮料。家人团聚为老人庆贺生日,斟好酒,拌好熟肉,姥爷先给不爱吃肉的外孙女倒上饮料,谁料外孙女细心,发现果汁的颜色有点特别,没敢喝。张玉和岳父可不管那么多,爷俩边唠边吃。不承想,身体一直很好的岳父晚上就病倒了,请来医生经过一番诊治,医生说是吃了变质食品引起的。

  运城市杨明先生来电:他那儿有人在加工劣质豆腐丝。本报连线有关部门,运城市开发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和安邑派出所民警在安邑办事处北街一偏僻院落发现院内挂满加工好的豆腐丝。该作坊没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不具备生产食品的条件。现场发现有40多袋工业玉米淀粉、发霉的豆腐丝及私自印制的包装袋,产品主要销往农村。执法人员现场进行了查扣。他们表示,对此事要一查到底,决不让劣质食品流入市场。

  霍州市王小强先生来电:2010年元旦期间,他从广东回到家乡霍州市陶唐峪乡板渊村,和几个多年不见的朋友相聚。当他拿着在本村小卖部买的酒和罐头及各种食品招待朋友时,才发现罐头有异味,酒瓶漏气,食品不新鲜。情急之下,这个在外地打工的小伙子向本报反映情况的同时,向霍州市工商局12315进行了举报。霍州市工商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农村食品安全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他们将对此事进行调查,并追根溯源,给王先生一个满意答复。

  农村食品安全需更多关注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吃什么更健康,如何吃更安全”的时候,作为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农村食品卫生安全需引起更多的关注。

  受经济条件有限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错误观念等影响,大量的“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加之地域广阔、点多线长,农村卫生食品安全监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一些政府扶持下的“治本之策”正在引领和示范农村消费市场。2009年,作为省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连锁农家店和新农村便民店建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目前,我省建成连锁农家店7000家,超计划5000家。连锁店模式把住了食品进货关,以规模和信誉保证农村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我们深切希望这样的惠民之举再多些,力度再大些。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作为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农村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倾力构筑。

  农家宴办成放心宴

  近年来,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婚丧嫁娶红白家宴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农家宴的卫生状况却不容乐观。

  吃席要吃第一拨儿

  “赶紧走,赶紧走,第一拨儿就坐上吃,越到后面越不干净。”1月17日,晋西北某村去参加喜宴的张大妈使劲催促孙子。在农村,吃宴席通常要分好几拨儿,很多人抢着坐第一拨儿,只因为第一拨儿的碗筷相对“感觉”干净。但大家还少不了用并不一定干净的餐巾纸再擦擦碗碟,不喝酒的也喝上几口白酒,目的是 “杀杀菌”。“没办法,”张大妈告诉记者,谁家办宴席都是紧着条件往好了办,但无论菜肴丰盛与否,总是让人吃着不放心。

  在农村,人们食品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也不再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但对食品安全的理解许多人仅止于“干净”。

  事实上,近年来,由农村家宴引发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08年,吕梁市某村参加家宴的几百人中有几十人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后调查,有蔬菜农药超标,而缺乏彻底清洗也成为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2009年夏,晋中市某村参加家宴的200余人中有几十人出现群体性腹泻症状。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参加宴席后症状不明显的群众不以为然,更多的人则无可奈何。

  卫生隐患在哪儿

  晋中一相关工作人员分析,农村家宴卫生安全隐患在于:

  加工场所条件简陋。自办宴席场所多选择在家,就餐和加工场所露天或搭油布帐篷居多,无防尘、防蝇设施,无冷藏设施,加工后待用的食材多在自然条件下存放,餐具每次使用后,仅用水冲洗,不消毒反复使用。

  厨师、帮工加工不规范。农村家宴请厨师多靠口口相传,厨师、帮工多未经体检和食品安全培训,而由于条件所限或其他原因产生的食品加工过程和方式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

  原料采购把关不严。农村家宴有的包工不包料,有的包工包料,由于利益驱动,一些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或者来历不明的畜禽产品借机上了餐桌。

  政策如何易操作

  针对农村家宴存在的安全卫生隐患,一些地方政府做出了有益尝试。2008年11月,太原市杏花岭区政府出台 《农村宴席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试行)》(以下简称 《办法》),对农村的婚丧嫁娶、乔迁、做寿等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进行严格规范。

  《办法》规定:村民自办宴席10桌以上要提前5日向村委会申报,村委会提前3日上报乡政府食品安全领导组备案。农村流动厨师需取得健康证和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加工用具必须清洁消毒,加工场所要具备必要的设施。

  《办法》的出台为家宴食品安全纳入规范化管理开了一个好头,但许多群众反映操作性不够强,执行有难度,监督处罚难度更大。如何让农村喜宴吃得更放心,许多读者出谋划策。

  晋中市李先生建议,家宴卫生安全靠监督更要靠引导,要变口口相传的方式为政府表彰示范,免费挂放心牌,让规范经营的民间厨师团队火起来,牛起来,用市场规范市场。

  吕梁市张先生建议,现在一些富裕村都有专门的红白理事会,要通过红白理事会集中完善村里的家宴设施,特别是冷藏、消毒等配套设施,集中花钱办好事。

  太原市王女士建议,要加强操办家宴自我安全防范措施,引导农民办卫生喜宴,吃安全喜宴。

  过期食品进集市

  春节来临,农村集贸市场异常火爆。在许多商家抓住赶会赶集农村商机的同时,一些农村集市也成为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的集散地。

  娄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0年他们将食品安全检查的重点放在农村、乡镇。结合当地群众消费特点,节日期间,他们着重突出检查酒、糖果、水果、饮料、糕点、蔬菜、肉制品及儿童食品等。日前,在10多个乡镇集市和集贸市场查处食品安全案件2起,查扣不合格罐头、饮料10余件。

  据了解,目前农村集市食品问题主要表现为:

  散装和自制食品数量多。在农村集市经销的食品中,很多是自产自销。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散装酒比例很高,很多商品没有标注保质期,没有保鲜措施。

  销售假冒食品、过期食品现象严重。很多在城市被查出的假冒伪劣商品“上山下乡”,一些不合格食品、过期食品改头换面流入农村集市。

  经营场所、经营方式不卫生。集市销售食品的商贩卫生安全意识差,很多商品都是露天随意摆放,生熟食品、食品与非食品混在一起销售,销售者直接用手抓取称量,食品任由消费者触摸。

  小卖部配货没准

  侯马市某村农家店有好几个,走进去看看,不乏名牌食品,但仔细瞧,不少“热卖”的饼干、小食品的外包装上既无出厂日期,也没有商标等。

  在一家靠近马路边的小食品店,老板娘说这里目前还没有货品统一配送。由于店就在路边,时常要经受“诱惑”,每隔几天就有卡车、面包车停在路边,向她推销商品,如电池、饼干、饮料、火腿肠等。她说,这些上门推销的价格确实比自己去进货要便宜不少,还省事,但质量确实很难说。

  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消费市场还是薄弱环节。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农村市场监管薄弱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在城市不能生根的时候,就“上山下乡”,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农村市场。

  主要表现为:有些个体商店业主,为贪图方便和节省开支,一次性购进很多的副食品,导致一部分贮存期短的食品变质。

  一些不法商贩就是利用农民识假能力差,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向农村小商店上门推销假冒伪劣产品。

  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子,诚信经营和售后服务跟不上。商店内商品标价混乱,哪种商品紧俏,价格就会上去。有些商品卖出去,根本谈不上什么售后服务。

  目前,尽管我省已经建立农村消费维权下乡下村体系,但对于农民来说,特别是处于偏远地区的群众,真正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村头多了便利店

  农村里的“小卖部”现如今大多变成了便利店、连锁店,还有农家超市。

  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一家农家便利店,墙上公开承诺牌上 “不进三无商品;不搞价格欺诈,在规定时间内包退包换……”字样格外醒目。据店主武老板介绍,农家店开张后,村民们感到很新鲜,特别是货物保质保量、明码标价,村民越来越喜欢这种自选的方式。货物销量成倍增加,现在每天的营业额都在上千元左右。

  据了解,每建一个农家店,政府都要掏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资金,对店铺软硬件进行改造。符合标准,才能开门营业。农家店开业后,执法人员还会经常进行检查,规范其经营。除农家店外,全省2009年建设的1128家放心粮油店已全部正常运营,这些店的营业面积总计10.2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全省各市、县的乡镇所在地、人口密集的村镇和城市社区。

  链接2005年,由商务部牵头的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始实施。2009年,唐久超市、金虎便利等企业的60个配送中心建设改造项目已完工,承办企业已在全省各乡镇和农村建设改造农家店7000个。

  目前,我省已发展农家店2万个,形成辐射全省70%的行政村的农家店经营网络。全部农家店2009年实现销售额达到72亿元,占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左右;新增销售额24亿元,带动农村消费增长3.4个百分点。

  监管点子大家谈

  忻州市工商局局长秦晓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2006年8月,忻州市工商局率先推行“一村一店”工作法,即通过严格评比在每个行政村培育一个食品安全消费示范店,示范店有进货台账、销货明细、保质期提示,悬挂食品安全质量承诺书,且不搞终身制,示范店成了村民购物的首选。

  霍州市工商局举报中心主任朱卫忠:

  为加强农村食品监管,我们开展了诚信食品经营,树立诚信示范典型,对诚信示范典型给予奖励,严格处罚假冒伪劣食品经营行为。

  忻州市工商局副调研员赵俊英:要主动工作,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忻州市工商局推行“一会两站”工作法,即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和行政村建立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2009年3月,全省工商系统推广了忻州“县政府主导、乡政府组织,村委会实施,工商局推动,消费者参与,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经验。如今,覆盖全市乡村的监管网络,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樊林奎:部门协调配合不留空档。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很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监管衔接,提高监管效率,解决分段监管中的空隙和漏洞。

  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乔保贵:运城市是我省的小麦主产区,面粉生产小作坊多达82家,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根据本地特点,我们因地制宜抓监管。2009年要求面粉小作坊原则上只限在 本 乡(镇)范围内销售,地处乡(镇)交界处的可适当扩大销售范围,有面粉小作坊的产品均不允许在城区范围内销售。同时,对限区域销售字样内容、字样位置、字体字号等都做了统一规定。目前,全市82家面粉小作坊均已完成限区域销售工作。2010年,运城市将在面粉小作坊限区域销售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市300余家食品小作坊的限区域销售工作。

责任编辑:桔梗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