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产业工人 农民工占七成
政协委员提出,重庆工业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顶多是“重庆制造”,而不能成为“重庆创造“。
“2010年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刻不容缓。”日前,市政协委员、重庆深渝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德馨在政协第六联组讨论座谈会上,抛出一个棘手的话题。
重庆亟待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尹德馨委员通过调研获取了一组数据: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共计超过1000万人,大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原国有企业存留下来的,这部分占10%;第二部分是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向产业行业输送的人才,主要分布在IT、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行业,这部分大概占20%;第三部分则是由农村劳动力转移而成的产业工业队伍,占了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的70%。
她说,从职业技术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大多数都不愿意当工人,嫌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而招进来的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建筑、机械加工等行业还行,顶多安排师傅带一段时间就能上岗,但如果从事高新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很难适应岗位需要。”尹德馨认为,产业工人队伍由农民工“打主力”的现状,严重制约了产业优化升级。
技能培训往往“文不对题”
“一些经过所谓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进来之后照样不能上岗,还得进行岗前培训,有的甚至要师傅带一年才能出师。”尹德馨感叹到,企业毕竟不是培训机构,还要讲效益。
另一位来自民营企业的政协委员深有同感:“现在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校不少,但培训的东西往往与企业需要‘文不对题’,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尹德馨说,相对来说,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素质稍高,一般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就能上岗。但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刚来没几天又走了。
“产业升级换代,说到底还需要人来做。”尹德馨认为,重庆工业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顶多是“重庆制造”,而不能成为“重庆创造”。如果重庆的产业工人们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加工,重庆经济就不可能获得持续性、提速性的发展。
学以致用才能“无缝衔接”
尹德馨建议,首先要改善产业工人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政府监督企业利用公积金提高产业工人的福利,想办法改善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让产业工人能够安下心来干好这份工作。
其次,要想办法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在企业中大力推行技能考试评级制度,对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技术工人,给予一定的技能补贴;对特级技术工人,参照国务院专家津贴给予终身补贴待遇。
再次,要加强培训与上岗的“无缝衔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降低产业工人培养成本。
上一篇: 重庆万盛转轨迈向生态低碳型城市
下一篇: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为内地最“不差钱”城市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