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赣州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

2010-02-08 14:32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2004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

  五年一回首,赣州已在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坚定地完成了一个五年规划,并顺利地迈开新的五年规划的征程。

  五年间,赣州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符合赣州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律的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新路。

  村容整治创生态文明,发展生产促物质文明,文化建设树精神文明,管理民主透政治文明……如今,走进赣州,极目乡村田野,如画的村庄点缀青山绿水间,路畅、水清、房靓、村洁,农民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

  建设美好家园,气顺劲足;加快“三农”现代化,政通人和。

  赣州,这片孕育了红色奇迹的土地,正以自己的方式,唱响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奋进曲”,继续坚定迈开一个欠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之路。

  科学规划: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紧紧攥住土地这赖以生存的命根的农民,却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美好生活。农村面貌依旧,村镇零乱无序,环境脏乱差,农民致富能力弱,陈规陋习较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赣南人民和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改革开放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伟大苏区精神的赣州人民,勇敢地承担起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这一历史重任。

  五年前,赣州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赣州近80%的人口在农村,要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如今,在全市各地走乡串村,听干部群众谈新农村建设,所见所闻,都汇成一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个实际,就是指赣州老区欠发达的实际。

  基于此,五年前,我市在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为班长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循序渐进推动,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大幕。

  五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起步阶段注意科学切入,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入手,让农民从“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这些看得见的实惠和变化中理解、支持和投身新农村建设。

  在“三清三改”的同时,智慧勤劳的赣南人民开始寻求从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奏响了发展致富的进行曲,将目光和行动聚集到发展新产业上,确立了果业、生猪、甜叶菊、工业原料林、油茶、蔬菜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及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撑起了赣州建设现代农业的强大“骨骼”。

  五年来,赣州正是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举全市之力,稳妥实施,不松懈,不放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探索与实践加深了全市人民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务实冷静、不图虚名,为民造福、长期奋斗。

  站在新起点上,赣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规划,正在开启第二个五年规划建设的航程。

  整体推进:“五新一好”描绘新村美景

  建设新农村,从何入手最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外界评价说,赣州新农村建设之所以比较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

  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新一好”的工作抓手和平台。

  五年来,我市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实践证明,“五新一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

  五年间,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果业总面积达263万亩,其中脐橙产量达112万吨,比2004年增加近90万吨;油茶面积达164.6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7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2家;全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163个,其中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4年的3个增加到1028个。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4个,无公害农产品69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赣南脐橙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农产品品牌之一。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完成了20户农户以上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完成了15000多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完成改水52.8万户,改厕48.3万座,硬化通村组道路1.2万公里,硬化入户便道2.9万公里。建成了一批规划科学、环境优美的新村庄。赣州市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农民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通过建设“学习型农村”,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职业技能和文化、经营、健康、道德四大素质。初步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农民学院,多数乡镇建立了农民培训中心。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贫困村“一村一名中专生计划”,共培训农民240多万人次,培养了3475名大专毕业、1405名中专毕业的青年农民,组建了1643个农民小型学习组织。

  塑造新风貌成效明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组织开展了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了农村道德新风尚。农村综合治理与和谐平安农村建设,明显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五好文明家庭”、“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明显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农村基层干部结构得到优化,选拔了1077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工作,选聘了246名大学生村干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公开招聘了一批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大批优秀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被选举为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

  改革创新:新农村建设创造赣州特色

  在探索实践中,我市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符合赣州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农村发展规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新路。

  因成效卓著,我市的新农村建设经验以“赣州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回望五年的历程,“赣州模式”的魅力,来自于几大“法宝”。

  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发展理念,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务实冷静、不图虚名,为民造福、长期奋斗,“五新一好”、整体推进。始终坚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以农民满意不满意为最高标准开展工作,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始终坚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齐步走、一刀切,支持各具特色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模式,在改革创新中完善有赣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建立了一个强力推动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查调度,高位推进。明确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市、县、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共抓的工作合力。建立了市、县两级党委农工部统管农业农村工作的体制,县(市、区)实行党委常委、副县(市、区)长、农工部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四位一体”。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设计了一个符合赣州实际的工作平台,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农业农村实际,确定了以“五新一好”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平台。

  创建了一套科学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有序高效推进。在实践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推动机制。建立了长效投入机制,市财政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从2005年的5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9000万元,五年累计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达2.54亿元,县(市、区)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近10亿元。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广大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实行干部挂点帮扶制度,每年向基层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团,市、县两级共派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9139个、工作队员39277人,帮建了900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

  找到了一条民主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新农村建设启动伊始,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要把发动农民、组织农民、依靠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置于首位,始终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把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权、理事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总结、创造和推广了农民理事会的民主管理形式,保证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健康发展。

  利民惠农: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走进赣州,村镇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秀美的水墨画:群山环抱,碧水流淌,洁净的水泥路蜿蜒在村间;黛瓦白墙,竹影摇曳,恬淡的农家庭院沐浴在阳光下;橙黄橘绿,歌中收果,如画的千山万岭成了“绿色银行”……

  五年多的实践,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给农民带来的诸多实惠。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这些理念付诸于实践,让农民共享实实在在的成果。

  走平坦路,住整洁房,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节能灶……过去,赣南农民对这种生活方式只能是一种奢望;如今,已成为现实。五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成为最生动的例证。

  五年里,我市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175.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2553元增长到2009年的3870元,增幅达51.6%。

  特别是,我市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拉动了投资、消费需求。五年来,全市投入建设资金达150.31亿元,带动了建材、劳务、运输、家电、农机具等需求,与2004年相比,建材业需求增长98%,交通运输业增长79%,家电、农机业消费增长81%,农村第三产业增长76%。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全市转移农村人口达119.41万人,建设了一批带动力强的中心镇,缩小了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镇通水泥路率为100%,村通水泥路率达74.8%,乡镇班车通达率达100%,村班车通达率达86.75%;解决了农村110.5万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

  随着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快速推进,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4个,村文化活动室986个,文化中心户2350户;培育了200多个特色文化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695万人,参合率达93.5%。在全国率先启动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农村低保救助基本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暖阳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