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三年投入12.3亿元安置3.4万名职工
李建房是原邢台市焊条厂的职工,由于单位不景气,十几年前他就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去年,我市将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列入“十项民生工程”,大规模集中安置国有企业职工,李建房不但领到了相应的补偿,有关部门还给他安排了就业岗位。昨日,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目前,市属48家亏困工业企业的改革和3.4万名像李建房这样的职工安置任务已基本完成。
我市曾有139家国有企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企业停产、破产,安置资金以本企业资产变现为主要来源,造成大批职工工资、养老金、医保金拖欠等现象。从2007年开始,我市将市属亏困工业企业改革和职工安置作为重点工作。去年年初,我市将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列入“十项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服务中心,全面接管改制、破产市属国企职工,破解了存在多年的国有亏困企业职工安置这一全国性难题。
“2006年,市属未完成和未改制的48家工业企业中,生产经营能够维持的只有5家企业,整体经营惨淡,步履维艰。市属亏困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160%,下岗职工近3万人,占在职职工的80%以上。”市国资委工作人员说,面对如此复杂、困难的局面,市政府相继召开专题会议,确立了以“民生”为切入点,突破亏困工业企业改革和职工安置重重困难的工作思路,并研究制定了《市属亏困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三年基本完成市属亏困工业企业改革和职工安置的目标任务。
“对于资产长期难以变现的企业,我们多渠道筹措职工安置资金。”国资委工作人员说,通过转让土地、国有资产变现,财政筹措,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发挥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融资平台和资产管理平台作用等途径,累计回购企业金融债务15亿多元。“对于亏困企业中存在一些暂时陷入困境的相对优势企业,如果采取的措施及时、得当,不但能够存活,而且还会发展壮大起来,否则就有可能形成又一批破产企业。”因此,在筹措资金解决破产企业职工生活问题的同时,全力推进这类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助其走出困境。中达集团、薄板厂、水泥厂、古顺酒业等企业通过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不仅保留了原有系列产品,还实现了企业发展投入主体多元化,还为其他亏困企业改革筹集资金1.5亿元,奠定了走出困局的基础。2009年新进程序的17户企业,实现了“当年改制破产、当年进程序、当年完成职工安置工作”的良好局面。市属亏困工业企业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整体推进。
据悉,三年来,我市共变现资产近9亿元,建新项目17个,投资达30多亿元,进行企业并购和破产重组19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此外,共筹集资金12.3亿元,基本完成了市属亏困工业企业3.4万名职工安置工作。其中,为6千余名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为1.1万余名退休职工解决了拖欠和医保问题,对9千余名职工进行了等退、退养安置,对8千余名职工进行了分流安置。
上一篇: 邢台首季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
下一篇: 邢台宁晋县首季财政收入状况良好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