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财政整合10亿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通过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平台,黑龙江省不断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利用“大资金”,通过改造基础设施、配备机械、集成技术综合运用等,有效推进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农民增产增收。2009年水稻亩产655公斤,亩增产155公斤,增幅逾30%。
据了解,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在31个县(市、区)相继创建了3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水田和旱田示范区各17个)。省级财政围绕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共整合国土、水利、交通、农业开发、林业等相关部门,以及垦区资金总额达1.7亿元。与此同时,还在各类专项资金中分别拿出一部分资金,本着“性质不该、用途不变”的原则,采取“拼盘”形式将一些专项资金向示范区倾斜,综合推进示范区建设。全年省级财政共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科技推广、小农水、水稻育秧大棚等15项资金,总额达6500万元,集中投入各示范区。初步统计,2009年全省支农资金整合规模超过10亿元。
基础设施落后是抑制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中,水利设施是重中之重。黑龙江省将整合资金具体支持环节确定为渠系硬化和灌溉构造物建设,实现水利工程首尾相连,节水环保功效凸显,有效解决全省多年来水田区渠首及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水利工程不相配套的问题,灌区渠道利用系数由原来的45%提高到65%以上,平均每公里节水50立方米,支、斗渠每公里节水近20立方米。
同时,利用整合资金,为旱田示范区配备了185马力以上配有卫星定位和自动导航设备的世界最先进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这些设备能够深化活土层,为土壤建立“水库”,切实增强了旱区蓄水保墒、抗旱排涝的能力。并在水田区配备了水稻高速插秧机、摆栽机等先进机械,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
为促进示范区技术综合运用,该省还支持建立研究中心,推进良种选育、测土配方施肥、钵体育苗摆栽、机械插秧等关键性技术组装集成。目前,全省各示范区内平均有1-2处配肥站,2-3处农民与科研院校共同建设的示范田,推广2-3项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实现了“科技措施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目标。
各示范区还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体制,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结构,形成了决策、激励、积累、投入、控制、监督、分配等多项机制。特别是围绕大农机组建的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示范区生产经营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促进农村生产关系逐步朝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调整。大农机的广泛运用和合作社的完善与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示范区劳动生产率,促使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不仅从粮食增产中实现了收入增加,而且通过分工分业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大幅度提高了收入水平。如克山县新兴村2009年人均纯收入7641元,是2003年开始创建合作社的2.4倍。
上一篇: 寿光雪灾后恢复生产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