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积极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再引孔雀东南飞
深圳因移民而盛,因人才而兴。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变身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正是依靠一批又一批人才集聚到这片热土,谱写出一曲曲创新创业的恢宏乐章。
近5年来,市委市政府爱才、识才、用才、聚才,努力使深圳持续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施展才干的“舞台”。
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入推进
2004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深圳历史上第一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人才强市战略,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10年成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良港。此后,每年都有深化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
2005年,组织编制《深圳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深圳五年期间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效能等战略目标,以及大力实施的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激励、人才环境等重大发展战略。
2006年,设立了每年2亿元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推出以个人身份落户深圳的政策,以及为民间创新人员和创新型非共识项目提供资助等创新举措;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5”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07年,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等“1+7”系列政策文件,直接催生出国内第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人才队伍。
2008年,市委市政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五项措施,并推出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1+6”文件体系,解决影响我市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009年,围绕建设深圳为“一区四市” 的新发展战略定位,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确保人才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并提出了具体贯彻落实的一系列措施。启动《深圳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年)》编制工作,着眼于深圳的重大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未来十年深圳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要求。
2010年,为解决居住成本高企对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特别是居住和创新创业环境,市委市政府又强力推出人才安居工程。
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步一个脚印,使深圳人才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持续发生着深刻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环境不断优化,海内外各类人才加速向深圳集聚。2005年以前,深圳海外留学人员不过1万多人,现在已经达到近4万人;截至目前,持外国专家证的外籍人才来深达到15万人次。
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奥萨医药公司董事长、近4年来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唯一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血管系统I类新药发明者徐希平教授回顾自己回国来深创业的历程,由衷感叹:“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坚定了海外游子归国效力的决心,深圳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人才战略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信心!”
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为适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强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以来,新增加了社工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将传统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拓展为五支人才队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达到98万人;社工人才队伍经过2年多的发展,覆盖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等10多个领域,39家民间社工机构提供了885个社工岗位。
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深圳拥有牛憨笨、郑健超、徐大懋、陈国良、倪嘉缵、朱清时、杨焕明7位全职院士,拥有袁隆平等12位双聘院士;我市共有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448人。根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6”文件有关规定,共认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457名,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8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748人,后备级人才629人。
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涌现。2006年,与中科院共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三所四中心”、科教研人员881人,在研项目共计278项的中等发达工业研究院;成建制引进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航天创新科技研究院等科研团队,高起点拥有了基因研究、航天科技研究的前沿水平,其中华大基因研究院形成了20多岁的青年科学家群体;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和数字音频技术、闪联互联网技术、电子标准化三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以及基因组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落户深圳;大力扶持华为、中兴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其科研团队近年来连续勇夺国际级科研和专利发明奖项。
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不断突破。2009年,高新区、华为、中兴通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4家单位获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围绕深圳产业发展需要,建成集聚国内外53所知名高等院校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培养出11万多名各类人才;建设深圳大学城,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在深圳开办异地全日制研究生院;创办以海外留学人员为骨干力量的深圳大学医学院,积极筹建与国际惯例接轨、实行全新办学模式的南方科技大学,进一步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大力建设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产业联盟五位一体、逐级提升的创业扶持载体体系,成功孵化企业超过2000家,集聚近4000名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载体体系,搭建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创业投资广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发展科技型非营利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
各类人才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深圳人才队伍的总体特点在于年纪相对较轻,创新创业能力较强,非户籍人才占大多数,主要分布在企业,形成了以“四个百分之九十”为特征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即:90%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200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达3800件,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申请国内专利42279件,其中发明专利20520件,位居全国第三位;国内专利授权2589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132件,位居全国第二;全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5543件,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同比激增124.8%。
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集聚的动力机制已经由传统的“求生存、重福利”向现在的“谋发展、重环境”转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构建良好的人才综合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努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励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多次强调,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新能源”,要通过政策创新优化,全力把深圳打造成为最佳的人才“宜聚”城市。2010年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六路专门慰问了我市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代表,并召开了全市高层次人才新春座谈会,向100多名高层次人才赠送市图书馆VIP文献查阅卡,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深圳各有关部门也着力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不断添砖加瓦:
设立力度大、资助及时的科技研发专项资金,2009年市级资金资助科技研发项目达10.37亿元;政府出资30亿元设置产业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数百亿元支持产业发展;资助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发展,仅2009年资助额度达2600多万元,资助企业工程中心、研发中心达4700多万元。
通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1+6”文件,在解决人才住房、绿色引才通道、子女入学、配偶工作、学术研修资助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2009年,深圳首倡并成立“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工作联盟”的构想,广州、深圳等九市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在10个领域内开展密切合作,创新和畅通人才流动环境,打破人才流动中的行政壁垒,积极推进珠三角地区人才自由流动。
2010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着力解决居住成本高企对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瓶颈问题。
据悉,深圳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产业行业分布及各类各层次人才特点,筹划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机制,打造网络和实体两大联系服务平台,发展人才俱乐部、人才沙龙,为人才创造交流合作的良好环境。
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优盘之父”、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成功典型邓国顺时时感怀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他创业之初的支持资助:“如果没有当时深圳市委市政府雪中送炭的资金资助,并以评审‘科技进步奖’、在深圳高交会上对技术产品的肯定与推广,朗科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
上一篇: 暴雨后广东本地水叶菜价“高烧”
下一篇: 郑州市依法行政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方案出台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