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局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 推动旅游业发展
编制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的重要工作,是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是协调各方需求,加强旅游产业凝聚力的系统工程。编制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先要明确四个“定点”。一要找准起点,全面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二要明确终点,对“十二五”时期的旅游业发展做出科学判断,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三要把握重点,牢牢把握和全力解决“十二五”时期事关旅游业发展大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四要突出特点,根据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形成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总体来讲,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取得明显突破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功能有效释放。
在经受四川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下,旅游业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通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化危机为转机,我国旅游业在各行业中率先实现复苏和增长,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国内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20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位。在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立的总体发展目标。
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基本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并形成了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旅游要素发育更加成熟,旅游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成为投资热点,海外上市成为新兴旅游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其他产业开始介入旅游业,加速了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旅游业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成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旅游产业地位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国务院明确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陆续实施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战略措施。
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取得明显突破,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旅游大国地位。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旅游业继续处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二是国内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三是旅游业进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之所以这样判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一)旅游消费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
近10年来,我国GDP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进入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将持续增长,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居民消费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随着公众假日、休息日、带薪休假等休息时间趋近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将在“十二五”时期加速形成,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
(二)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劲拉动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看到,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以及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险性等多重因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在,“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旅游业作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重要内容,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的建设,财政补贴以及减税等政策引发了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激增,导致了交通格局和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必将推动旅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三)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几年国家出台的25项重大区域战略中,旅游业也成为推进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如要求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求广西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宁夏建设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要求福建建设海峡西岸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要求西藏建设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要求新疆建设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政策将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建设和成熟的关键阶段,必将成为旅游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的坚定支撑。
(四)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旅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旅游业将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一是旅游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旅游和信息向深度融合推进;二是3G等先进技术和移动商务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
总之,“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攻坚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思路,正确把握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加重视国内旅游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面临五个问题:
一是发展方式粗放。主要表现为开发建设水平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融合度还比较弱。
二是产品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总量不足,旅游供给和人民群众不断壮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产业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失调,种类单一,休闲度假产品数量少,开发水平低;产业要素结构失调,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市场结构失调,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比例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行政体制在产业政策、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交叉作用、互相掣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然受到制约。
五是保障体系欠缺。旅游理论体系、旅游法制体系、旅游标准体系、旅游政策体系、旅游人才体系,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难以支撑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三大目标的实现。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明确一个总体定位,深化五个内涵:即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总体定位,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的优势产业,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产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成为开展对外交流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另一方面,要抓住一条主线,坚持五个原则: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应着眼于以下主要任务和目标:
1.提升产业地位
旅游部门要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文件明确提出的“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提出的旅游发展重大目标等纳入政府的“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规划,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旅游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树立生态低碳的旅游消费理念。要着力从一般性的产品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产业体系竞争,提高旅游产业的总体竞争能力。要着力从简单粗放的旅游产品开发阶段转向效益化发展阶段;要着力从注重设施建设等硬件因素转向加强服务与环境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因素。
3.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旅游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鼓励地方进行旅游体制改革,支持建设一批试点地区,探讨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改革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等新路子。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十二五”期间,要创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从一般性的要素建设转向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解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机制。
4.满足市场需求
适应旅游市场日益扩大和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旅游产品开发不仅要注重风景资源的开发,更要注重城市周边农村与生态环境的开发,开发适应旅游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构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基于以上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预期指标: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二是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到2015年,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三是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四是旅游就业持续增长,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五是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把我国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定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国家已经确定的重大区域战略或区域规划相衔接,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突出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同时,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使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上一篇: 外贸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下一篇: 广西容县上半年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