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试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2006-10-8 17:8 《中国农业会计》·闫静 【 】【打印】【我要纠错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单位为保证其经营行为不偏离目标,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进行调节、沟通和约束的过程。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善、浪费严重、会计信息不真、国有资产流失等不正常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新修订的《会计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会计法》第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示范体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许多学者和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制约阶段,还有一些人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而许多企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金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近年来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未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无必要的常设机构。例如,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企业,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会董事或董事长,其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监督。股份公司设置的一些机构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未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同时,公司也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的产生依然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这样产生的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治理”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大多数管理者还不习惯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地监督。很多公司要么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要么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了大量“内耗”,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二)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区域: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

  (四)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企业管理当局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阶层必须确保处理风险的行动已经有效落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完备,在失去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而且,对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存在缺陷,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不少企业经营失败,都与内部控制薄弱有密切关系。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违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但内部控制之所以薄弱,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转变长期形成的已经陈旧的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1?郾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来看,虽然都与会计、审计有关,但不能把内部控制仅限于会计、审计的范畴。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应发挥的功能以及输入、转换与输出的内容,程序与方法等,都应当服从于系统的总目标,系统所有的构成要素都是为实现总目标而起作用的。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控制是管理学的一个概念,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管理者意志、企业目标的手段。因此,必须从哲学、管理学、审计学、会计学、信息论、系统论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角度,看待内部控制。从本质上说,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条件下,内部控制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如果仅就内部控制论内部控制,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2?郾根据管理学理论,控制是企业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随时纠正重大偏差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行动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控制系统越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的目标就越容易。而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不外乎三点:生存、发展、获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企业的目标进行,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存在。既然如此?熏内部控制就应当是一种内部行为,加强内部控制的原动力源自企业本身。企业外部任何试图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在企业不具备原动力的情况下,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内部控制是企业整体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只有找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原动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加强内部控制。

  3?郾管理行为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存在。所以,管理者应当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负责,管理活动做得好,内部控制有效,企业就能够实现它的目标,管理者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如果管理活动做得不好,内部控制无效,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管理者要承担责任。无论是经营还是内部控制问题所导致的企业没有实现目标,其责任都应当由管理者来承担。所以,必须使管理者具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和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加强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收益相配比,才能真正促使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这里必须走出几个误区:一是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确立现代控制的理念;二是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防止高度集权、僵化运作、效率低下;三是走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误区,防止过分依赖人的素质,忽视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四是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防止目标不明、标准不具体、差异责任不清;五是走出“为控制而控制”的误区,防止将控制视作权力的象征,使控制脱离企业目标;六是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防止将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惩罚力度上,以罚代控。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少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有深层次的原因。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管理层认识不高,对有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而究其根源则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不健全。对企业经营的控制,不但要有以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法律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外部控制机制,而且要形成以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促其自觉产生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的动力和压力,从而积极创建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三)选择适当的内部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有效的控制体系。企业应着眼全局,谋划长远,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由于各类企业所处类型、规模、地域、特征等不同,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要首先确定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包括管理模式、内部核算体系、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等,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建设的方向。内部管理体制一经确定,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稳定性。

  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体制的要求,明确规定内部各级机构和具体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体系,具体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企业的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事前控制体系。工作人员从事相关业务时,必须对其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按有关制度、规定复核;对复杂业务或超常规业务,要规定明确的处理程序乃至实行双签制,禁止个人单独处理。第二层次是,在会计部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要对企业各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事中控制。这一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财务人员的强烈责任感和称职的工作能力,并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第三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内部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组成隶属于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会计报表等手段,对有关业务和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为主的事后控制。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进行“防、堵、查”的监控,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我国企业应引入竞争机制。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可形成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氛围,为企业配置有用之人。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素质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的素质既包括知识和技能,又包括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各个方面。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法纪、政纪等教育,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要对会计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使各岗位人员均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职责,减少会计及其他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并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检查与考核。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不断完善,企业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以评价其是否有效执行,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进而调整有关控制环节和措施。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职称聘任挂钩。

  (六)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运营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沟通。企业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决策信息,以及辅助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体系建设。

  (七)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传统意义上说,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因此须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统一协调,合理分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因其特殊地位,能以第三者的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审,一方面,有利于监督企业设计、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疏漏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企业进行年度报告审计。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