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根据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的存在是由于会计理论和技术的缺陷性,经济活动自身的模糊性,以及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会计原则选择中的体现。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但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是指导性的,所涉及的具体环节仍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揭示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冲突,如谨慎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之间,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之间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择,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选用顺序等,都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相应选择与协调。实际工作中,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经济事项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某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是否应单独披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体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经济事项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具体折旧方法的选用,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资产的种类进行判断。
(三)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会计估计中的体现。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会计工作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发生时间和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存货遭受损失、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等等。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量,才能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状况,其确认、计量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但未明确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会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合理地确定计提比例。这一规定,赋予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权,但如果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就会使计提比例不合理,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状况的公允表达。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主观性活动,往往会影响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会计职业判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得失,按下列原则进行。
(一)以遵守职业道德为前提。会计职业的专业性很强,它融技术方法和专业理念于一体。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公允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基于利益驱动,滥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操纵的现象十分严重,损害了会计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此,要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操作空间弄虚作假、粉饰报表,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净化会计人员心灵。
(二)以会计规范为依据。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除了遵循《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守法经营是企业作为法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也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法律依据和底线。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是违法,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三)以公允反映为准则。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在于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是真实而公允的。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所有者通常无法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企业的影响力被日益削弱,“经理控制型”的企业明显增多,甚至成为企业决策类型的主流,强调会计信息的公允揭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因此,公允性成为会计职业判断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
(四)以适用性为指导。会计职业判断总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是完成企业目标、贯彻经营思想、确保企业会计政策得到贯彻的重要保证。强调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本着务实、谨慎的精神,对具体会计政策的判断和选择,要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理财环境、内部管理、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诸多因素;二是正确估计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合理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并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三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政策做出重新选择,以确保会计政策的环境适用性。
三、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培养与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一)转变观念,树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以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已逐步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这是长期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所致。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即使有,也可能会因经营者的不合作甚至抵制而难以实施,从而导致会计人员丧失独立判断的积极性,处理会计事项时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不越雷池半步。我国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以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而会计准则一般来说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不仅能处理会计准则中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业务,还能对规定不明或没有规定的业务按照会计原则和惯例做出合理判断。
(二)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首先,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理论可指导新程序的开拓,增强判断能力。其次,在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涉猎与会计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外汇等知识,掌握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最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政策、新法规、新制度不断出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认真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开展会计职业判断的利器。
(三)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恩格斯提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是在会计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逐步积累起来的。为此,我们要打破会计岗位终身制,实行岗位轮换制,甚至让会计人员深入生产、采购、仓储、销售等部门了解业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作为特殊的行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具备较强的政策和职业道德水平,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