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财务中的杠杆理论与财务报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揭示了经营杠杆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财务杠杆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了现行杠杆理论的若干局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财务中的杠杆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联合杠杆,不仅在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实践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经营杠杆还对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产生重要影响。而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当然还有现金流量表,更是会计工作的重心、财务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尺。不论是现实的报表,还是预测的报表,也不论是用账面价值反映的报表,还是用市场价值反映的报表,都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如何将杠杆理论研究与财务报表研究结合起来,探求财务中的杠杆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研究上述诸杠杆时,必须揭示各杠杆的动因,即杠杆变化的原因,从而将杠杆理论与财务报表联系起来,进而与成本结构理论、资产结构理论、财务结构理论联系起来,与风险控制理论联系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资产结构、财务结构、成本结构,防范风险的失控。
一、经营杠杆理论与财务报表
经营杠杆是由于营业固定成本的存在而产生的。所谓营业固定成本是指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固定成本,包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固定部分,但它不包括筹资固定成本,如利息、融资租赁费用、优先股股利等。
由于经营杠杆反映营业风险,也反映经营盈利能力,故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度衡量)就是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根据经营杠杆的概念,我们不难看出经营杠杆取决于营业固定成本,也可以说经营杠杆取决于营业成本结构,即:取决于营业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内部构成。而营业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内部构成问题本是利润表中的问题。如果采取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严格说来,如果我们采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利润表格式,即设置息税前利润(一般称为营业利润,但其含义与我国的营业利润不同,为了避免混淆,暂用此名)作为利润表上下部分的分水岭,则营业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内部构成只影响利润表的上方。就是说,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不同的营业成本结构,对息税前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经营杠杆与利润表的上方存在密切联系。
什么决定营业成本的结构?应该是资产结构。也就是说,营业成本结构取决于资产结构。即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下同)比重较大的企业,其固定营业成本比重较高,变动营业成本的比重就较低,因此其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等就高,而它们基本属于固定费用(除非固定资产采用工作量折旧法)。同时由于设备先进,材料的利用率高,人工效率也高,因而变动成本就低。反之,固定资产比重较小的企业,其固定营业成本比重就较低,变动营业成本的比重就较高,道理同前。这可以根据不同资产结构构成的企业的成本结构得到说明。因而经营杠杆与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存在密切联系。
当然,影响资产结构的因素很多,其中受行业的影响较大,重工业与轻工业,制造业与商业,不同行业的重工业、轻工业,其资产结构可能存在很大区别。资产结构也受企业规模的影响。不同规模的商业企业,其资产结构可能存在很大差别。但是,这并不否认人的作用的发挥。选择什么样的设备,采用什么样的折旧方法,在法定年限幅度内按照多少年限进行折旧,采用什么样的无形资产策略,如何摊销,采用什么样的信用政策,采用什么样的存货管理制度,甚至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流程等等,都会直接影响资产结构,影响营业成本结构,影响经营杠杆的大小。
由于资产结构反映资产负债表的左方,营业成本结构反映利润表的上方(以税息前利润为分界线,我国利润表目前没有该项),因此可以说,经营杠杆同时反映了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和利润表的上方。资产负债表左方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利润表上方的变化,影响到营业成本结构,进而都将影响到经营杠杆。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为了避免经营杠杆度的过高或过低,经营风险的过大或赢利能力的过低,企业应当综合考虑有关因素,进行合理运筹,科学确定资产结构。
二、财务杠杆理论与财务报表
财务杠杆是由于筹资固定成本的存在而产生的。所谓筹资固定成本是指筹资中发生的负债利息、融资租赁费用、优先股股利等。
由于财务杠杆反映财务风险,也反映财务盈利能力。故财务杠杆的大小(一般用财务杠杆度衡量)也是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更是财务主管责无旁贷的工作。
根据财务杠杆的概念,不难看出,财务杠杆取决于筹资固定成本,也可以说财务杠杆取决于筹资成本结构(一般称为资本成本结构),即:资本成本中利息、优先股利与普通股利之间的内部构成。其中,利息、优先股利等一般是刚性的,普通股利则是柔性的。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普通股利是变动的,如采取低息加分红的股利形式,其分红部分就是可多可少的;即使采取固定股利政策,也不是非发不可的,股利也是可有可无的,最起码从法律角度来讲是如此的。在利润表中,不论是以净利润为终点的利润表,还是以每股收益为终点的利润表,都要将筹资固定费用计入表内,则筹资中的成本结构问题,也是利润表中的问题。但筹资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内部构成只影响利润表的下方,与利润表的上方不发生关系。也就是说,在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情况下,不同的筹资成本结构,只对净利润或每股收益而不能对息税前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财务杠杆与利润表的下方存在密切联系。
什么决定筹资成本结构?应该是筹资结构或称为财务结构。也就是说,筹资成本结构取决于财务结构。即固定费用性资金来源比重较大的企业,其固定筹资成本就较高,这不仅表现在筹资基数的大小上,也表现在筹资费用率(主要是利息率、优先股利率)的高低上。筹资中固定费用筹资比重越高,筹资固定成本越高,净利润就越少。反之,筹资中固定费用筹资比重越低,筹资固定成本越低,净利润就越多。
当然,影响财务结构的因素也很多,笔者曾归纳为10个方面,它至少包括:资产结构状况、盈利水平状况、业务风险状况、适应变能力状况、举债能力状况、利率、股利状况、投资心理状况、经营环境状况、法令约束状况、权力控制状况。(苏万贵,1990年)其中尤以资产结构状况的影响最大。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财务结构,影响资本成本结构,影响财务杠杆的大小。
由于财务结构反映资产负债表的右方,筹资成本结构反映利润表的下方,因此可以说,财务杠杆同时反映了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和利润表的下方。资产负债表右方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利润表下方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筹资成本结构,进而都将影响到财务杠杆的大小。
财务管理同时是一项职能管理,为了避免财务杠杆度的过高或过低,财务风险的过大或赢利能力的过低,就应当根据企业的产业状况、规模状况等,在科学确定资产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科学确定财务结构。应该说,这是财务工作的本职,是与其它部门工作不相交叉的内容,是没有理由推卸的责任,也正是财务工作大显身手的大好时机。尽管重大筹资决策要经过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决议,但相关的方案往往是由财务部门提出的。
三、联合杠杆理论与财务报表
根据联合杠杆的概念,不难看出,联合杠杆取决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即:它既取决于营业固定成本,也取决于筹资固定成本。或者说既取决于营业成本结构,也取决于筹资成本结构。而这两种成本结构,又分别取决于资产结构和财务结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分别反映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分别反映经营盈利能力和财务盈利能力。因此,联合杠杆反映了综合盈利能力,也反映了综合风险。可见,联合杠杆同时反映了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和右方,也反映了利润表的上方和下方。任何资产项目的变化,都将引起资产结构的变化,也都将引起营业成本结构的变化,引起经营杠杆的变化;任何负债项目或权益项目的变化,也都将引起财务结构的变化,引起筹资成本结构的变化,引起财务杠杆的变化,进而都将引起联合杠杆度的变化。
上述关系可图示如下:
资产结构→→营业成本结构→→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经营杠杆度
财务结构→→筹资成本结构→→财务风险→→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度
资产结构和财务结构→→营业成本结构和筹资成本结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度和财务杠杆度→→联合杠杆→→联合杠杆度
这样,我们就将财务中的杠杆与财务报表,与资金结构理论结合了起来。可见,资产结构和财务结构分别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根源。要改变杠杆,就必须从改变资产结构和财务结构入手。由于资产结构与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经营前景等因素有关,故资产结构就不能完全以主观愿望为转移,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相对而言,财务结构调整的主观意志可以强一些。当然,财务结构必须与资产结构相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必须协调,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必须协调,经营杠杆度与财务杠杆度必须协调,联合杠杆必须做到适度。在经营杠杆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就必须通过调节财务结构,控制财务杠杆,从而使联合杠杆保持合理水平,不至于过高;只有经营杠杆较低的情况下,才可以扩大固定费用筹资比重,增大财务杠杆,从而使联合杠杆保持合理水平,不至于过低。
四、现行杠杆理论之局限
在研究杠杆理论与财务报表时,还必须看到杠杆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杠杆本身未能反映现金流量表
虽然经营杠杆同时反映了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和利润表的上方,财务杠杆同时反映了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和利润表的下方,但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是权责发生制的产物,因而杠杆未能反映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的现金流量表。而财务工作不仅要按权责发生制计算折旧,计算利润,而且更主要的还要按收付实现制计算现金流量,计算现金流量的变化。而对这一点,目前的杠杆理论未能解决。
风险可能导致危机,危机可能导致破产。而破产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赤字破产,即经营严重亏损而破产;二是黑字破产,即资金周转不灵而破产。现行的杠杆理论警示的是赤字破产,对黑字破产却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杠杆理论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杠杆理论的局限性。如何设计并计算一个反映现金流量表以避免黑字破产的杠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我国现行利润表不便于杠杆度的计算
杠杆度的计算要涉及税息前利润指标。税息前利润在国外一般称为营业利润,然而我国的营业利润概念却不是息前的,而是息后的,这就导致了名同实异的现象。不论是利用绝对数公式(即贡献毛益/税息前利润),还是利用相对数公式(即税息前利润变动%/业务量变动%),都涉及到税息前利润指标。由于我国现行的利润表不设置税息前利润项目,造成各种杠杆度计算的不便,这是应该解决的。为了更方便地计算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应按国际惯例对现行的利润表作一改变,即增设税息前利润一项,从而将经营成果与财务成果乃至最终成果区分开来,进而直接利用利润表上的当前数字计算经营杠杆度和财务杠杆度。
(三)杠杆理论基础面临的挑战
杠杆理论(杠杆的大小用杠杆度衡量)是建立在将成本习性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之上的,但在事实上,有些成本是很难截然划入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的。因而按照国外新的研究成果,成本的习性分类并不如此,成本动因也不止一个。如:有人进一步将变动成本分为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其中短期变动成本,以数量为基础,与产品产量成比例变动,是数量驱动;长期变动成本,以活动量为基础,随活动量的变动而变动,是活动量驱动。也有人将活动量成本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短期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其中短期变动成本与其所采用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变动成正比,属于数量驱动。但数量计量标准可能不是产品的单位数量,而是相应的成本驱动因素,如单位标准、批次、定单数、班次、调度单数、生产调整次数;短期固定成本,是管理当局在一年的时间长度内能影响其开支水平的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管理当局在较长的时间长度内才能影响其开支水平的成本,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杠杆的理论基础发生动摇。杠杆理论基础的动摇,使杠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
杠杆理论基础面临挑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在资产结构中,应该包括人力资产;在财务结构中,权益应该包括人力资本;在成本结构中,应该包括人力资本成本。如果这些真的纳入实际的财务报表,则现行各种杠杆度的计算问题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