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营造良好的捐赠环境

2006-11-16 17:31 《新财经》 【 】【打印】【我要纠错

  找穷孩子需要高成本?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确实为找穷孩子付出了高额费用。

  2005年,李书福出资210万元,定向资助100名家境贫寒的学生。为找到真实的贫困生,李书福派出了四支队伍,到江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贫困地区,为此花费了20万元路费、住宿费等。最近,李书福决定拿出5000万元,资助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完成大学学业。他为此准备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到全国各地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寒学子。

  李书福为慈善捐赠亲历亲为,反映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捐赠制度的落后。按照国外的经验,在捐资人和受助人之间存在一个独立的慈善机构,对资金进行运作,把钱交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国也拥有不少慈善机构,但却得不到部分企业家、捐助人的信任。

  不信任的结果是,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半数以上慈善家绕开慈善机构进行慈善捐赠,甚至会有像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这种民间自助捐赠组织的存在。

  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国外慈善组织的善款被称为“玻璃钱包”,透明度很高,捐款人可以看到资金的使用方向。但在国内,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慈善机构不透明,特别是捐款不知所终、捐物被挪做他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慈善腐败”比较突出。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不少企业家不敢把钱放心交给慈善机构,也不相信慈善机构会把钱全部资助给真正的贫困人群。

  如何营造良好的慈善环境,不让企业家出资又出力,确实应仔细斟酌。与此同时,还应该给行善的企业家们一个宽松的捐赠环境。

  一位企业精英,资产过亿,他所在的社区、街道、区政府、市政府,凡是遇到要掏“银子”的事,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他开始抱怨:“银行提款机还有限制,我倒好,那些组织机构动辄上万、十万地漫天要价,说什么我是辖区最富有的人,我捐多少。我不成了提款机了吗?”如此筹款,再有经济基础的人也会因腻烦而“不堪重负”。

  企业家捐赠应该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钞票。只有让企业家们从内心里接受公益事业,他们才会真正心甘情愿、尽自己所能地回报社会。行善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和真正的公益氛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