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006-10-15 15:14 《中国农业会计》·袁晓春 【 】【打印】【我要纠错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形成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是从它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展而来。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爱尔兰和美国专业会计团体的代表签约成立,到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国际会计准则39(IAS39)时,其成员已经扩展为101个国家的140个会计团体。一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后来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致力于编写一套从公众利益出发、高质量、易于理解并具强制性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1年新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始承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准则的工作,并于2003首次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及解释草案。2004年欧盟对IAS39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最终由欧盟委员会修订了IAS39的两个章节后

  予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在这一年正式发布了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2至IFRS6)。2005年继续发布了修订过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7.

  二、各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取得进展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工作的逐渐深入,它所制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欧洲上市公司从2005年起执行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超过80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它们第一份按照新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的年报。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以及南非也跟上了欧洲的潮流。很多拉美、非洲国家以及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也出台了新会计政策,向国际标准靠拢。许多国家已经同意在2007年元月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标准。德勤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超过100多个国家目前要求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有与国际财务标准趋同的规划。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公认会计准则(US GAAP)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合作取得的进展。

  做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也是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IFRS的态度显得十分重要。没有美国的参与和认可,很难谈得上建立一套单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目前采用的是美国财务会计理事会(FASB)颁布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原则”为基础相比,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更多地以“规则”为基础,并对标准的应用给予更详细地指导。在具体的准则上,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些会长期存在,比如:存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与会计差错、持有待处置资产、所得税、合资经营等;还有的是来自与双方新颁布的各自准则的修订,比如在负债的分类、资产交换、会计变更、终止经营和金融工具等方面。

  随着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在世界各国影响的扩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理事会开始积极地面对双方标准的趋同问题。2002年美国财务会计理事会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订的“诺沃克协议”成为两个理事会就趋同问题进行合作的真正催化剂。协议第一次彰显了旨在消除双方差异的战略规划,确定了一旦双方业已存在的分歧消除后,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未来产生新分歧的原则。在“诺沃克协议”的指导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近又出台了一个“路线图”———承诺考虑最迟在2009年取消其对在美上市的非美国公司的一项要求:即这些公司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需要依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再进行调节。从长远看,这项措施将会消除外国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障碍,同时也会促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趋同性。

  今年二月美国财务会计理事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共同宣布了一个新的谅解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出要通过研究,到2008年确认能否通过一个或多个标准制订方案来彻底消除双方在一些特定领域内的差异。

  “当今的市场中最突出的现实特征就是不断地变化,所以会计准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演化来适应市场变化的现实。”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爵士的这番话不仅是对下属说的,很大程度上也是说给美国财务会计理事会听的。虽然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实体欧盟和美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很多差异,但从上面的阐述和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双方准则趋同的大趋势。戴维。泰迪爵士乐观地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就会有一个共同的财务报告语言。毫无疑问,在欧盟和美国等资本市场的带动示范下,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必将加速走上趋同的道路。

  三、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性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过去长期效仿苏联的会计体系,这个体系是为国企向中央规划部门报告而设计的。所以,它将优先事项放在成本和生产率、而不是投资回报上。直到1993年,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我国开始转向西方会计体系,考虑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较好地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大力吸引外资扩大进出口贸易,使得国内经济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同时,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我国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强烈希望能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希望能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促使我国经济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使我们充分队识到良好的财务报告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趋同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 解决可信度问题,更好地吸引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趋同带来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便利。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据毕马威称,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向34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发放了总计56亿美元的A股投资额度,但这一数字占我国股市总市值的比例还不足2%.而相比之下,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跃升了19%,达到724亿美元。影响境外投资中国股市的因素除了正在逐步解除的国家政策限制外,我国财务报告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使得外国投资者认为中国的财务报表不透明,从而影响了他们投资的信心。

  2 清除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的一大障碍。对希望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国内、国际不同的会计准则是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标准的差异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信度,也使中国企业赴境外融资的筹资成本上升。因为跨国融资企业必须按照融资地所在国的会计标准或其认可的会计标准进行调整,造成了十分高昂的成本。有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的平均资本成本要比美国企业高13 16%.会计标准差异的存在已经对我国企业真正走向世界形成了相当大的障碍。

  我国政府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近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今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体系并结合了我国经济环境的特色,从而基本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然而我国会计准则距离最终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还有一段距离。首先,与一些国家相比我们还没有表明一个明确的全面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时间表。这其实也反映出另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会计标准的制订者还在如何平衡“国际标准”与“中国经济特色”之间徘徊。其实从本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全球商业语言的趋同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即使是美国也不得不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合作争取建立共同的标准。并且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基于原则的标准,即使全面接受也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通过补充规定、解释等方式体现出我国的经济特点。所以笔者建议我国能尽快全面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要片面强调所谓“中国特色”,避免由于政策制订的短视导致未来的麻烦,比如像一直困扰我国A股市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股流通问题。

  同时,中国积极全面地参与也会增强我们在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共同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力,使我国从国际规则的被动实施者变为国际规则重要的制订者之一,从而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优势。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定重新评估中国和日本持有异议的“关联方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突显出中国对全球会计准则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从世界范围看,有了欧盟、美国以及中国和日本等国的参与,对于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会计标准,从而提高全球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增进资本全球化的效率,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