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期间四川省农业财务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四川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思路,用统筹协调理念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用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农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粮食面积和产量实现恢复性增加,经济作物全面增产,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成绩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409?郾2万吨,比上年增长2?郾5%,达到“十五”期间最高水平,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增长8?郾6%.省农业财务部门按照“适应改革、突出监管、强化指导、搞好服务、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强化财政支农政策研究、努力争取农业投入、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搞好规划编制。省农业财务部门把科学编制计划和规划作为工作重点和争取投资的基础。按照农业部、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全省实际,由农业厅计财处牵头,先后编制了《四川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川省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四川省丘陵地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和资料分析,及时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努力争取投入。省农业财务部门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发展的理念,以项目为载体,整合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十五”期间我省实施的农业财政专项项目种类涵盖种植业类、科技教育类、市场信息类、经营管理类和国际合作类项目等多方面,资金总额年年创新高。2005年国家和省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总额19675?郾9万元,比上年增长47?郾5%,是2000年实际资金总额的近7倍,为全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05年我们还会同省财政厅争取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5463万元。
(三)加强财务管理。在项目安排上,逐年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通过调整、归并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确保重点项目资金的落实。2006年我省继续加大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户用沼气建设、增粮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民族地区增粮增收示范工程、马铃薯良种繁育及科技推广等项目的投入。在资金分配上,通过下达项目申报立项指南、市州统一申报、省上组织专家评审,选择扶持项目和安排资金,提高了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在资金拨付上,加快专项资金下达进度,确保专项资金按农时季节要求到达使用单位。2006年实施的重点项目,采取农业厅与财政部门共同行文,将资金和项目捆绑下达,有利于资金的及早落实和项目顺利实施。在资金监管上,加大资金督促检查力度,编印了《四川省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文件汇编》,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自查和抽查,规范资金管理行为。在会计基础工作上,坚持不懈地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电算化,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会计行为进一步规范,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厅每年都要举办厅直属单位财务人员培训班,积极组织各级财务人员参加农业部的培训,利用各种专业会议对行政领导、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十五”期间四川省农业财务工作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财务工作;把握农业发展新形势,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省农业中心工作,抓规划,抓项目,抓资金,抓服务,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与建设中的问题;重视统筹协调,加强资金和项目整合,不断提高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农业财务工作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时期。农业财务工作处在新的历史起点和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担负着新的历史重任。同时,农业发展新阶段也给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是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建立,影响投入增长的诸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二是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财务工作方式带来挑战。三是项目数量增加和资金量增大,需要在监管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为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中心任务,贯彻“增加投入,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科学管理,强化监督”的工作方针,全面提高农业财务工作水平和效果。“十一五”期间,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逐步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据“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原则,逐步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从2006年开始,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的增量和占财政投入的比重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农业财务部门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开阔思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既要争取现有渠道的资金,又要关注新的农业资金渠道;既要向上争取资金,又要向下争取政策;既要争取“三农”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又要争取非农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既要善于争取资金投入农业,又要善于整合其他部门资金投入农业。“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争取和实施优势特色农业项目,涉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12个重点产业。要加大农业支撑体系的建设力度,重点是农业“七大体系”和13个工程建设。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农业财务工作。一抓投入机制创新。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民自愿、政府扶持思路,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抓项目资金整合。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为基础,以主导产业和治理重点为平台,项目统一安排,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打总体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抓农业“两大建设”。一是强化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重点加大对良种补贴和粮食直接补贴力度,促进形成粮食稳定生产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增粮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民族地区增粮增收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加大农村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重点打造“川妹子”、“川建工”、“川厨师”等劳务品牌。在更大范围、更多农业领域和更高层次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民最欢迎,受益最直接的农村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农村污染问题。
(三)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的重点放在确保资金安全、使用规范和发挥效益上。一是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和完善因素分配制、专家评审制、配套物质招投标制、项目公示制、县级报账制、绩效考评制等项目管理制度。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认真贯彻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改变“管拨不管用”的现象,切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完善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开展核查问效,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开创农业财务工作新局面。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服务好”的要求,努力造就一只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农业财务干部队伍。一是加强业务学习。要科学把握新特点,创造性提出新思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这需要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农业财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管理知识,需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自身建设。以提高执政能力和业务能力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财务干部学习、教育、培养、锻炼的长效机制,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高素质的农业财务队伍。不断完善财务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廉政建设。要做到自省、自警、警钟长鸣,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和“八项要求”,树立农业财务工作者廉政勤政、模范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