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看来,今年的投资加速十分正常,并不过热,甚至有人认为当前投资增长还不够快,人为压抑投资增长是错误的,也是徒劳的。
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判断经济或投资是否过热有两个重要依据,一是物价水平是否持续大幅上升,二是是否造成基础行业如煤、电、油、运等全面紧张。用这两个标准判断,2004年投资过热比较典型,而今年以来投资高增长就相当正常,似乎并不过热。
但经济增长的长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长期增长是否伴随高通货膨胀,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体制环境等长期变量变化所造成的供给、需求增长速度的相对快慢。在高技术进步时期,无论经济增长速度是快是慢,长期均衡通货膨胀率都较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而在低技术进步时期,长期的均衡通货膨胀率都较高。所以,判断经济是否过热要看实际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否过快,而不是是否出现高通货膨胀。
目前国内外环境是:全球性技术进步的加快和商品市场价格的一致性趋势,这导致全球各国无论经济增长速度怎样,物价水平都相对较低。长期性的高技术进步时期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由于技术进步加快和市场效率提高,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增长速度。二是物价水平相对较低。美国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泡沫破灭是这种过热的典型。
中国目前的投资过热无疑也是这一类型。在这种投资或经济过热中,由于价格上涨并不明显且波动较小,经济或投资高增长容易被解释为可长期持续,甚至有人认为周期会消失,实际这是价格给我们的错觉,使过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那么,如何判断投资是否过热及其程度呢?投资持续过热的中长期影响又如何?我认为,大致可以这样判断:
实际投资增长率偏高。考虑到重化工业阶段的影响,近几年实际投资增长率至少偏高均衡水平5个百分点。另外,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目前投资率达到43.4%,比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新兴市场国家偏高10个百分点左右。
投资偏高的时间被大大延长,其后果可能相当严重。自2003年开始,我国实际投资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宏观调控,估计这一速度可以保持到2008年。这将不断增加能源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导致“十一五”后期产能严重过剩总爆发,并伴随严重通货紧缩,此后投资增长将大幅回落,金融风险显现。
不仅投资持续过热,而且投资效益明显下降。首先,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持续偏高,即新增1元GDP需要的投资额明显上升。其次,尽管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但拉动的GDP增长水平相对降低。此外,新增投资创造的就业量大幅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投资创造消费的能力下降,导致投资的宏观效果下降,如果加上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上升造成的损失,代价更为巨大。
投资偏高主要是因为过度发展房地产。粗略估计,偏高的5个百分点的投资增长率有至少3个百分点是由于房地产投资过度引起,另外2个百分点与腐败等因素有关。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房地产大发展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以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过度强调房地产发展不仅容易发生房地产泡沫、投资过热,而且会阻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房地产投资过度不仅直接使投资过热,而且使下游的钢铁、建材及其他相关产业投资过热。因此,控制投资过热,就是要放弃“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的提法,坚决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房价过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