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电算化是农村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

2006-10-15 15:8 《中国农业会计》·纪金莲 高颖 【 】【打印】【我要纠错

  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稳定的焦点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方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也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笔者认为在农村推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才是农村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层面上看,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实行农村集体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比较普遍。一是村组账务片片账、兜兜账、卷卷账现象严重,换人不交账,难以查清楚,集体资金流失严重;二是村组债务持续增加;三是由财务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有增无减,基层反映每年有三分之二的群体性上访都是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四是由此而引起的“村官”腐败问题严重。由于村组财务管理失范,监督无法进行,给不少村干部以可乘之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农村财务制度不健全。村组干部高度集权,随意性大,村组账务不公开,群众无法监督。有的干部花钱无所顾忌,公事私事都报销,个别干部趁机贪污侵占集体资产,中饱私囊,造成村组收不抵支,债台高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经常上访。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任干部一包账,互不交接。有的村组干部自己记账,有的甚至常年不记账,不结算。“白条子”入账比较普遍;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审批人的“三无”票据司空见惯;呆账、坏账、错账问题突出,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三是会计人员选用局限在本村范围,随意性较大,往往根据村领导的喜好或近疏关系选用,因此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匮乏,有的甚至不懂业务、不会记账。村组会计更换频繁,往往是一任干部一任会计。四是村干部公然违反财务制度,失信于民,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五是财务、会计、统计信息严重失真。在农村,会计人员既是财务管理者,又是会计核算者,还是信息统计员,数据根据村领导及上级领导的意图进行填报,迎上瞒下,给数据信息层层汇总带来很大水分。总的来说,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解决农村财务问题的几种模式

  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大多数地方主要从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入手,大致有以下的几种管理模式:

  (1)实行会计人员集体办公,乡镇每月在经管站统一记账,统一审核,统一解决问题。表面上看也解决了财务管理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实质是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

  (2)实行会计委派制,按照异村、就近、避亲、联合的原则,对农村会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会计近亲“繁殖”、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关系复杂等问题。但管理的地域在村上,受利益诱惑和多方面影响,委派人员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小,有些敏感的资金和村上的一些事务,村负责人会避过委派人员进行,加之成本太高,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3)实行村财民理乡代管。依托乡镇财政所或农经站建立服务中心,取消村组会计,实行干部兼职,实行报账员制度,报账员一般由村组干部兼任。这样可解决村组账务无人监督,信息失真,管理混乱的问题,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村组财务管理。实行真实的财务公开制度,把村干部、村委会的财务管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了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存在的问题是兼职人员有的一人记五、六个村的账务,劳动强度很大,依然存在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和错账;如果增加人员,势必要增加成本,向农民摊派又要增加农民负担,因此只有和农村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这项工作才真正能达到治本便民的要求。

  三、推行会计电算化是治本之策

  在农村推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中是否可行?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在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指导下,农业部也提出“农村会计电算化是发展的方向”。近年来,这项工作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成效显著。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只有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相配套,才能发挥其优势。其现实意义在于:

  (1)促进了各项村级财务制度落实,提高村级会计工作效率。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必须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操作规范,使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受到有效监控,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和错账、假账等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

  (2)由于是计算机自动记账、转账、生成报表,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均每个会计能管理10个村左右的账务,减少了村级会计人数,减轻了农民负担。

  (3)会计凭证、账簿、财务公开表等财务资料都由计算机直接产生,保证了财务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提高了农民群众对财务公开的信任度。强化了村级财务监督力度,保证财务公开内容真实完整。

  (4)可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共享程度高以及可以通过联网实现财务数据传输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有利于上级及时掌握农村的财务状况,加强了上级有关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控制。

  四、农村推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国农村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很多乡镇都是被动接受,在软件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这样势必对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特别是乡镇领导的认识,在发展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农村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开展农村会计电算化之前,要对以前村级财务进行认真清理,核清资产和基础数据,同时建立一整套与农村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以规范其运行。

  (三)要大力提高农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不少乡镇的会计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人存在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出现与平常见到的不同界面时,就束手无策,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有些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因此农村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大农村会计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的农村会计人才,才能适应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乡镇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优势,为农村预测、决策等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四)要重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农村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工作。工作中要有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既要做好纸制档案的打印保管工作,更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五)农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农村地域广阔,经济不发达,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首先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财政投入问题,按一个乡镇要一次性投入二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套财务软件计算,至少要2.5万元。因为资金困难,一些乡镇只好采取凑合的办法,硬件凑齐了,财务软件就舍不得购买,更不要说其他如杀毒软件等计算机必备软件了,只能采用盗版财务软件,由此带来的后果将不言而喻。因此农村财务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财政部门,要密切关注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并给以大力支持。硬件的配置采取乡镇自筹一点,财政支持一点的办法,财务软件则由各省根据农村特点组织开发,然后统一配备,这样既推动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进行,又解决了培训和实施过程中的维护和服务问题,将会受到农民的支持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