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业,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注重其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注册会计师行业也不例外。如果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那么审计质量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要保证审计质量,就有必要分析、把握审计质量的特征,找出影响审计质量的根本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审计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价值的实现。
一、审计质量及其特征
审计质量是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其核心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任何产品或劳务都有其自身的质量特征,审计作为一项独立性很强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所提供的特殊劳务与其他劳务相比,既有一般劳务质量的共性,又有其他劳务所不具备的特征。笔者认为,审计质量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质量的独立性特征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师(注册会计师,下同)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形成并报告审计意见时,能够不受客户管理当局及其他外在压力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审计师都是由管理当局聘请并付费的,而且审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有些审计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独立性来拉拢客户,因而审计师的独立性常常受到质疑。
在没有外部监管的有效资本市场中,审计师的独立性程度,通常会反映在聘请该审计师的公司股价中。当公司聘请的审计师独立性很强、声誉很好时,社会对该公司会计信息的认可度就越高,公司前景被市场看好,股价上升;反之则股价下跌,这说明了审计师的独立性程度对客户具有经济价值。同时,当审计师自身的独立性增强时,他可以在竞争的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从而使自身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即审计师的独立性对审计师自身也具有经济价值。所以,从理论上讲,成功的审计师必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独立性很强的审计师一般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审计质量的内在根本特征在于它的独立性。
(二)审计质量的公正性特征
审计质量的公正性特征是审计质量独立性特征的延伸和必然要求,也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必然结果。对于审计师而言,保持独立性是核心,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的判断,公正地评价客户的财务状况,使审计财务报告具有客观性、可靠性,不辜负客户的委托和社会的期望。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如何,最终要通过审计财务报告的客观性表现出来。独立性、客观性没有保证,就无法保证公正性。审计师保持独立、客观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所以,审计质量最明显的外在特征就是它的公正性。
(三)审计质量的模糊性特征
从理论上讲,审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的程度越高,审计质量就越高;反之,审计质量就越低。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人对《独立审计准则》的理解不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认识也不同,对审计质量的要求和判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某些经济业务,可以自主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这样,相同的经济业务就以不同的数据列示在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而审计师会认为它们都是真实的。此时,人们便会怀疑审计质量了,这使审计质量更加模糊不清。审计质量的模糊性是不可避免并客观存在的,它来源于实际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审计质量的实践特征就是它的模糊性
(四)审计质量的综合性特征
审计质量的综合性是指审计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审计工作管理的强弱、审计技术应用得是否恰当,被审计单位配合是否默契以及法律保障是否健全等。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开始,到制定审计方案、最后出具审计报告,都会关系到审计质量的优劣。因此,审计质量的综合性要求我们以全面的眼光对待审计质量,出现审计失败时,不要对审计师吹毛求疵,要看到其他外部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全方位地控制。因此,要切实提高审计质量,还必须认识到审计质量的综合性特征。
二、审计的价值
现代企业一般是由管理者经营管理的,股东只在重大经营方针、策略等方面起决定作用,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得股东(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管理当局(代理人)的具体行动,因而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契约不可能根据代理人的具体行动来确定其报酬,即契约不是行动依存型的。一般来说,股东可以把企业利润、企业形象、产品市场占有率、股票价格等信号作为评价管理者经营业绩的依据。财务报告在提供这些信号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信号的质量不仅与管理当局的经营状况相关,还受到其他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形势、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其市场竞争程度等。然而这些信号是不充分的,因为管理当局不能完全控制外界因素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所有者当然不能把经营失败完全归于管理当局。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为了达到良好的经营业绩,获取更高的报酬,可以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虚夸经营成果,掩饰恶化的财务状况,从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必然会让独立的第三方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鉴定证明。这个独立的第三方就是审计师。审计师接受客户委托,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从而审计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管理当局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之真实地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减少机会主义行为,达到保护所有者利益的目的。
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股东意识到管理当局可能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因而在代理契约中规定管理者的报酬比在对称信息下的报酬要低。这样经营能力强的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经营业绩得到所有者及社会认可,获取所有者的信任及更高的报酬,会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来向委托人表明其会计报告是真实、可靠的。这表明,审计不仅可以保护委托人的利益,而且代理人也可利用审计来增加自身的利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存在是现代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同时又对经济生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审计存在于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对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当局意义重大。审计可以促进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契约的形成,控制代理问题,减少代理成本。审计在监督经营者、保护所有者利益的同时,对经营者起到了激励鞭策的作用。没有了审计,现代经济社会将会陷入什么样的局面,大家可想而知。
三、审计价值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近年来,琼民源、银广夏、四川红光、双安事件等一系列审计失败的案例表明,审计价值只有在良好的审计质量保证下才可以实现。所以影响审计价值的关键因素是审计质量的高低,如何保证审计质量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前面对审计质量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要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价值,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量特征,审计师的独立性对于他们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至关重要。显然,审计师丧失独立性就会直接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影响审计监督和保证作用,审计也就失去了价值。从审计师的角度来讲,当法律将审计师的法律责任置于一种不对称的地位时(即审计报告的任何微小问题都可能招致严厉地惩罚),独立性就显得无关紧要。审计师为了规避风险,会根据可核实的标准报告财务报表中的任何疑惑,放弃那些与企业密切相关但难以核实的信息,从而影响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降低审计价值。同时,从企业角度来看,一味要求审计师保持独立性并非总是最优的。如果审计师为了保持独立性而被迫限制使用职业判断能力,可能导致那些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不能对外提供。因此,高质量的审计来源于高度的独立性和充分的职业判断,但独立性不能以牺牲职业判断为代价。只有这样,审计价值才能从审计质量中体现出来。
(二)最大限度地做到公正性
公正性作为审计质量最明显的特征,与审计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必须保证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独立性是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不仅受到独立性的影响,还受到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但应当尽可能使公正程度最大化。这样,才能给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实现审计价值。
(三)加强准则的完善与改进
由审计质量的模糊性可知,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自身的不完善和审计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审计质量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的财务状况,不同审计师可能会出具不同的审计报告,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同一份审计报告质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企业应规范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的使用,给审计师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审计师应当对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做出合理解释,尽量让使用者统一认识。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审计准则的规范,尽快使准则体现经济业务的发展要求。当然,统一审计质量和审计价值的判断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关各方共同持久地努力。
(四)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由前分析可知,审计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审计质量,提升审计价值,就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审计师应不断学习,增强专业胜任能力;事务所应加强审计工作管理,适当运用审计技术;被审单位应积极配合审计师的工作,保质保量地提供审计需要的相关资料并听从审计师的意见,及时修改财务报告的不当之处;法律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保证审计师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审计师应该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当然,审计质量的这些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些质量特征共同影响着审计价值。只有对审计质量特征有了深刻了解,才能更好地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