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汇率问题是国内的一个热门讨论话题。汇率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利益集团各有吹鼓手呐喊、专家论证,可谓升也有理,贬也有理。
汇率问题本身就是价格问题,亦即国际贸易问题。出口企业老板会拿企业国际竞争力说事,当然希望人民币不升值。而进口商则宣称贸易顺差太大,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肯定该升。汇率问题是涉及国家利益的大事,但站在自己的利益圈内说汇率,当然会有所偏颇。
美元最初是“金本位”制,那时美国印钞票要有黄金兑换这个硬约束。格林斯潘在位时搞起了强势美元,造就了“美元本位”制,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根据美联储的报告,60%的美元钞票在美国之外流通,美元政府资产一多半由外国人持有。因此,如果你是伯南克,你会怎么做?只需要印票子,就能在全世界买东西,把原油、有色金属等各种不可再生资源,把人才精英能买的都买去。美元是纸,但买到的东西货真价实。不费吹灰之力,美国就占有了更多的世界资源,风险却由全世界共同分担。这种典型的“大盗不偷”做法,洗劫了全世界人民的财富与资源,世界大盗当之无愧。正因为如此,美元不断贬值。
因此,人民币不是要不要升值的问题,而是在美元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现实下,探讨怎么升才能使损失最小化。
如果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我们就单方面承担了世界贸易不平衡的全部责任。中国是“世界工厂”,有三成以上的企业是出口型企业,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无异置它们于死地。想不出复杂的办法,只好简单对之,这就是:美元“掺纸”,人民币也“掺”。当然,纸“掺”多了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其实,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关键是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名义汇率稳步升,人民币“掺纸”相对升。
说白了,就是劳动力价格、资源资产价格要大涨。让百姓钱多一点,通货膨胀高一点也就能承受了。而资产也就不再廉价卖了,损失也就小一点了。
汇率调多了,出口企业要生气,纸“掺”多了,老百姓要生厌,保持稳定吧,美国的“大盗不偷”让你吃尽苦头。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而且很被动。这怎么办?
有学者指出,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多会对出口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实未必。德国是出口大国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德国马克(现已统一为欧元)对美元一直保持升值趋势(随后欧元对美元仍旧有大幅升值),但是德国的出口并没有受影响,仍然保持着很大的出口量。其出口商品附加值很高,是技术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本币升值并不代表扼杀出口,而是在全局观下控制出口的数量和质量。
为了国家利益,企业必须长期发愤图强,提高技术、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杜绝恶性竞争,提高产品附加值;百姓必须学会将储蓄积极转化为投资;管理层必须在名义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的比例上进行认真权衡,为16万亿储蓄资金开辟资本通道,让部分储蓄转化为资本。
作为资源贫瘠的大国,中国必须改变对出口拉动经济的依赖,及时解决国民的购买力,扩大内需,调整各种被扭曲的要素价格(资源、劳动力),解决收入分配机制,让劳动者更多地拥有资本,参与财富分配。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以后,我们应该明白,必须要让国民拥有强大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