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2005CFO四种表情

2006-4-7 17:21 首席财务官·田茂永 【 】【打印】【我要纠错

  刚刚过去的2005年无疑是近20多年中国现代工商业历史上内外部环境变化最动荡、转折最多的一年。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油价高企压力凸现、海外并购坎坷丛生、汇率升值决策两难、反倾销黑云压城又不乏柳暗花明等等,如此多变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注定要留给在第一线直面挑战的本土CFO复杂的心境与表情。

  据说,最早试图把人类感情的表情分类出来的是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他把人类表情分成六大项,生气、恐惧、悲伤、厌恶、惊讶和喜悦。不论任何文化或区域,这些表情都是相同的而且容易辨识,其他更为精细的表情都是由这六大项延伸出来的。如今,有了强大的计算机帮助,科学家们把人类的脸部表情分类出412种,每一种表情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心境体会。

  作为本刊的特别策划,我们在此撷取了喜悦、悲哀、郁闷和忐忑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CFO表情瞬间进行独家解读,为正在崛起的本土CFO阶层在冷冰冰的商业世界里的辞旧迎新刻画一抹更具人性的财富风景。

  贡华章:“揩油”成功

  拿下中哈石油管道、增加海外石油储备、整合旗下上市公司,这些中国工商业屈指可数的大手笔,足以让贡华章留给2005年一个五星级的开怀大笑。

  喜悦指数:*****

  喜悦回放:

  在近两年的宏观经济分析中,高油价和石油短缺已经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鲍云樵日前表示,按照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和各大油田生产能力估算,今后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约为1.8亿吨~2.0亿吨/年,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对液体燃料需求的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增至5亿吨,有3亿吨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60%,超过美国目前50%的水平。

  种种迹象表明,海外“揩油”已经成为“自力更生”传统发源地的中国石油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当中海油铩羽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并购案引来的一片国人惋惜声尚未消散之际,中石油“西方不亮东方亮”——10月26日加拿大当地时间上午9点16分,中石油获得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地方法院不带任何条件的最终裁决,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100%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此前以拥有对PK公司优先购买权而要求加法院推迟裁决的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没有提出上诉。这标志着中石油最终完成了收购PK公司的全部法律程序,双方并已完成了交割。根据中石油提出的收购条件,中油国际以每股55美元现金要约购买PK公司所有上市股份。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41.8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从8月22日举牌竞购到10月26日加拿大地方法院宣布收购合法,两个月的时间里,中石油击退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两大竞争对手,顺利从加拿大法院、哈萨克斯坦政府手中拿到两张“通行证”。

  对于这两个月惊心动魄的并购过程,中石油总会计师贡华章感慨万千地解读了中石油总经理陈耕“中石油PK并购战是一波三折”一语,“一波”是形容中石油并购PK的过程充满激烈竞争,始终如大风巨浪一样不平静,而“三折”则是中石油要实现收购必须解决的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卢克石油、哈萨克斯坦政府三个关键“问题”。

  收购PK公司成功,中石油一举增收6%原油产量,这是一个超越10年的大跃进式胜利。

  编辑评点:

  作为一个工业化进程陡然加快的国度里最大的能源企业,中石油显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的是石油和自己的价值。

  2005年对于身为中石油总会计师的贡华章注定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一系列破纪录的资本运作事件将习惯了幕后和低调的他长时间置于灼热的镁光灯下。

  2005年9月,中石油通过其境外35.16亿股H股的配售,融资总额达27.15亿美元。而且,中石油在高油价下在2004年全年狂赚1029亿元,2005年上半年又净赚616亿元。充裕的现金流使得中石油在海外“揩油”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国内资源的整合力度。在收购母公司中石油集团的相关海外资产——将中油勘探与中油国际连同他们海外油田资产全部纳入囊中之后,中石油于2005年11月中旬完成了对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辽河油田、锦州石化、吉林化工发的要约收购,中石油出资61.5亿元回购以上三家公司的流通A股、H股和美国存托凭证。在中石油完成全部收购后,三公司将因不具备上市条件而终止上市。中石油由此创造了A股市场上因母公司全面收购流通股而导致上市公司终止上市的首个案例。

  拿下中哈石油管道、增加海外石油储备、整合旗下上市公司,这些中国工商业屈指可数的大手笔,足以让贡华章留给2005年一个五星级的开怀大笑。

  马雪征:整合及格

  尽管中国历史上一贯不乏落后的游牧文化入侵先进的农耕文化的成功案例,但在全球工商业历史上,类似联想整合的难度和可能性都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喜悦指数:****

  喜悦回放:

  在经历了三个月繁琐的注册工作之后,联想终于迎来了全球大团圆。继第一波12个国家于5月1日宣布收购完成并入联想后,随着第二波49个国家和地区的加入,原IBM PC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彻底脱离IBM并入联想。 整合原IBM PC业务就意味着联想将在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分公司,其业务范围将覆盖106个国家和地区。

  在众多投资人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中,联想于2005年8月10日在香港公布了200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这也是联想完成并购IBM PC后发布的首次业绩报告。公告显示,2005年第一个财季联想集团营业额达到了196亿港币,同比增长234%,并购IBM PC仅两个月后就已经实现盈利。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CFO马雪征表示,集团综合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4%,达到196亿港币,其中纯利达到了3.57亿港币,同比增长了6%.不过,由于收购原IBM个人电脑业务发股融资而摊薄,每股基本利润为4.12港元,下降了8%.她表示,从区域来划分,联想集团在中国、美国、欧洲的个人电脑业务以及手机业务都取得了盈利和增长。

  无论是联想中国还是联想国际(IBM PC)以及联想手机,它们在第一财季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其中原IBM PC在短短60天的时间就实现了盈利,这证明了联想对原来IBM客户和员工的保留以及稳定业务做出的努力,同时也说明脱离IBM高成本的运营是可以实现的。尽管并购之初,联想在日本和台湾市场略有下挫,但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和美国则基本保持稳定,如今新联想又拿到了美国陆军和政府的新订单,可望开始新一轮市场份额争夺战。

  “整合一年,结论是比预期要顺利。”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给出了及格的评价,“联想与IBM工作语言相同,业务水平相当,且业务完全优势互补,磨合的过程不像人们想像得那么痛苦。”

  编辑评点:

  2005年7月28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第二届年度“世界百强女性风云榜”,马雪征榜上有名。作为联想和IBM PC业务整合的关键人物,马雪征绝对有资格入选这个排行榜。

  联想对IBM PC业务的并购和整合,对于中国工商业来说,其深远意义远不是一纸财务报表所能体现的。因为无论在管理能力上、全球化运营经验上、企业规模上、企业外部资源上等等,都是一个相对落后者对领先者的整合。尽管中国历史上一贯不乏落后的游牧文化入侵先进的农耕文化的成功案例,但在全球工商业历史上,类似联想整合的难度和可能性都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还有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多数权威机构的跟踪调查和学者的研究都认为并购成功率是非常低的。美国《商业周刊》曾以标准普尔公司和交易追踪机构并购统计公司的权威统计数据,对1995年7月1日到2001年8月31日期间的302项重大并购案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61%的收购者减少了股东的财富;并购一年后,收购者的平均回报率比业内同类公司低25%;少数赢家的收益无法弥补股东的损失;所有并购企业的股东平均回报率比业界低4.3%,比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相关:理财 财经)指数低9.2%,因并购导致亏损的150家收购者,80%在24个月后的回报率仍然为负数,其中67%根本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收购者的股价低于同类公司,一年后仍有66%的公司落后。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马雪征仅凭联想的初步整合成功绝对可以为2005年收藏一个四星级的灿烂笑容。

  沈南鹏:风继续吹

  熟谙美国资本市场习性的王湛生聪明地使百度在纳斯达克演出了一场盛大的“Google神话中国模仿秀”,让拥有1%股份的自己与百度公司、承销商和其他公司高管一同成为神话模仿秀的最大受益者。

  喜悦指数:***

  喜悦回放:

  “自1999年以来,我作为携程创始人和管理团队中的一员,见证了携程在短短几年间的巨大进步,这对我是莫大的荣耀。离开携程这样一个优秀公司的管理岗位,于公于私,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在携程旅行网200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里,被称为“携程网之父”的携程总裁兼CFO沈南鹏如此淡定地向携程投资人表达了辞职的决定。

  沈南鹏辞职后加盟了美国创业基金公司,这也是硅谷最有份量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更是雅虎和Google的主要投资商。沈南鹏将主要负责其在中国地区的投资,也就是说,在创办携程网之前,在包括德意志银行、雷曼兄弟和花旗银行等投资银行工作了八年多的沈南鹏,重新回到自己更加熟悉的风险投资领域做老本行。

  长相与笑星葛优有几分神似的沈南鹏是耶鲁大学MBA,1999年时任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总裁的沈南鹏,因看好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前景,辞去百万年薪的职位,投入网络大潮,与其在美国认识的朋友梁建章(现任携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起创办了携程旅行网。

  成立于1999年7月的携程网也是国内最早“落地”的网站,2000年10月就收购了一家电话订房公司。由于选择的业务模式没有强大的对手,携程网的发展一直“波澜不惊”。2001年10月,携程宣布盈利。2002年携程全年相关营收超过10亿元,携程网据此收取一定比例(约10%)的提成。沈南鹏和梁建章的精明之处在于懂得向现实妥协,当来自于互联网的订房业务不足以支撑携程网的业务时,携程宁肯收购一家电话订房公司,此后携程网业务量70%都来自电话。很显然,这就是研究消费者购买模式所能带来的最好回报。

  值得关注的是,以第一家宣布分红的中国网络股而闻名纳斯达克市场的携程网在2005年度再度向股东派发了特大红包,将2005年经审计的净利润的30%作为红利分发给股东。健康成长的公司业绩和慷慨的分红姿态,沈南鹏为携程塑造了一个与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同的资本市场形象。2005年9月12日,在业界被称作网络女皇的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师玛丽·米克公布了一份长达118页的研究报告,在这份题为《中国互联网》的报告中,玛丽·米克给予携程打上了最高评级——增持。受此利好鼓舞,携程股价曾一度冲高达66.70美元。

  编辑评点:

  如今,从投资界进入企业做CFO的已经不在少数,这些企业或正在引入风险投资或准备上市,换言之,就是帮助企业“圈钱”的。

  沈南鹏在携程的作为之所以受到各方的尊敬,恰恰是他兼顾了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而这正是CFO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梁建章是如此评价他的老朋友兼创业搭档沈南鹏:“在过去的六年中,沈对公司的成功非常关键,他秉着企业家的理念,使一个年轻的刚刚起步的公司成长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

  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把沈南鹏看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功成身退的本土CFO,不仅搭建好公司业务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而且培养了一家年轻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按时、高额给股东分红的良好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身为一位CFO的沈南鹏印在2005年度的是一个功德圆满的从容的微笑,而身为一位投资家的沈南鹏将在今后努力寻找和培养这种微笑。

  姜宝军:潜龙在“冤”

  我们面对身陷囹圄的姜宝军一脸无辜的悲戚表情能想起来的就剩一句中国古老的格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许,这是本土CFO在制度环境和自身能力均大幅改善之后能顺利崛起时必备的内省精神。

  悲哀指数:*****

  悲哀回放:

  历时一年的“郎顾之争”终于以郎咸平笑到最后而告终,原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因涉嫌虚报注册资金罪于2005年9月初被佛山市人民检察院批捕。与他同时被批捕的还有数名科龙的高层管理人员,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财务总监姜宝军(又名姜源)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也添列其中。

  37岁的姜宝军在2001年加入格林科尔后,接替的恰恰是如今引领搜狐率先通过美国萨班斯法案的余楚媛。在此之前,姜宝军先后担任华庆时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总经理、集团金融总监、总裁助理等职,主要从事国际金融投资管理、购并投资和公司管理等业务。

  姜宝军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其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主攻方向是研究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科班出身与丰富的财务和投资从业经历,很难说姜宝军不知晓、看不出来或不曾参与顾雏军的资本运作魔方里卖的是什么药,别忘了郎咸平一年前以一篇《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炮轰顾雏军就使格林科尔系迅速崩塌。

  实际上,顾雏军利用控股股东权力控制了科龙电器的强大现金流,进而来完成其整合冰箱产业的目的,郎咸平寥寥几语就使得顾雏军和某些经济学家处于失语状态。

  “顾雏军用于其‘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亿元”:“顾雏军基本上是在‘国资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背景下,把地方政府急于出售的经营困难但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作为收购对象,这种时机的选择和收购对象的判断是整个购并整合成功的基础。”

  比起敢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余楚媛来说,同为CFO的姜宝军最终潜入了科龙的这滩浑水,一念之差所导致的境遇迥异,实在是太冤、太不值得了。

  编辑评点:

  来自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市公司的CFO中,17%的受访者曾迫于首席执行官的压力,在会计报告上做了手脚;5%的CFO在过去五年中至少一次违反了会计标准从事;18%的CFO在编制预计账目时,没有遵循通用会计准则(GAAP);另外有27%接受调查的CFO称,公司的资产平衡表上并没有反映出所有的负债。

  如果考虑到欧美公司治理基础和监管力度均远远好于国内现状的这个事实,那么摆在中国CFO面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确非常严重。

  从科龙的上市公司权力结构来看,身为控股股东的顾雏军可谓大权独揽,CFO在平衡全体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的关键作用几乎无法发挥。此时,在多数决定原则支配下,“董事会中心主义”事实上已演变为“控股股东中心主义”。此时此刻,我们面对身陷囹圄的姜宝军一脸无辜的悲戚表情能想起来的就剩一句中国古老的格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许,这是本土CFO在制度环境和自身能力均大幅改善之后能顺利崛起时必备的内省精神。

  赵丽萍:弃明投暗

  48岁的赵丽萍如今肯定追悔不及,虽然围着酱油、蚝油、食醋等调味品转远不如和资本大鳄共舞上档次,但好歹人身自由还是有保证的。

  悲哀指数:****

  悲哀回放:

  2005年岁末,明星电力真正成了诸多媒体竞相追逐的“明星”,当然是一个负面的明星,一连串的公告勾勒出了明星电力(600101)当前的窘迫处境和挥不去的麻烦。国际贸易货款被占用、证监会立案稽查、财务总监被刑事拘留……

  仅仅两年前,周益明掌控的深圳明伦集团以3.8亿元收购明星电力28.138%的国家股,成为明星电力第一大股东,周益明因此当选明星电力董事长。当年,29岁的周益明以10亿元身价跻身2003年胡润百富榜,名列第83位,一时间风光无限。

  然而同年8月过户手续完成后,明伦集团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系列侵占、套取上市公司资产的运作。明伦集团掏空明星电力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大手笔对外投资;二是向银行大量举债;三是频繁出借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和非关联方单位。如今,公司董事长周益明已被要求全力处置有关明伦集团的债权债务事宜,其董事长职责亦由董事秦刚代为行使。

  2005年12月15日,明星电力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法律法规而遭证监会四川监管局立案稽查;之后控股股东深圳市明伦集团有限公司又因存在内部管理困难等不利因素,全权委托第二大股东遂宁兴业资产经营公司代其行使公司治理权利。不久,明星电力再度披露,公司董事、财务总监赵丽萍因涉嫌挪用资金,已被遂宁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赵丽萍是作为大股东明伦集团委派的高管加入明星电力的,曾经出任过周益明赖以发家的深圳明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按照正常逻辑来推断,很可能在周益明这位年轻的福布斯富豪掏空明星电力的灰色轨迹中扮演着举重轻重的作用。而遂宁市警方控制赵丽萍的出发点也恰恰是因为她作为明星电力的财务总监,比较了解明星电力这两年的资金流向和发生金额,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失事飞机上的黑匣子。

  48岁的赵丽萍如今肯定追悔不及,原本她早已离开明伦出任广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始于清朝盛期致美斋酱园号称我国四大酱园之一,虽然围着酱油、蚝油、食醋等调味品转远不如和资本大鳄共舞上档次,但好歹人身自由还是有保证的。

  编辑评点:

  增发、配股,大股东违规占款、担保等圈钱行为受到制约后,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方式变相而出,防不胜防。当然,类似的问题并非只发生在国内,事实上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问题一直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美国,跨国公司间通过关联交易避税,转移利润等行为比较普遍。统计数据显示,对164家美国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关联交易中采取正常交易价格的只占35%。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股市不景气时,上市公司无法通过股票市场融资,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更大量存在。直至80年代末期,美国颁布法案,对上市公司违规关联交易追究当事人和公司法定经营者刑事责任,违规公司按照投资者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就制度主义者的出发点而言,是希望能造就“坏人也能做好事”的完善制度环境,但这毕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的出路除了严刑峻法以外,CFO的职业操守也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元素。

  虽然赵丽萍不会是最后一个涉案的上市公司CFO,但她作为一个CFO的职业生涯应该已经画上了句号,仅这一点就足以勾起一个从事财务工作20多年的人心底的无限悲凉。

  杨华:在商不能言商

  中海油首席财务官兼高级副总裁杨华的郁闷是显而易见的,中海油此次竞购引起的反应,明显超出了纯粹商业竞争的范畴。

  郁闷指数:★★★★★

  郁闷回放:

  原本2005年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石油企业的第一锣是该由中海油来敲的。早在2005年3月,中海油就开始了与年初挂牌出售的美国优尼科公司的高层接触。

  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排位第九的优尼科是一家有一百余年历史的老牌石油企业,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公司20%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

  在中海油向优尼科提交了“无约束力报价”后,美国雪佛龙公司提出了180亿美元的报价(包括承担债务)。由于没有竞争对手,雪佛龙很快与优尼科达成了约束性收购协议。6月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了这个协议。6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理由是,优尼科所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约70%在亚洲和里海地区,“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与雪佛龙公司持续整整40天的收购竞争之后,8月2日,中海油宣布撤回对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收购要约,原因主要是此次竞购引发了美国保守政治势力的抵制,为交易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无法接受的风险”,从而使中海油难以对成功几率作出准确评估,“中海油不能用股东的钱去冒巨大的政治风险。”

  中海油首席财务官兼高级副总裁杨华的郁闷是显而易见的,中东很多政府控股的公司都曾参与竞购美国公司,英国的石油公司也对美国的一些石油公司进行过几起大的并购,都没有引起类似的反响和关注。中海油此次竞购引起的反应,明显超出了纯粹商业竞争的范畴。

  编辑评点:

  尽管中国政府言行合一地实践着“中国和平崛起”的信念,然而仍然时不时会听到“中国威胁论”的杂音。

  不过,据美国最新对意见领袖和公众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国威胁论”在过去四年有所降低,持中国是美国“最大危险”言论的人数比例下降,而认为中国未来将成为对美国更重要盟友的人数明显增加。

  这项由美国著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与美国著名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6%的受访公众和两成左右的意见领袖视中国为美国的“最大危险”,而四年前这个比例分别为32%和约四成。

  而从经济意义上讲,中国在全球和地区经济当中正在发挥着举重轻重的积极意义。仅以贸易为例,2004年中国从日本、东盟和印度的进口分别增长27.3%、33.1%、80.6%.与此同时,中国从欧盟、美国的进口分别增长28.8%、31.9%.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亚洲的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创造了不少就业和发展机会。

  杨华在2005年的郁闷注定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缩影,我们真诚地希望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的这种郁闷永远定格在过去式,不要带入下一个10年。

  陈缨:常涨能否常消

  目前上市公司中,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运输成本上升直接受影响的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比例大约为76%,这一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郁闷指数:★★★★

  郁闷回放:

  2005年2月22日,全球三大优质铁矿石开采和经销商之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与新日铁公司就铁矿石价格上涨71.5%达成协议,随后韩国浦项制铁公司宣布接受这一涨幅,中国宝钢于一周后也宣布接受这一价格。

  随着重工业化进程的展开,中国对于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正在日益增大。2004年,中国从国际市场上共进口了2.1亿吨铁矿石。事实上,自2003年起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欧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以向CVRD采购为例,2004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到该公司铁矿石出口总额的15.0%。而其他亚洲国家里,日本占的比例12.2%,韩国为3.3%。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中国2004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61.09美元/吨,铁矿石涨价71.5%的消息,意味着中国钢铁行业在2005年每进口一吨铁矿石将要多付出约40美元。

  尽管宝钢财务总监兼董秘陈缨表示,宝钢作为中国钢铁的龙头企业,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公司已采取一系列的降本增效措施,包括降本节支、优化产品结构、控制合理库存等,力争消化市场严峻变化对公司盈利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宝钢超过98%的原料都来自海外,因此铁矿石的价格突然飙升注定对宝钢的既有业绩造成巨大影响。而且,从10月中旬开始的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使得宝钢雪上加霜平添了巨大压力。

  相比于40%的产品都销往国外的新日铁和浦项,90%的产品市场在本国的宝钢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都是结构性的,当然也要寻求结构性的解决方案。

  而宝钢的确在整合供应链方面表现出了排名世界第七钢厂的风范。宝钢早已和日本商船三井签订了长期运输合约:15年内,商船三井将负责向上海每年运送500万吨铁矿石。这一措施为宝钢锁定了相当大一部分原料的运价。另外,宝钢董事长谢企华和中远(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也签署了《30万吨矿砂船运输合同》,中远将为宝钢度身定造两艘30万吨级新型矿石专用船。巨轮将于2008年及2009年下水,往返于中国-巴西航线,每年可为宝钢运输约260万吨巴西矿石,合同期为20年。

  此外,宝钢正在酝酿一项金额高达8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与CVRD合资在巴西建一座大型钢厂,初期年产量达到380万吨,其出发点在于—“对于一家钢铁公司来讲,在地域拓展时往往会考虑到接近消费市场、容易获取原材料及最新技术。”

  编辑评点:

  南宋状元王十朋在山海关孟姜女庙前留下的那副千古绝对似乎更适合留给宝钢励志——“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摆在宝钢面前的难题在于,铁矿石上涨的压力是否能够“常涨常消”。

  基础原材料涨价将通过进口、零售、成本、效益等环节对消费、投资、出口构成全面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研究显示,油价每上涨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下降0.01个百分点。同时,油价及铁矿石等重要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汽车、房地产等关键行业会产生密切的联动作用。另外,来自巨田证券研究所的一份统计资料则显示,目前上市公司中,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运输成本上升直接受影响的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比例大约为76%,这一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尤为令国内原材料消耗大户的CFO郁闷的是,其缺乏欧美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等技术手段来应对国际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石油第二大进口国,氧化铝、铜矿石、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的重要进口国,但却没能从国际基础原材料大宗交易中赢得更大的定价权,反而成为全球能源高溢价的“埋单者”。

  目前上市公司中,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运输成本上升直接受影响的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比例大约为76%,这一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吕忠丽:买招损,卖受益

  郁闷指数:★★★

  拥有TCL集团23569661股股票的吕忠丽心情一定颇为郁闷,跨国并购导致的巨额财富损失竟让一度财大气粗的TCL“一觉回到解放前”。

  郁闷回放:

  从2004年初到2005年第一季度末,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承诺的“合资公司将在18个月扭亏”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四月末,TCL集团发布一季度报告承认亏损3.27亿元人民币。同时200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亏损原因是公司与汤姆逊合资的TTE、与阿尔卡特合资的T&A公司处于整合期,协同效应还有待提升;公司控股子公司TCL移动业绩大幅下滑。

  TCL之所以能够在一年内接连并购两家亏损已久的跨国企业,其底气正是出于家电业务和手机业务两大主业的利润能够负担国际化整合所需的大量投入。如今,这两块利润却让两家合资公司“吃掉了”,“不仅没把掉在坑里的拽上来,自己还被拖下去了”。

  2005年12月10日,TCL国际电工有限公司作为TCL内部盈利能力较好的一块资产,连同TCL电气楼宇科技,被母公司TCL集团分别以16.91亿元的高价,整体转让给国际知名电工企业——法国罗格朗集团。早在1993年就已成立的国际电工,一直是TCL集团旗下四大支柱之一,在国内电工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以及营销网络,其主营产品开关插座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2%.

  楼宇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供应商。上述两家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近6亿元。而这笔收购资金中的65%将赶在12月28日,即股东大会的前一天,注入集团公司账户,用以填充由于整合TTE和T&A而在2005年前九个月形成的11.39亿元亏损。

  整个过程惟一值得欣慰的是,罗格朗的出价高达10余倍溢价,而且同意保留TCL现有管理团队,并维持骨干员工和经销商的稳定。此外收购完成后,TCL集团会允许罗格朗继续使用包括TCL在内的电工类各种品牌,使用期限为八年。但要使用这些品牌,罗格朗还需每年向TCL交纳一笔使用费。

  抛开见仁见智的战略不谈,这笔交易应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远比两年前的收购来得明智的多。

  作为李东生的老部下,现年60岁的TCL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吕忠丽亲历了TCL从区域小厂一步步成长为跨国公司的整个过程。而此时,拥有TCL集团23569661股股票的吕忠丽心情一定颇为郁闷,跨国并购导致的巨额财富损失竟让一度财大气粗的TCL“一觉回到解放前”。

  编辑评点:

  联想的整合及格与TCL的整合坎坷,都将在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历史上留下里程碑式的影响。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森克·贝斯特莱因说:“短期内中国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失败会多于成功。”

  几年前炒得沸沸扬扬的TCL公司收购德国电视制造企业施奈德公司的结局也令人失望——目前在工厂原址中只剩下了60名工人,生产被转移到匈牙利进行。作为最后一缕余韵,2005年初在柏林举行的2004年德中经济峰会上,德国政府甚至对德国有意向中国出售或合作的公司提出“忠告”,主要是从施耐德等收购案的失败教训中指出中国企业在进行兼并后整合和管理的能力仍十分有限。

  根据贝恩管理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的一项关于并购失败的调查研究表明:从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的失败案例分析,80%左右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而只有20%左右的失败案例出现在并购的前期交易阶段。

  而硅谷并购狂人思科CEO钱伯斯也曾说过一句颇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希望从你的公司购买中获取5~10倍的回报,显然它不会来自今天已有的产品,你需要做的是,留住那些能够创造这种增长的人。”

  对于本土CFO来说,仅仅能够帮助CEO进行海外并购的财务技术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吴曼宁:漏屋夜雨

  郁闷指数:★★★

  最近一年来一季不如一季的财务表现,加之连续低于公司管理层预期,使得中芯国际的股东必然对CFO形成巨大压力。

  郁闷回放:

  随着全球芯片产业供给过剩的趋势导致的这场周期性衰退的日益加深,半导体业步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大有一蹶不振之势。而这一周期的长短则很难预计。曾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芯片业被当头泼上一盆冷水,其中中芯国际更被看作是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的风向标。

  当年,中芯国际创造了世界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从2000年8月1日打下第一根桩到2001年9月25日正式建成投产,前后只用了13个月;作为中国第一家8英寸专业芯片代工厂,从0.25微米过渡到0.14微米的工艺——国际一流技术,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然而,与逐步递增的产销量相对应的,却是每年持续亏损的财务报表。中芯一期总投入达到14.8亿美元,假设60%投资于生产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在五年内折旧,粗略估计中芯目前要实现年盈亏持平并实现股东们的高回报期待,年生产订单总量应该在5亿美元左右。根据业界的平均水准,量产后需要4~5年时间芯片制造公司才能实现盈利,若按此常规计算,中芯当年收支持平最快也应该在2005年。

  而且,场外因素也加剧了中芯国际的困境。被竞争对手台积电告上法庭指其侵权的中芯国际在2005年初与台积电达成和解协议,中芯将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专利费。无疑,这笔巨大的支出将使得中芯国际的财务报表进一步恶化。

  2005年3月28日,中芯国际财务总监兼首席会计师王武小珍因个人因素辞职,原财务部助理总监吴曼宁临危受命,接掌了这艘困顿中的芯片巨舰。当初,王武小珍对外发布了关于中芯资金实力雄厚,并认为台积电诉讼不准确等错误谈话内容之后,中芯被迫更正其说法,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其公信力,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状况表现怀疑,进而加速了股价的下跌。

  然而,最近一年来一季不如一季的财务表现,加之连续低于公司管理层预期,使得中芯国际的股东必然对CFO形成巨大压力。拥有25年投资及财务经验的吴曼宁心知肚明,其“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郁闷心情可想而知。

  编辑评点:

  置身于中芯国际这样具有强烈产业景气周期特点的行业,CFO面临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无疑要复杂许多。

  中芯国际作为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商于2004年3月招股上市,无疑赶上了半导体行业的最高潮,市场对当时行业预期普遍乐观,公司在未有盈利记录的情况下,竟然能按发行价上限2.69港元发行,相当于2.3倍的2004年预测P/B,甚至与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商台联电估值相当。这已经极大地放大了产业高峰的乐观程度,当然付出高价的股东也因此加大了对业绩的预期值。

  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半导体行业大起大落的不可控制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CFO必然要在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上多做文章。

  但是,全球半导体厂商应对行业衰退的主要手段无外乎裁员、关闭工厂、降低资本性支出、把制造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等,这些手段对于急于扩张规模的中芯国际来说,几乎没有一条能够适用的,吴曼宁的郁闷可见一斑。

  赵成霞:蹦极体验

  虽然能在这次伊利高管几乎连锅端的大难中不染污泥,但心境必然跌落谷底,此番再度随着伊利业绩大增而分享伊利在投资人和媒体公众给予的新荣耀,等于是蹦极后的快速回弹,其忐忑心路历程当属2005年度本土CFO第一。

  忐忑指数:★★★★★

  忐忑回放:

  在被司法机关带走一年以后,2005年12月22日伊利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郑俊怀终于站在了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室接受一场广为瞩目的庭审。起诉书显示,郑俊怀等五人涉嫌挪用公款罪,主要犯罪事实为挪用伊利股份托管企业的1500万元贷款以及150万元借款,为华世商贸购买伊利股份法人股。此前广为流传的郑俊怀等挪用国债投资款项,假借金信信托进行曲线MBO的问题,则并未出现在起诉书中。

  与郑俊怀同堂受审的,还有伊利股份副董事长、首席知识运营官杨桂琴,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张显著,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证券事务代表李永平,执行董事、总裁助理、原奶事业部总经理兼呼和浩特市八拜奶牛场场长郭顺喜。

  时任伊利股份财务科长、现任伊利股份CFO的赵成霞虽同为华世商贸的股东,并在后来伪造的《承诺函》上签了字,但自始至终没有涉案。惟一不在被告之列的赵成霞表示,“我觉得(他们)是想借这个华世商贸,通过持有伊利法人股挣点钱。”

  尽管发生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内部大震荡,但伊利在2005年仍然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这也是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如愿以偿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34岁的伊利新董事长潘刚被评选为2005年CCTV十大经济人物,成为乳品行业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据2005年三季度季报,2005年1~9月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越2004年全年的87.35亿元,达到90.6亿元;同比增长32.27%;每股收益高达0.64元,也已超越2004全年的0.61元;主营业务利润达26.74亿元,同比增长33.44%;实现利润总额3.91亿元,同比增长16.28%;创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20.14%.

  与伊利业绩的高歌猛进相映成趣的是,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上也一路飘红,在整个2005年的平淡市况下从8.86元上涨到14.74元,涨幅高达66.36%。

  35岁的赵成霞从郑俊怀最早发迹的原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基建会计做起,算得上是伊利的创业元老,虽然能在这次伊利高管几乎连锅端的大难中不染污泥,但心境必然跌落谷底,此番再度随着伊利业绩大增而分享伊利在投资人和媒体公众给予的新荣耀,等于是蹦极后的快速回弹,其忐忑心路历程当属2005年度本土CFO第一。

  编辑评点:

  根据博思艾伦咨询公司于2005年中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500家全球最大的公司在2004年中离职的CEO创历史新高,有142%的主管离职。而从1995年到2004年为止,九年间CEO离职率增长了300%.仅在2005年1月、2月,美国就有195名大公司CEO被赶下台。此外,2004年因业绩不佳被解聘的CEO平均工作了四年半,在欧洲被解聘的CEO只工作了两年半,北美平均一个CEO也只能工作5.2年就被换掉。

  而近两年来也恰恰是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因为财务丑闻等原因成批倒下的事故频发时期。

  值得思考的是,欧美地区的大公司并没有因为CEO的频繁更换带来管理灾难或陷入绩差泥潭,但本土企业的高管往往却与这个企业有着更深的渊源,像伊利的乳业帝国就是郑俊怀一手打造的。在这种条件下,全面更换公司高管而仍然能保持业绩的增长,尽管处于国内消费升级的良好市场环境中,以潘刚为首的新管理层团队面临的挑战、心理的忐忑、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三大航空公司CFO:乱麻无快刀

  置身于上述这样的一个经营环境之中,东方航空CFO罗伟德、国航股份CFO樊澄、南方航空CFO徐杰波三人心中一定五味杂陈,要面向股东做出准确的业绩预期和进一步的成本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忐忑指数:★★★★

  忐忑回放:

  2005年,以国航、南航和东航为首的国内航空航运业陷入了一个空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中,诸多利好与利空缠夹在一起,令公司管理层和投资人都处于难以判断的焦灼与忐忑中。

  首先,高油价使航空公司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自2005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迫使国内航油价格由每吨4190元调高至5220元,涨幅为24.5%,而航油成本占到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30%左右。高油价迅速使刚刚回暖的航空公司业绩变脸:南方航空2005年上半年亏损8.43亿元,东方航空亏损达4.7亿元,主要原因是航油成本同比增加40%.民航总局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油价上涨,上半年国内航空公司在国内航线的成本同比增加约30亿元。

  其次,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收益。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价调整为8.11以来,截至2005年底已经累计升值0.49%.加上一次性升值2.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全年升值2.59%.作为高额美元负债的典型,南航的外债比例高达8至9成,东航和国航外债亦达6至7成,升值可即时令公司形成数亿元的汇兑收益。如果参考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人民币在2006年将累计升值达4%”的说法,三大航空巨头的汇兑受益仍高达数亿元,而且小幅度削减了以美元计的高油价。

  再有,国内航空业的政策环境处于多变期。从恢复燃油税到向民营资本开放,近日又有传闻说民航总局将全部放开对机票价格的管制。产业政策的松动,给三大航空公司增加了奥凯航空、春秋航空、鹰联航空等民营航空竞争对手,甚至国有的深航也因以27.2亿元天价将65%股权拍卖给民营资本而变身为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

  此外,国内民用航空市场需求增长强劲。2005年中国民航客运量有望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预计客运量将超过1.3亿人次。2005年前八个月,民航客运量增长10%,货运量增长13%,显示出消费需求仍然强劲。有预计认为,“十一五”期间国内民航运输年均增长将达14%.

  置身于上述这样的一个经营环境之中,东方航空CFO罗伟德、国航股份CFO樊澄、南方航空CFO徐杰波三人心中一定五味杂陈,要面向股东做出准确的业绩预期和进一步的成本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编辑评点:

  从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经典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规模大小并不是决定航空公司竞争力的惟一标准,如何让航线、机型与客座率之间达到最优配置,这将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

  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典型代表行业,处于高额资产负债比率下的航空运输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利行业。据美国航空运输协会调查,美国航空运输业的年利润大约只占总收入的1%~2%,而全美各行业的平均利润大约为5%.

  按照通常的管理学逻辑,能够在微利行业存活并胜出的的企业一定有着非凡的运营能力。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其著名的运营特点如下:统一采用节省燃油的波音737机型,大大降低航材维护成本;最短的航班轮转时间,每架飞机每天11次起落,航班轮转时间仅为15分钟,是世界航空界的最短记录,其他航空公司需要1小时;削减配餐等服务项目。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三大航空巨头如果要想彻底理清手里这团乱麻,没有一把运营能力超强的快刀是难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