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中海油尼日利亚投资评析

2006-4-7 17:40 新理财·梅新育 【 】【打印】【我要纠错

  在被迫退出竞购联合石油公司(尤尼科石油公司)之后沉寂一时的中海油再次出手了,1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其下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已与尼日利亚南大西洋石油有限公司签署了最终协议,将出资22.7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海上油气田45%的权益,其中17.5亿美元是支付给南大西洋石油公司的收购费用,其余的5.18亿美元用于支付该区块的前期营运费用。此举再次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海油尼日利亚交易在商业和政治方面的有利因素

  从单纯的商业条件上看,这笔交易应该是比较合算也较为稳健的。首先,在油田自身条件和收购成本方面,中海油所收购区块位于尼日尔河三角洲外海的深水区块,整体面积约500平方英里(折合大约1295平方公里),水深1100——1800米,包括AKPO油田和另外3个大油田。据区块作业者法国道达尔公司估计,AKPO油田目前储量约11亿桶,按照45%的工作权益计算,中海油将获得近5亿桶储量。由此计算出交易价格为4.6美元/桶油当量,与近期国际上其他上游交易相比,这个交易条件应该算是不错的。且该区块探明油气储量有望进一步增长,交易价格相应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与竞购联合石油公司的项目不同,这笔交易在筹措收购资金方面比较稳健,所需资金将全部来自中海油内部,不会恶化中海油的资产负债表;而在竞购联合石油公司的交易中,中海油计划动用30亿美元现金储备,另外取得了160亿美元外部融资承诺,幸亏那笔交易没有成功,否则,如此巨大的外部融资,日后必然要给中海油造成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

  在政治方面,这笔交易正符合我国政府发展对非经贸关系的指导思想,因此原则上可望得到我国政府的政治支持。1月12日,我国发布了第一份《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份文件开宗明义指出:“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中非友好的传统,从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份文件提出了数项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其中一项就是:“同非洲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就尼日利亚而言,自从1971年2月10日两国建交以来,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发展顺利。在此期间,虽然尼日利亚政府多次更迭,但双边关系没有出现明显波折。两国签署了贸易、经济、技术、科技合作和投资保护等协定,并设有经贸混委会。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21.8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7.2亿美元,进口4.6亿美元;2005年1-11月,双边贸易总额25.8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0.8亿美元,进口5.0亿美元,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方在尼创办独资、合资公司企业60多家。尼已成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承包市场之一。中方已承揽铁路大修改造、阿布贾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发电站、农村程控电话网等项目;最近,尼日利亚埃努古州又与河南省投资商就提升尼Akanu Ibiam机场等级达成了协议。在尼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主要有: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中国港湾建设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北电力集团公司、中兴通讯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来自尼日利亚政府的政治性风险比较小。不仅如此,假如中海油的这个投资项目获得批准,这样一个大型投资项目肯定需要许多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和国民个人创造一些在尼日利亚的商业机会。

  中海油尼日利亚交易的政治性风险

  尽管如此,中海油的尼日利亚交易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尤其是政治性风险。首先是来自尼日利亚国内政治和社会生活动荡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来自部族和宗教矛盾的暴力风险。绝大多数黑非洲国家并不是亚洲、欧洲那样长期自然发展而成的民族国家,而是欧洲殖民主义统治的产物,因此并没有形成稳固统一的国家认同,部族和宗教认同常常压倒国家认同,成为政治矛盾乃至暴力冲突的根源,这一特点在尼日利亚这个非洲头号人口大国(2002年人口1.22亿)表现得尤其充分。该国国民的部族和宗教构成极为复杂,部族多达250多个,其中最大的是豪萨——富拉尼族(占全国人口29%)、约鲁巴族(占21%)和伊博族(占18%),没有一个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主体民族;居民中50%信奉伊斯兰教,40%信奉基督教,10%信仰其他宗教。更糟糕的是,该国经济资源分布与政治权力分布格局不同,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占有政治权力的优势,而石油等主要经济资源分布于伊博族等少数部族聚居的南方,特别是尼日尔河三角洲区域的石油收入占该国出口收入的90%以上,致使该地区的伊博族等部族经常闹分裂。尽管因此引发的内战已经平息多年,但“尼日尔河三角洲人民志愿军”等反政府武装仍然相当活跃。为了扩大影响力,这些反政府武装往往有意识地对外国公民、外资企业下手,仅去年下半年,“尼日尔河三角洲人民志愿军”一支反政府武装就针对外资石油公司制造了数起暴力事件。这种暴力分布风险之广,甚至连远离陆地的海上油田也无法幸免。1月中,由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NNPC)、壳牌石油发展公司(SPDC)、埃尔夫公司(Elf)和阿吉普公司(Agip)合资经营的EA海上油田(日产12万桶原油)就遭到袭击,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袭击了EA油田的一艘供给船,并绑架了4名作业的外籍人员,以至于壳牌尼日利亚公司(SNEPCO)宣布关闭EA海上油田。

  其二是来自劳资关系的风险。尼日利亚不仅企业部门劳资关系紧张,势力强大的工会动辄号召罢工;甚至政府部门也不例外。由于财政紧张,尼日利亚政府长期拖欠国家公务员工资与退休金,关于提高公务员工资的承诺基本上属于无法兑现的口头承诺。企业工人、警察、教师收入低下,加之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纷纷要求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市民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措施如提高石油价格等不满,因而爆发大规模罢工、游行,有时演变成地区性暴乱,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这种风险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大幅度降低的可能,因为尼日利亚经济过度依赖石油出口,20%-30%的国内生产总值、80%的联邦政府财政收入、95%的外汇收入都取自石油,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经济结构单一,就业机会稀少而人口众多,失业率高达50%,目前6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

  正由于尼日利亚的政治性暴力风险突出,且刑事犯罪猖獗,以至于我国外交部在其网站上“中国公民赴尼日利亚须知”一栏中提出了这样的告诫:尼政局不稳。

  其次,中海油此次选择的合作伙伴存在潜在的腐败与政治冲突风险。公私不分,运用政治权力牟取家族商业利益,私人财富随着政治地位步步高升而水涨船高,……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腐败顽症,也是众多政治动荡之源,尼日利亚也不例外。中海油这次是从尼日利亚前国防部长西奥菲勒斯。雅各布。丹朱马(Theophilus Yakubu Danjuma)手里购买油田股权的,根据有关报道,此人1960年参军时不过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2001年退出国防部长之职时私人财产已达13亿英镑。而且,丹朱马原来与尼日利亚现总统奥巴桑乔是30年的政治伙伴,后来却反目成仇。奥巴桑乔有意在2007年任期期满之后连任,丹朱马则以“中间地带”地域政治团体领导人身份与另外“南南”、“东南”两个地域政治团体结盟,致力于阻止奥巴桑乔连任。虽然尼日利亚在名义上已经于1999年完成了还政于民,但政治权力交接秩序还远远谈不上稳固,其中存在的风险不可低估。好在尼日利亚本国完全没有勘探开发能力,92%的石油产量、84%的工程和服务要靠外国石油公司承担,而垄断该国石油市场多年的欧美石油公司条件较为苛刻。这样,无论是什么人、什么集团在尼日利亚执政,他们要想推动国家经济正常运转就必须抓好石油业;而要改善自己在石油开发中的利益分配格局,摆脱听任欧美垄断石油公司摆布的被动局面,他们就需要借助中国这种财务、技术实力足够强,条件又不苛刻的合作伙伴。

  第三项潜在政治性风险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可能将我国视为争夺非洲资源(特别是能源)的对手而加以掣肘。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同非洲各国在经济贸易领域里的合作不断增加,货物贸易迅速增长,特别是我国同非洲各产油国合作开发能源,已引起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乃至恐慌。1月13日,博茨瓦纳《报道者》报就转载了英国BBC电台一篇题为《来自中国访问幕后的能源交易》的报道,这篇报道声称,在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即将对塞内加尔、佛得角、利比里亚、马里和尼日利亚为期1周的访问中,能源问题将占有重要议题。中国经济需要有更多的能源支撑,非洲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中国的需要。除中海油的尼日利亚交易外,中国石油企业还在逐步进入加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此外,中国还关注非洲其他资源,尤其是木材资源。这篇报道竭力铺陈中国企业在西方经济巨头们为如何投资非洲市场而犹豫不决时加紧开发赞比亚铜矿、购买南非煤炭和黄金、拓展肯尼亚手机市场、津巴布韦烟草市场和博茨瓦纳的餐饮业,言外之意,颇有嫉妒。尽管美国国务院官员曾经代表官方表态,美国不认为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开发对美国构成竞争,但一来这种表态多半是我国政府幕后外交活动的结果,美国政府高层决策者们内心深处未必真这样想,我们不可过分天真。中海油和其他有意开拓尼日利亚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为欧美某些政治势力掣肘作好应对准备。

  (作者供职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