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透视
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高层物业至今已15年有余,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与之相随的是证券市场的人、事也逐渐趋向圆滑世故。利益熏心的圈钱者带着虚假的面具,披着神秘的面纱飘然而至,召唤着我们囊中的钱财;投资者已然是晕头转向,像是被灌了迷魂汤,只有心甘情愿地被屠宰。
人性有贪婪的一面。正是这种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的贪婪,使得证券市场上的财务舞弊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势如破竹,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技术一个比一个高超,胃口也一个比一个大。
那么“财务舞弊”,这个20世纪90年代末始为国人所知的字眼,到底确指何物?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也指出,舞弊意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曾经有人认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源是因为企业员工遇到外部刺激,如经济收入较低,而其又不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改进。对此我们保留意见,认为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表象,根本还是要追溯到人的本性。比如贪念,这是占绝大多数的。很多高管已经处于社会金字塔的顶层,但是其对于金钱的偏好有增无减;比如妒忌,纯粹是出于自己心理的不平衡;抑或是病态的心理,为了实现他自己心中所谓的“理想”。
财务舞弊按照舞弊主体可以分为管理层舞弊和员工层舞弊。相对来讲,管理层的舞弊手法高级得多,带来的影响也更恶劣。因为管理层所处地位特殊,拥有的权利可以逾越一定的内控体系,而且其“眼界”较为开阔,胃口自然也不小。相比之下,员工层舞弊就是小打小闹了。当然也不乏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之辈!
财务舞弊按照舞弊目的可以分为恶意舞弊和善意舞弊。恶意舞弊是“空手套白狼”。有些上市公司从一开始就欺诈上市,再通过增发或者配股疯狂敛财,或者完全靠资本运作。它的财务报表不是掺杂了多少水分的问题,而应该问满满的一袋水中究竟有没有实在的东西。善意的舞弊往往假作真时真亦假,难以分辨。企业倒也是真心诚意地在做实业,只不过目前不完善的会计制度、不健全的监控体系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他们得以人为地操控并能够平滑业绩、平滑股价。
财务舞弊的具体舞弊手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核心是不会变的。其中收入舞弊包括虚构收入和跨期调整收入;费用舞弊包括少计费用、跨期调整费用以及滥用费用资本化;资产舞弊有现金舞弊、应收项目舞弊、少提减值准备等;负债舞弊一般是少计负债。
中国上市公司2005年度财务舞弊特征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不朽的。人类的确是进步神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精明,财务舞弊的手段也因此发展到了“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的白热化地步,参与财务舞弊的公司数量也跟人一样,尽往高处走。
2005年度财务舞弊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现金舞弊的泛滥成灾。以往上市公司喜欢简单地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来制造虚假利润,但是“久病成医”,中小投资者病了无数回,被骗了无数回,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揭穿了狗皮膏药的把戏。于是,信心越来越消沉,市场越来越低迷,没有了“后备军”支援的上市公司渐渐露出端倪,巨额的窟窿渐渐浮出水面,于是他们开始把矛头对准了现金(货币资金)。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现金由于它的强流动性,一直被监管机构和CPA列为重点观察对象,但是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为现金只会被贪污,被挪用,却也不曾想现金还可以用来粉饰报表。
面对现金舞弊的兴风作浪,我们观察了这些公司的年报及其作案事实,认为现金舞弊不外乎五种:高现金舞弊、受限现金舞弊、现金流水舞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账外资金舞弊。上市公司采用其中的一种,甚或是采用吸星大法把其中的几种全部应用到财务报表的编制中去,制造烟幕弹。可怜投资者雾里看花,纵然是唱着明明白白我的心,却依然无法抵挡贪得无厌的庄家嗜血的狼子野心。
2005年度财务舞弊的最大特点之二是舞弊数量的直线攀升。
经我们研究中心的数据调查报告发现,2005年度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有84家;因涉及到财务问题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38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有50家,其中有2家已经出具调查报告被公开处罚;被证监会公开处罚及两个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有58家。其中有一半以上甚至是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现金舞弊,也不乏屡教不改,屡查屡犯的主。
除此以外,公司净资产为负,却给关联方提供大额资金的有17家;给关联方提供资金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高于100%的有27家,最高的甚至达到了2009.19%。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些高比例的公司都有问题,但是现实也使我们不得不狠狠擦亮我们的眼睛,时刻警惕着。
2005年度财务舞弊的最大特点之三是串通舞弊的日益深化。一个巴掌拍不响,正如封建社会的每个末代皇朝,当制度的完善跟不上事物日新月异的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纰漏,于是官官相护、官商勾结日益严重。我们的证券市场虽然不至于那么严重,那么夸张,但是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比比皆是。独董和上市公司,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总存在着那么一点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系。正所谓金钱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赤裸裸的,这也是导致我们的独董不独立、我们的CPA不诚信的原因之一吧!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FFRC.Snai):财杀一百行动现在进行时
前几年我们一直鼓吹推行风险审计技术以发现银广夏、东方电子式的财务舞弊,也写了很多风险导向的审计文章。最近还撰写了《东方电子式财务欺诈审计策略》,提出“非常规审计程序、系统分析、合期预期”三种审计策略对付东方电子式财务欺诈。可最近我们发现,要发现银广夏、蓝田股份、东方电子式财务舞弊根本不需要很高的技巧,只要抓住现金这个要害,就可以发现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杀鸡焉用牛刀,不知是我们无知无畏,还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水平太低,如今我们发现一家上市公司造假基本不用5分钟,有的甚至只要1分钟,根本就不用进行战略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或者风险评估。我们估计在5分钟之内能够发现财务舞弊征兆的上市公司有100家左右,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我们估计国内72家证券所很少有能幸免不被质疑的,这种现象使我们非常困惑,风险导向审计还要吗?当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是审计的出路,可是在我们一再强调风险导向的同时是否忽略了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大面积的审计失败,而这些审计失败更多是低端财务舞弊所致。发现这些低端的财务舞弊根本不需要高端的审计技术,只需要采取一些低端的审计手法就能发现,因为目前中国财务舞弊主要特点仍然是单据造假,而不是国外流行的数字游戏。要判断会计估计是否公允确实需要高端审计技术,但面对以单据造假为主要特征的财务舞弊,账项基础审计仍然是最有效的。
我们在《浙江天健掉进甬成功现金陷阱》一文中写道:浙江天健一直是我们最敬仰的事务所之一,如今也掉进如此低级的现金陷阱。但其他证券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们怀疑72家证券所很少有能逃过上市公司现金陷阱的。作为行业形象的证券市场审计竟然存在如此大面积的审计失败,我们在此强烈呼吁中注协要行动起来,召开“现金审计”专题研讨会,发布“现金审计操作指南”。实际上,并入或即将并入德勤的三个天健所都曾掉入现金陷阱,北京天健掉进科大创新现金陷阱,深圳信德天健掉进纵横国际及中科健的现金陷阱,德勤自己更是掉入科龙电器这个“无底洞”。陈建明博士经常提到会计师事务所“一百减一等于零”原理,如果是这样,这些证券所都得关门。
这些现金陷阱今天看来手法都非常低劣,但这些知名事务所却未能发现或报告,这说明了我国职业界在财务舞弊审计领域缺乏专长,FFRC.Snai财务舞弊审计研究正击中了这一行业软肋。可惜的是,监管部门未能从战略高度重视财务舞弊审计研究,这两年过于关注与我国国情脱节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这也说明我国准则制定机构没有处理好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财务舞弊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差异很大,当前现金舞弊成风,过几年可能就不流行了而流行数字游戏了。
我们在《德勤三宗罪》中指出,独立审计不可能发现所有的财务舞弊,但德勤在格林柯尔审计中显然没有尽职。格林柯尔存在太多违背常识的现象,其造假手法非常低劣,德勤没有发现“水面上的造假”不但有未勤勉尽责之嫌,还有审计合谋之嫌。一位网友跟贴说:记得我一位老板说过,做上市公司都存在审计风险,但防不胜防,很多时候听天由命。但起码前提一定要把审计程序做足够,以便东窗事发能够及时免责。这就是“执业风险管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科龙审计师估摸着科龙背景深,胆子也比较壮了,但仅仅是推测。我们认为,四大审计技术及程序也要顺应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点而作实质性调整,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完善及程序上的完美,而要根据常规舞弊手法设计有效的审计程序。发现重大舞弊才是审计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完善底稿。企图以审计底稿对抗审计失败的指控,那是一种形式主义。可是这种情况在证券审计市场比比皆是,决不是德勤独家所有。
前段时间,中注协严厉谴责以清仪为首的经济观察报研究院推出“会计师事务所信任度排名”这一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坚决支持中注协这一谴责。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如今证券市场仍存在大面积的审计失败,在中国1400家公司中,至少有100家财务造假是浮在水面上。FFRC.Snai推出“财杀100”行动,猎杀浮在水面上的财务舞弊公司;同时再次呼吁审计师不要放过水面造假上市公司。审计师如果连浮在水面上的造假公司都发现不了,这个行业如何赢得社会公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