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抓住石油美元新高潮机遇

2006-5-10 14:35 新理财·梅新育 【 】【打印】【我要纠错

  当年,石油输出国相继从西方石油业垄断巨头手中收回石油主权之后,石油美元的大潮曾经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巨大的波澜,其影响延续长达10余年。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13个成员国石油收入不过144亿美元,1980年上升至2700亿美元,增加17.8倍;1972-1981年,该组织石油收入合计1.29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1973-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13个成员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盈余累计达4320亿美元。近两年,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高涨,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收入流量已经掀起了新的高潮。

  2001年,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平均价格为25.93美元/桶;2005年,该价格上升到了56.49美元/桶,涨幅高达118%;今年仍然很有可能继续维持高位。高油价推动石油输出国收入猛涨。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全球21个石油出口大国的石油出口收入2006年将达到7221亿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阿联酋这3个最大的石油输出国2005年石油出口收入分别达1620亿美元、1088亿美元和530亿美元。由于进口不可能同步增长,石油输出国经常项目收支盈余增幅又明显超过其出口收入增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这些石油输出国2005年经常项目收支盈余超过300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倍;今年国际市场油价如果能够维持在55~60美元/桶,其经常项目收支盈余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仅中东地区就接近2000亿美元,占该地区GNP比重的23.5%左右。

  如何使用这些巨额石油收入成了大问题。上世纪70-80年代,石油输出国还颇有“穷人乍富”之风,大部分石油收入都被用于消费,1978-1981年间,上述主要石油输出国75%的石油收入用于进口消费品,其中许多消费不无奢侈浪费之嫌;但目前其石油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下降了许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03-2005年间,石油输出国用于进口消费品的开支大约仅占其石油出口收入的40%,其余60%用于减债和投资。而无论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投资,精明的企业都可以从中寻找机会。

  首先看消费领域。不可否认,高收入石油输出国国民消费水平较高,普遍追求国际知名品牌,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无法获得太多份额。但这些国家存在为数众多的外籍劳工,尤其是海湾高收入石油出口国,其外籍劳工人数甚至超过本国国民人数,数量众多的外籍劳工就是这些国家市场上我国消费品的现实消费者。在海湾的劳工是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不仅应当开发他们的直接消费能力,还应当开发他们在母国亲属的消费能力,因为他们承担着汇款养家的责任,回家时也往往要携带一些东西。如果他们在海湾培养起了对价廉物美的中国消费品的好感,我们又发挥大型外贸集团商务网络覆盖多个国家的优势,让这些劳工在海湾订购中国商品,他们的家人可以在本国提取,免去他们万里转运携带之苦,对扩大我国出口是有用的。这些外籍劳工中如果有能力较强的人回国创业,也可以将他们发展成为我国商品的代理商。好在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进展顺利,这个组织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6国,拥有267万平方公里土地、3400万人口、38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进程无疑有助于中国企业开拓这一市场。

  然后考察投资领域。石油收入暴涨意味着石油输出国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市场复苏。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石油与其他商品的贸易条件对比处于历史高峰,由于石油收入充裕,加之当时中东地区各国基础设施几近空白,刚刚获得巨额石油收入的该地区各国政府的管理能力也存在欠缺,中东一度成为全世界最大、利润率最高的承包劳务市场。但在其后的一二十年中,由于高油价刺激了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而欧佩克市场控制力又不断削弱,石油与其他商品的贸易条件长期相对恶化,该地区各国石油收入相对降低;加之该地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各国政府的财政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改进,中东承包劳务市场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曾经持续多年呈萎缩趋势。而且,由于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该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出现了公用设施民营化浪潮,政府越来越多地从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角色中淡出,私人资本在大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相应地,该地区工程项目的支付条件恶化,对承包商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上升,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垫资承包,或者拥有较强的项目经营管理能力,能够以BOT、BOOT、BOO等方式承包经营项目。在此次石油美元的新高潮中,上述局面发生了逆转。石油输出国(特别是中东国家和俄罗斯)不仅积极利用石油收入减少债务,而且纷纷制定了相当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从阿联酋的迪拜,到卡塔尔的多哈,大型工程接连破土动工,工程项目的支付条件也相应改善。我国工程承包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这样一个机会不宜错过。截至2005年底,中国与海合会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累计金额分别为66亿美元和1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2.7亿美元和8.1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海合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所占份额还不算大,但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计划和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今年访华应当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在海合会工程承包市场的活动空间。

  石油收入暴涨也意味着石油输出国对外投资的增长。根据阿拉伯人在瑞士开办的第一家银行——财富银行董事长法瓦兹的说法,该银行在欧洲的银行网络调查结果表明,阿拉伯国家政府和私人在海外的投资,包括存款、有价证券和房地产投资,已达1.5万亿美元。据阿拉伯投资保障机构调查,前几年阿拉伯国家21万名富翁所拥有的私人财产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90%在海湾石油国家。富翁最多的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有富翁7.8万人,财产总量2410亿美元。大部分富翁财产在海外,主要是银行存款、金融投资、项目投资、不动产投资等。阿拉伯国家的海外资产构成了美国金融资产的重要来源,仅花旗银行的阿拉伯储户资金就高达70亿美元,接近花旗银行在欧洲、非洲和中东310亿美元储户资金的1/4.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东对外投资总额为1.3万亿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私人投资约7500亿美元,沙特阿拉伯的私人投资约4500亿美元投向美国,对美国的投资中约60%投入证券市场,30%投入房地产市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在2001年的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总额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分别提供了3.3%和2.4%.阿拉伯资本在美国金融体系中数额之大,当911事件之后阿拉伯资金开始大规模流出时,竟使美国商务部副部长不得不出面呼吁阿拉伯投资者不要盲目从美国抽走资金,再三强调美国没有歧视阿拉伯投资者,欧洲、香港的银行则视之为争取阿拉伯客户资金的良机。2002年8月中旬,伦敦《金融时报》声称911事件后撤离美国的沙特阿拉伯资本高达1000亿-2000亿美元,竟然使世界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显著下跌,直至沙特阿拉伯王子塔拉勒出面否认后,美元汇率才逐渐稳定。法瓦兹将阿拉伯富翁偏好将财产存放海外的动机归纳为5条,一是安全,躲避阿拉伯国家频繁发生的战乱;二是在海外寻找投资机会,阿拉伯国家投资机会太少;三是躲避伊斯兰教均贫富教义的影响;四是阿拉伯国家金融业落后,资产流动性低;五是阿拉伯国家投资开放程度低,投资限制多。

  在新一轮石油美元高潮中,其投向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上世纪70-80年代流向国际市场的石油美元80%以上成为存放在西方的存款、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这一回,他们更多地投向世界其他地区和非金融资产,而中国正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尽管迄今账面统计海合会国家在华直接投资为数寥寥,合同金额不过10.4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7.1亿美元;但这项统计没有纳入海合会国家对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组合投资,而组合投资才是海合会国家对外投资的最常用方式。况且香港财经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已宣布将于2月赴迪拜开展推介活动,吸引中东资金;而迪拜政府下属迪拜发展及投资管理局(DDIA)也于1月17日在香港设立了其在海外的第一个办事处。来自海合会国家的石油美元大量涌向与中国相关的证券资产,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我国能够做好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工作,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资本合作应当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利用外资方式的创新主要应当是以产业投资基金形式吸收阿拉伯资本。阿拉伯资本购买产业投资基金单位,基金单位具有较高的市场流动性,可以满足阿拉伯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本以直接投资形式投向我国工商企业,满足我国对直接投资的偏好。而且,通过基金的隔离,阿拉伯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风险将大大降低,阿拉伯资本对在华企业日常管理的控制力也会削弱,让他们更多地作为一个安静的合作伙伴享受像样的红利。

  (作者供职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