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历史性大行情拉开精选基金分享收益

2006-6-30 14:14 《新财经》·娄 静 【 】【打印】【我要纠错

  在蒙羞了两年之后,基金似乎终于可以痛痛快快亮出一份过得去的业绩报告了——据统计,2005年48家基金公司206只基金共实现经营业绩117.23亿元,就业绩观之,基金实现了翻身。在目前股市历史性行情到来之际,借鉴基金过往的业绩,方能更好地挑选基金,分享牛市收益历史性大行情拉开精选基金分享收益。

  全部基金净亏损67.54亿元的业绩使得基金整整背负了两年的耻辱架,2005年似乎成了基金业翻身的一年。

  日前,206只基金公布了2005年报,其中包括161只股票混合型基金,21只债券保本型基金和24只货币型基金。从公布的经营业绩来看,基金整体2005年全年实际亏损8.63亿元,浮动收益125.86亿元,实现经营业绩117.23亿元。

  相比于2004年,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业绩。2004年,基金全年已实现收益为-84.55亿元,未实现的浮动亏损却高达152.08亿元,最终总经营业绩为-67.54亿元,“专业理财”的水平在下跌的市场面前惨遭蒙羞。很显然,基金2005年业绩明显好于2004年,但却主要以浮动盈利为主。

  业绩提升 浮盈主导

  从2005年各类型基金的表现来看,161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仍然是影响业绩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经营业绩从2004年的-77.56亿元上升至2005年的61.29亿元。其中,未实现收益从2004年的浮动亏损145.9亿元上升至2005年的浮动盈利122.03亿元,进步非常显著,而已实现收益却由68.34亿元实际盈利变为实际亏损60.74亿元。

  很显然,股票与混合型基金2005年经营业绩的进步主要来自于浮动盈利的贡献。从经营业绩的结构来看,2004年股票混合型基金表现为大量兑现获利股票而持有套牢股票,而2005年则表现为将亏损股票斩仓出局,而持有大量获利的股票。

  相关投资者行为研究表明,散户的投资心态通常表现为持有亏损股票,而卖出获利股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处置效应”。而机构投资者的这种“处置效应”却不明显,甚至相反。从2005年股票混合型基金盈利的情况来看,基金业的投资心态正逐步走向成熟,“处置效应心态”较之此前明显淡化。

  此外,货币基金经营业绩的大幅提高也是基金整体经营业绩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5年,货币市场基金大幅扩容,总净值从2004年的610.82亿元迅速飙升至2005年的1829.73亿元,规模的扩张也使得货币基金实现的收益从2004年底的8.98亿元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42.01亿元。由此可见,弱市之中,货币市场基金的确起到了投资者的避风港的作用。

  同时,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2005年经营业绩也较2004年有了明显进步,经营业绩从盈利1.04亿元上升至13.93亿元。其中,2005年已实现收益为10.1亿,较2004年的7.23亿有较大增长,未实现收益从2004年末的潜亏6.18亿元上升至浮盈3.83亿元。数据说明,债券和保本型基金2005年的操作较为成功,除了随着债券市场走强而兑现了大量收益外,目前持有的券种也基本保持盈利。

  债券权证 功不可没

  事实上,2005年基金业整体的已实现收入并不够理想,经营业绩主要来自于浮动收益。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基金业2005年股票收入为-55.11亿元、债券收入为30.97亿元,权证收入为13.44亿元,总收入为-7.23亿元。可见,如果没有来自债券和权证的收入,基金业要想仅凭股票实现翻身难以想象,来自债券和权证的收入有效降低了基金2005年的实际亏损。

  其中,161只股票与混合型基金2005年股票收入为-56.29亿元,比2004年全年的91.39亿元大幅下降,业绩更为糟糕。而债券收入则达到了20.43亿元,较2004年的9.56亿元大幅增长,同时,2005年来自权证的收入也达到了12.35亿元,在总收入中也占较大比例。很显然,债券收入和权证收入对股票与混合基金的已实现收益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然而,靠债券与权证的收入毕竟不是股票型基金的长久支撑,比如,权证收入多来自持有股票股改对价“天上掉馅饼”式的收入,但随着股改的完成,这种收入来源也将难以为继。

  此外,2005年,债券保本型基金的股票收入为1.18亿,较2004年全年的3.52亿元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债券收入则达到了10.54亿元,较2004年的5.55亿元有较大增长,权证收入为1.09亿元。显然,债券与保本型基金在各项资产投资虽都获得了正收入,但其中来自债券的收入占了绝对优势。

  由此,基金2005年业绩并无骄傲之处,以债券和权证的收入掩盖了在股票投资上的亏损,提高投资水平仍是基金首要任务。

  机构个人 各有所爱

  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对持有基金的口味也不一样,而现在基金品种的日益多样化给了投资者更多地挑选余地。机构和个人,展现了不同的持有偏好。

  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有所上升。2005年,封闭式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分别为51.68%和48.32%,机构投资者比例略高于个人投资者比例,较2005年中期上升了2.21个百分点。同时,封闭式基金户均规模上升至2.87万份,较2005年中期有所增加,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股票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则变化不大,个人投资比例仍然略高于机构投资比例,两者分别为54.15%和45.85%。与2005年中期相比,投资者持有结构变化不大,但户均份额却出现明显下降。

  2005年下半年,机构赎回额达到171.8亿,赎回比例为22.81%;个人则赎回了210.7亿,赎回比例为23.48%。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止跌回暖的市场中,投资者更多地表现出来解套出局或获利回吐的心态。

  对新成立的股票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来说,无论是单户持有规模还是机构投资者比例都高于老基金,这与新基金发行营销时着重追求机构客户有一定关系。从封闭式基金与股票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封闭式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比例相对较高,但单户持有规模较小,而股票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个人投资比例相对较高,其单户规模却更大,表明投资者持有封闭式基金相对分散。

  对于债券和保本型基金来说,个人投资者比例远远高于机构投资者,两者分别为81.24%和18.76%。与2005年中期相比,机构投资者比例上升了4.11个百分点,使得基金户均规模从3.17万份上升到3.39万份。机构投资者持有债券型基金比例的上升是一种主动式上升,2005年下半年,个人投资者继续赎回债券保本型基金,赎回规模为9.35亿,赎回比例为7.01%,而机构投资者则出现增持,增持规模为5.77亿,增持比例达到25.18%,在债券市场涨幅较大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容易获利了结。

  新的债券与保本型开放式基金也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机构持有比例以及单户持有规模较老基金高,这与新基金发行营销时着重追求机构客户有一定关系。

  货币市场基金的个人投资比例仍高于机构投资,两者分别为54.15%和45.85%。与2005年中期相比,投资者结构变化不大,但持有份额明显下降。2005年下半年,货币市场基金从净申购转为净赎回,机构投资者净赎回了179亿,赎回比例为22.72%。个人投资者赎回了215.1亿,赎回比例为23.6%。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热情均有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的下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短债基金的发行以及债券市场的火暴。

  QFII社保 狂增封闭

  对于封闭式基金,机构明显分成了两大阵营,看好与不看好截然分明。从封闭式基金十大持有人变化来看,2005年下半年,以QFII、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为主的投资群体采取了增持态势,而以保险公司、信托财务及大型企业为主的投资群体采取了减持态势。

  从增持情况来看,增持力度最大的是QFII.QFII持有封闭式基金从2005年中期的17.1亿元上升至2005年年末的30.8亿元,增持比例高达80%,持有比例从2005年中期的2.09%上升至2005年年末的3.77%。

  其中,QFII持有小盘封闭式基金的份额从2005年中期的11.86亿上升至2005年年末的17.75亿,增持比例为49.6%。持有的大盘封闭式基金的份额则从2005年中期的5.25亿上升至2005年年末的13.04亿,增持比例更是高达148.47%。虽然,QFII持有的大盘基金绝对份额仍然低于小盘基金,但其增长速度却非常快。

  此外,从QFII投资的品种来看,基本采取了普遍撒网的投资策略,其持有的封闭式基金从2005年中期的31只上升至年末的45只,可见,QFII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侧重的是资产配置。

  数据显示,QFII持有市值最高的前五位基金分别是基金裕元、基金景阳、基金银丰、基金同盛和基金科讯;持有比例最高的前五位基金是基金同德、基金景阳、基金科讯、基金裕元和基金安久。而采取回避态度的基金则是第一只到期的基金兴业、到期日较远的小盘基金金盛和基金裕泽、以及业绩较差的大盘基金鸿阳、基金汉兴等。

  紧随QFII之后,增持封闭式基金份额屈居第二的是社保基金。其持有基金份额从2005年中期的2.01亿上升至年末的7.35亿,增持比例高达265.18%。

  其中,社保基金持有的小盘基金从2005年中期的1.58亿上升至年末的4.01亿,持有大盘基金从2005年中期的0.43亿上升至3.34亿。很显然,与QFII一样,社保基金持有的大盘基金绝对量仍然低于小盘基金,但其增长数度非常快。

  从持有的品种来看,社保基金对小盘基金虽然也采取了同样的普遍撒网投资策略,共持有22只小盘基金。但在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上,社保基金却采取了重点投资的策略,目前仅持有8只。

  此外,券商及其集合理财计划产品也在增持封闭式基金,持有封闭式基金份额从2005年中期的9.99亿上升至年末的12.1亿,增持比例为21.1%。券商及其理财计划对封闭式基金的增持也以大盘基金为主,持有大盘基金7.24亿,持有小盘基金4.86亿。

  而从减持情况来看,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的减持最大。与2005年中期相比,保险公司共减持封闭式基金24.12亿,其中减持大盘基金20.9亿,减持小盘基金3.2亿,持有封闭式基金的比例从2005年中期的32.53%下降至2005年年底的29.58%。

  与此同时,包括信托、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大型企业在内的其他机构对封闭式基金也采取了小幅减持的态度。持有的基金份额从2005年中期的25.08亿下降至年末的21.11亿。同时,对封闭式基金的减持也以大盘为主,大盘封闭式基金份额从2005年中期的23.45亿下降至年末的20.64亿,小盘封闭式基金份额则从2005年中期的1.63亿下降至年末的0.47亿。

  倾向持有 被动操作

  2005年基金业年报中,基金投资股票周转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股票周转率的高低反映出基金买卖股票的频率,周转率越高说明基金的操作风格越积极主动,甚至采用了较多的波段操作,反之则说明基金倾向采用买入持有策略,注重中长期回报。

  如果基金指数化投资、并采用买入并持有策略,那么,基金获得的收益就应该是指数的收益,而基金的超额收益则来自于基金选股或者选时,即所谓的波段操作。因此,基金多期望加快对股票投资周转以带来更多的超额收益。

  从具有可比性的、具有完整版年度的基金看,2005年股票混合型基金的股票周转率比2004年有所下降,股票周转率加权平均从2004年的3.84下降到2005年的3.32.数据表明,2005年股票混合型基金对股票资产的买卖频度有所下降,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精选个股、买入持有上。

  从业绩表现上来看,2005年,虽然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的绝对水平较2004年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其超额收益却较2004年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金2005年的主动操作效果弱于2004年。

  而从2005年全年情况来看,基金业下半年股票周转率要高于上半年。下半年随着股改的推进,“寻宝”热情成为行情的主导,基金也随之调整了操作策略,由长期持有转向多次操作。因此,基金的高换手带来了较好的净值增长率,但超额收益却出现下降,2005年下半年基金的主动操作收效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