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企业资产的多少直接记为个人财产的多少,企业的资产由于其特定的生产经营用途而与财产存在本质的差别。
资产作为财务的特定概念与财产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资产和财产混为一谈。曾经有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谈到自己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并说他现在的财产达到数亿元。当问及他数亿元财产处于什么状态时,他说,这些财产全部投入到了企业。实际上,这位民营企业的老板已经模糊了资产和财产的差别,他认为投到企业的财产和没有投到企业去的财产是相同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投到企业的财产已经成为了企业的资产,与那些没有投到企业去的财产是否存在根本的差异。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例来说明两者的差异:
有一位很有钱的富翁,手中拥有一亿元的现金财产,如果他不将这一亿元的现金投入企业,他就实实在在地拥有一亿元的财产。如果他将这一亿元的现金投入企业,财产就转化成了企业的资产,这位富翁不再以个人消费者的身份对这一亿元的现金拥有实际的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力。这一权力伴随着财产转化为资产,而归企业实际拥有。
在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更是如此。公司制企业或其法定代表人拥有对公司的资产进行实际的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是基于个人消费的目的而使用,而是基于取得利润的目的而使用。正是这种目的的不同,使得资产和财产有了本质的不同。
另外,当财产投入企业成为资产后,这位富翁就不再直接对一亿元的现金拥有所有权,而是拥有相当于一亿元的企业股权。这位富翁的财产所有权存在形态已由现金形态转化为股权形态。他可以以现金作为个人消费的支付手段,但不可以以股权作为消费支付的手段;他可以通过股权对企业行使权力,但不可以对企业的现金行使权力,行使权力的对象由现金转化为企业,而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现金只不过是财产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只能用来作为支付的一种手段。对企业行使权力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对现金行使权力只与支付行为有关。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财产与资产至少存在以下差别:
1、两者的拥有主体不同。财产的拥有主体是国家和个人,相应也就分为国有财产和私有财产。资产归属于企业,它分为自然人企业拥有的资产和公司制企业拥有的资产。
2、两者拥有的目的不同。国家和自然人拥有财产,包括两个目的:一是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处置和分配的权力;二是拥有的财产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表明其富有程度。而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是通过经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对于出资的所有者而言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3、两者功能不同。财产所有者通常可以将其财产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投资。而资产只是用来作为生产经营的对象或者手段,离开了生产经营,资产就变得没有用途。特别是当资产具有特定的生产经营功能的时候,一旦脱离再生产领域,它就变成了“废铜烂铁”,只能作为废品来处理。
4、两者实现目的的方式不同。拥有财产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财产数量的增加,而财产数量的增加必须通过积累的方式实现。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财产转化成资产后,通过资产的经营所取得的利润仅仅只是其财产数量增加的方式之一,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增加财产,如捐赠或遗产赠与。与此不同,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这显然只有通过企业的购销和生产行为以及资本经营行为才可能达成,也就是说没有实际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经营过程就不可能实现拥有资本的目的。
5、两者拥有的风险程度不同。拥有财产的最大可能风险主要是贬值的风险,但拥有资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能周转和不能变现的风险。
6、衡量两者价值大小的方式不同。对于所有者拥有的财产就是按照其财产的市场交换价格来确定其价值的大小。而企业拥有的资产是按其获利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价值大小。
正是由于财产与资产存在以上这些方面的差别,我们不能把企业资产的多少直接记为个人财产的多少,企业的资产由于其特定的生产经营用途而与财产存在本质的差别。
无论一个企业的资产规模有多大,如果这些资产不能带来盈利,甚至只是带来亏损,这种资产不仅不是财产的增加要素,相反还是财产的减少要素。正如前述民营企业的老板拥有数亿元的企业资产,他将这些资产作为财产看待,一旦这些资产不能带来理论,甚至只是带来亏损,他的这些以企业资产存在的财产就可能变得一钱不值。
千万记住,企业资产是特定功能资产,是风险资产,它本身不是财产的构成要素,而是它的获利能力或者被出售以后的变现价值才是财产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