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莫让投资追理念

2006-7-5 14:18 新财经·马佳颖 【 】【打印】【我要纠错

  股指已经重回久违的1600点,当基金、机构和众多投资者热火朝天地讨论何时是顶时,外资早已超然于此,去捕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会。站的高度不同,决定了博弈的结果

  从从去年底开始,一波由股权分置改革所引发,体现价值重估性质的行情,在犹犹豫豫中悄然前行。而到了今年四五月间,行情骤然增温,指数如脱缰野马初显牛市峥嵘。

  市场人士和投资者总爱给行情定个性。在行情初期,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以中石化为航向标,以政策托市资金为主要力量,为股改保驾护航的政策行情。但随着房地产、有色金属和金融板块的强劲上扬,市场的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在漫漫熊途中苦苦挣扎了五年的投资者,面对突如其来的行情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在千四甚至千五整数关口被轻松收复后,投资者才发现,我们可能已被老外甩在了后面。于是,行情被重新定性,演变为与国际期货市场密切联系,由外资,即QFII和海外热钱为主导,核心是人民币升值所催动的汇率行情。

  无论市场如何给行情定性,都是对表象的解读。而行情背后,却有更多深层次的内容值得我们深思和玩味。

  脆弱的投资理念

  近几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然而,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却与宏观经济走势背道而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五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境外资本携先进、成熟的投资理念来到中国,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于是开始盛行。其实,价值投资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它通过贴现现金流、红利模型以及静态PE、PB等指标,计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指导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市场从2003年开始向价值回归,曾经风光无限的证券市场变为高台跳水的表演场。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股票噩梦般从天堂跌落地板,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比比皆是。老百姓、机构、券商全线亏损,就连坚定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也未能独善其身,市场几无赢家。面对此情此景,基金经理呼号:价值投资害死人;媒体报章宣扬:这是价值投资的阵痛期;老百姓愤怒:价值投资无异价值投机。

  正当股市一泻千里,诸多支撑位被各个击穿,国人在痛苦中拨弄算盘,争论真正的价值区间是在700点还是500点时,外资已经不露声色地大举进入,捡了个大大的便宜。我们的警醒源于外资大规模、高溢价收购国内企业。双汇发展、雪津啤酒等一系列高溢价收购案的发生,都对我们原有的估值体系进行着剧烈冲击,境内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认同和默契开始出现松动。从诸多并购案例中我们发现,境内市场所倚重的净资产、市盈率等估值指标,实际上境外投资人并不看重。除股权溢价和战略并购等因素外,境外机构更多采用现金流量指标评估企业动态投资价值。

  反思2003、2004年的市场,如果那时从动态估值角度评估上市公司,难道也会得出没有投资价值的结论?未必。我们的投资理念是如此脆弱,静态与动态估值方法的变迁仿佛只在一夜间。这一静一动之间,我们失去的是五年的发展时间,是几十万亿市值的灰飞烟灭,是行业的停滞,是市场参与各方的巨额亏损。

  旧的估值体系是在我国证券市场结构转型的初期,庄股时代崩溃和资金为王理念瓦解后,市场参与者迷失了方向的体现。以基金为代表的主流阳光机构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急需寻找一个与结构转型相符合的投资理念,于是,价值投资理念被简单复制,并被视为金科玉律。然而,其结果必然是受制于人,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经过了这一番洗礼后,面对再次转型的证券市场,我们在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同时,在借鉴国外新的估值体系的同时,是否也该有点自己的主见。

  外资的“七种武器”

  我国有句古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似乎外来的都是好的,是精华,是我们自身所不具备的,在股市上也不例外。在去年底开始的这波行情中,特别是在1300点附近股指几经上下。在这一轮的机构博弈中,存在着三股主要力量。其一,是被市场顶礼膜拜的外资;其二,是没有受估值理念洗礼的新进游资;其三,是土生土长、规规矩矩的场内资金。行情还远没有结束,这个时候论胜败输赢似乎不太合适,但在博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方参与者的对峙阵形和冲突争执的焦点。严格地说,这轮博弈中的主要力量是外资和中资。那么,外资究竟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掌握定价权,可以随心所欲呼风唤雨?

  第一,投资理念。在上文中,我们批判的其实不是外资的投资理论,而是我们自身缺乏完善的资本定价体系。不可否认,外资的很多投资理念的确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仔细学习的。首先,外资关注的是市场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静态市场;其次,外资注重的是一个阶段的投资收益,而不看重短期的资本利得。

  第二,实力雄厚。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绝对值很小,甚至不如俄罗斯、印度等国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规模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走向极不相称。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狭小的市场中,QFII60多亿美元的额度加上更大规模的国外热钱,足以在局部范围内兴风作浪。

  第三,会讲故事。讲故事、炒概念,这本是前几年我国股市中庄家惯用的伎俩,怎么说外资也讲故事呢?我们的故事讲得比较幼稚,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而外国人的故事讲得让人口服心服,仿佛十分接近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如价值投资,实际上这是一个纯粹的投资理论,国际机构中目前还真没有完全遵循该理论的典范。但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却被我们的市场视为宝典。

  股市需要理性,也不能缺少激情。外资对我国股市未来发展趋势的态度已经很明确,QFII额度炙手可热。目前,QFII额度的转让溢价已经非常高,足见外资的雄心、决心和热心。

  第五,研究方向。国际通用的研究方式有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等等。对这些基本方式方法的掌握,我国研究机构并不逊于国外。但值得注意的是,外资研究的触角伸及到各个方面。我们很少关注的区域文化,上市公司所代表的地域性格,领导层的偏好等细枝末节,都是外资机构关注的焦点。

  第六,操作手法。我国机构在具体操作上往往体现出羊群效应,一拥而上,最后集体撤退。但外资的操作更多体现在资金接力上,这就是为什么基金重仓股往往涨幅不大跌幅不小,而QFII重仓的股票,却能走出持续上扬稳健行情的原因之一。

  第七,眼界宽阔。资本活力在于流动性,外资热钱在各国资本市场间不断流动,他是站在全球市场高度来看待我国市场。外资是站在市场外,站在比市场更高的角度来俯瞰,自然一目了然。

  借用佛学里的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一点也正是我们所要深思的。外资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有清晰的思路和十足的信心。如今,股指已经重回久违的1600点,当基金、机构和众多投资者热火朝天地讨论何时是顶时,外资早已超然于此,去捕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会。站的高度不同,决定了博弈的格局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