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底,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语惊人。根据他的说法,中国石油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几乎没有垄断。李荣融“基本竞争格局”的表态,引起市场极大反响,套用网上流行的语言,李主任此言一出,全国人民都笑了。
实际上,老百姓都认为石油垄断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由于石油在庞大产业链中居高临下的特殊地位,行业的垄断已经给下游产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伤害。
无奈的事实:利润高处流
石油的垄断,为国有石油企业创造了巨大利润。
据官方统计,2005年国有企业整体上取得了可喜的经营业绩。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利润9047亿元,同比增长25%,两年翻了一番。然而,在国企的盈利中,石油行业占据了大量份额,国企盈利结构的不均衡也暴露了石油垄断的代价。
从中央企业看,证据最为明显。在去年9000多亿元的国企利润构成中,中央企业盈利641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特别是利润排序前10名的中央企业,其利润占全部利润总额的55%.其中,仅中石油一家就占到全部国企利润总额的19.5%,如果把中石化、中海油算进来,三大石油公司利润总额占全部国企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40%.扣除三大石油公司的利润,其余中央企业的利润也就4500多亿元。国资委掌管的中央企业有150多家,这样平均下来,除三大石油公司外,包括电信、航空、电力、煤矿等盈利大户在内的其他央企,每家利润不超过30亿元。
再看地方国企,去年利润达到2634亿元,占全部国企利润总额的29%.不过,就这并不丰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产品涨价的贡献。从国企利润构成的行业分布看,能源、原材料行业对效益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根据有关分析,石油、煤炭、化工等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以中石油为例,在其炼油环节巨额亏损情况下,全年利润增幅还高达28.43%,利润总额1333.62亿元,其主要原因,就是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五次,汽油零售价格累计涨幅约17.3%.因为涨价,消费者至少为中石油贡献了600个亿的利润,占其利润总额的1/3以上。
直接的影响:压力低处走
我国目前的产业格局是上有(游)垄断,下有(游)竞争。上游石油企业在获取巨大利润的同时,恶化了下游行业的生态环境,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加剧了下游企业的生存竞争。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处于诸多行业的上游顶端,其所涉及的下游产业链长而宽。从石油业自身的产业链来讲,原油开采是上游,石油加工及销售是中下游。从整个经济的产业链来看,石油业及其下游产业链主要有三条(参见示意图),分别是:石油加工业(炼油业)及高耗油产业链,相关能源业及高耗能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
从石油业自身产业链来看,下游民营石油企业生存空间狭窄。目前,我国石油行业呈现出中石油、中石化双寡垄断局面。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业务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两大集团凭借其超强的垄断地位,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尽管国家允许一些民营企业从事石油进口贸易,但按照有关规定,从海外进口的原油必须拥有两大集团发放的排产计划,否则不许入境。这些民营油企不得不将进口配额转让,或将进口代理转交。一些民营企业即使获得了成品油批发和零售资格,由于油源受限,仍无法正常经营。在加油站建设方面,民营企业也受到了种种限制,不能享受公平待遇。在油价不断上涨情况下,我国油价曾一度出现“批零倒挂”的奇怪现象,很多社会加油站得不到油源供应,生存维艰。
油价波动对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影响非常复杂。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均处于石化产业链下游,以基本石化产品为原料,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对原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油价上涨导致这些行业原料供应紧张、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加,基本处于微利状态。此外,由于企业的产品价格涨幅远远低于原料采购价格上涨幅度,使下游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增大,行业盈利空间缩小,很多企业生存困难。据统计,这些行业毛利率水平不足15%,净利润率水平不足3%.以吉林的塑料制品行业为例,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导致近一半企业倒闭。
从炼油和高耗能产业链上看,炼油行业整体亏损,民营炼油企业生存状态堪忧,交通运输行业受影响较大。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原油价格上涨,中国炼油业全行业由2004年盈利208亿元变为2005年净亏损近300亿元。民营炼油企业一直在两大石油巨头的夹缝中生存。由于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升并长期处于高位,民营炼油厂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有关人士估计会有半数步入生死线。而国内石油巨头的日子就好过得多:一方面,它们可以凭借其特有的地位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比如去年12月,中央财政给予中石化补偿人民币100亿元,就是为鼓励石油巨头多多炼油。另一方面,它们能够凭借垄断的优势,通过原油开采业务的获利抵消炼油亏损。
交通业受油价波动影响很大。以航空业为例,正常情况下,燃油费用支出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25%左右。但经过2005年的三次涨价后,此项支出已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40%以上,成为最大的成本支出,航空公司经营压力巨大。据民航总局统计,2005年1~5月份,民航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但航空公司累计亏损3.4亿元。2004年,上航、东航、南航和海航全部实现盈利,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上航和南航已经出现亏损,东航和海航也只有微利。
深层次问题:改革何处去
透过表象,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上游高利润掩盖了国有企业经营的潜在问题。
事实上,除能源、原材料行业外,去年全国多数行业的利润增幅明显回落。统计显示,去年1~10月份,包括非国有企业在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2.6%,亏损总额中,国企的比重为54%.由此看来,以石油巨头为主创造的9000多亿元国企利润中,真正通过企业自身完善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来实现的并不多。
当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在利润丰厚的垄断行业,相关政策往往限制民营企业进入;当一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难以赚钱的时候,就开始准许民营企业进入;当一个行业或产业无钱可赚的时候,才对民营企业完全放开。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何以做大做强。到底是因为行业利润丰厚所以要实行行政垄断,还是因为垄断的是国企所以才利润丰厚?如何处理垄断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对石油业来讲,如果政策瓶颈得不到突破,民营企业就不能成长壮大,就不能成为破解国家石油安全困局的重要力量。
其次,石油垄断恶化了收入分配,有损社会公平。
行政性垄断为石油业带来了超常的利润,这对其他行业来说是不公平的。高油价加重了其他行业及老百姓的负担,抑制了总需求的增长。石油巨头的海外上市又带来了国内和国外的公平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在攫取国人的利益后,向国外投资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超常利润。在国人承受高油价成本的同时,海外投资者正享受着石油巨头创造的丰厚利润。
垄断掩盖了石油企业技术上的落后和经营上的低效,国有体制下的财政补贴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下游产业应对油价变化的主动性,导致中国经济在大起大落的国际油价面前缺乏足够的弹性。
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石油领域,如果不在政策上给民营企业以扶持,让民企与石油巨头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格局,石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将会持续存在:一方面,石油巨头随时都可以凭借垄断地位,以美妙的借口影响决策,达到涨价、独享垄断利润等目的;另一方面,油品供应将难以摆脱紧张局面,“油荒”也将成为悬在国人头上的一把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马卫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