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杯让无数球迷翘首企盼,产商们也想在这场盛宴中分到一杯羹。世界杯到底能给中国的厂商们带来什么商机呢?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
《新财经》:您认为世界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商机?
杜巍:作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世界杯的影响力可以说仅次于奥运会, 它深受全球体育爱好者的亲睐,也能给商家带来经济利益。但能带来多少经济利益要看企业的关注点,关注点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由于世界杯没有中国球队的参与,给中国企业与世界杯对接带来难度。不过中国有大量的足球爱好者,如果因世界杯衍生出来的产品能够迎合球迷需求的话,还是有商业机会的。
《新财经》:企业围绕世界杯来打品牌,投入巨资有没有风险?
杜巍:当然有。我国的足球水平和国际水准还有差距,足球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围绕世界杯打品牌,从反响上看,不会太强烈。
企业围绕世界杯来打品牌,要获得预期回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它应该是一个具有全球发展战略的企业;第二,这家企业在全球20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应该有网络;第三,这个企业的营销目标是要占领全世界的市场。这样的企业围绕世界杯来打品牌才值。
《新财经》:中国移动就已经耗资上亿元拿到CCTV世界杯节目的两个冠名权——《2006年世界杯赛事直播》独家特约播出权,6509万元;《2006年世界杯射手榜》独家冠名权,3800万元。同时,中国移动向客户推出了“5元手机上网套餐计划”。您怎么看待中国移动的营销计划?
杜巍:从手机的拥有率来说,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中国移动采取了最能调动球迷兴奋点,能抓人眼球的营销方式。中国有很多球迷,立足于中国球迷的热赛期内的观看娱乐方式,是能赚到钱的。球迷分三类,一种是铁杆球迷,第二种是从娱乐休闲角度出发的球迷,第三种就是参与竞猜活动的球迷,中国移动主要抓住了后两种球迷的需求。
《新财经》:有的企业利用世界杯契机,重金聘请外国球星作为企业形象代言人,您认为值吗?
杜巍:不值!足球现在不是中国体育运动强项,如果中国有机会参赛,中国有自己的明星球员,让中国的球星做企业形象代言人,可能会引起更强烈共鸣。
我近期去台湾地区考察,对此很有感触。台湾地区有一位在美国高级棒球俱乐部打球的棒球明星,他只给台湾地区的产品做代言,拒绝代言其他国家的品牌。现在他的身价不低。不论是体育明星,还是商家,我都建议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可能就不是商家在利用世界杯提供的契机,而是世界杯在利用商家。
用外国球星做代言人还有一个风险是,如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很好的销售市场,那么这种投资就是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