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关于社会资本进入公路投资领域融资的思考

2006-6-11 14:12 交通财会·梁格亮 【 】【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随着投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基础建设,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和保障,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以支持,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是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公路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机制,将有效缓解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关键词]社会资本  公路建设  融资

  一、社会资本进入公路基础建设领域的现状

  为解决公路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广东率先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将收费公路引入市场机制,1984年1月建成第一条收费公路,改变了长期以来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公路规费投入公路建设的单一计划经济模式。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始于1998 年,第一个项目是广州至惠东高速公路(152公里);至2005年底,我省在建及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中有12个项目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其中9个项目由民营企业控股),里程约560公里。2003 年,我省率先实行公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招标,其中潮揭高速公路项目由民营企业中标。社会资本参与我省的高速公路建设,对我省当前公路建设累计债务1200亿元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充分利用群众集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等方式多元化筹集资金,我省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至2005年底,全省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3140公里。

  公路建设是资金密集的行业,随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社会资本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之一。在公路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中,项目资本金占34%(其中:国有资本占71%,社会资本和外资占31%),债务性资金占66%.随着车辆通行费收入营业税率从 5% 下降到 3%(自2005年6月起实行),这对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建设有积极意义。社会资本进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因:(1)收费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巨大的现金流,投资回报率稳定而且风险较小;(2)对相关项目的开发,最为常见的是对公路沿线的房地产开发或其它获利项目的开发。

  我省自2004年起不再安排省级财政资金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本金的补助,依靠投资者自筹公路建设资金。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改进现行公路投融资体制的现实意义: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弥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减缓政府债务风险,缓解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压力;二是社会资本参与公路建设,在实行招标下,培育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合理控制投资成本,更好挖掘效益,减少浪费;三是拉动民间投资,激活体制,优化经济结构;四是筹集充足资金,保证交通基础建设目标的实现。

  本文中,社会资本,也称民间资本,其投资的企业称为民营企业。

  二、社会资本参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的其主要原因

  (一)产业准入仍存在障碍。(1)国民待遇尚未真正落实,有些项目虽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 但仍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国有单位与民营企业争利的现象比较严重。(2)经济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审批程序复杂、进入条件苛刻、门槛过高而使得社会资本难以进入,除少数民营企业之外,一般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

  (二)投资效益长期稳定性。(1)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化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尤其平行的干线公路建设,公路投资者担心因此影响投资效益。(2)当前公路建设成本不断上升, 如钢材、水泥、沥青等三大主要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公路沿线征地拆迁费越来越高,抬升公路造价,影响社会资本投资者的热情。社会资本投资者更关注的是投资收费公路的回报,税费之后的净利润是社会资本投资扩张的最根本的动力。(3)随着路网的加密和通行费收费标准下降,造成了收费公路投资领域的利润平均化趋势。

  (三)筹资渠道狭窄,获得资金数量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建设项目资本金方面,国有公路建设企业由政府支持,投入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中绝大部分是财政无偿拨入,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投入公路的资本金缺乏政府支持而呈现多样化——创业者自有资金和亲朋好友之间的“三凑四借”;另一方面,融资方式和渠道单一,对于资金密集型投资的公路建设行业来说,资金短缺仍是严重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公路建设的重要“瓶颈”。

  三、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建设融资难的原因

  当前,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引入公路投资领域后,在各种阻力下,民营企业在建设市场融资困难重重。

  (一)融资机制不健全,缺少金融支持体系。

  我国对民营企业缺乏信用担保机制,社会信用体系有待完善机构,这是不利民营企业融资的外部原因。

  1.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按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国发[1999]35号)规定,交通投资项目除了项目资本金占35%外,其他建设资金通过间接融资, 即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方式主要有:(1)直接融资,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国家对上市公司都有较高的规模要求和质量要求,很难解决一般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2)间接融资,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①国外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机构对贷款发放条件要求高,手续繁琐,只能通过财政部或专业银行进行转贷,民营企业难以取得资金;②发行债券和委托贷款的利率相对国内银行贷款利率低,但其规模小和期限短难以满足整个公路建设项目的需求,而且债券的偿付风险很高,只能作为辅助的融资方式;③目前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方式主要以国内银行贷款为主体,由于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无法拿出更多的财产作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④无法利用低息的国债资金。民营企业普遍难以得到上述两个方面的资金支持, 高额融资成本及狭窄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制约和阻碍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很难真正意义上做到项目资本金先于银行贷款到位或与银行贷款等债务性资金同比例到位。

  2.缺乏独立的、信誉高的中介资信评估机构,以及资信评估规范,优质的企业经营管理和良好的信用,并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砝码。(1)银行对企业缺乏了解和正确评估, 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只能采取保守、谨慎态度。(2)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发放程序和环节尤为严格, 造成银行贷款的交易和监督成本上升,对放贷持审慎态度。与规模大、资金宽裕的优质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更为苛刻,手续繁多。某一个由社会资本投资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项目法人以高速公路收费权质押向银行贷款,借款合同规定:利率为基准利率(注:以国有为主体的建设单位银行贷款,一般按基准利率下浮10%),逾期贷款的罚息利率加收50%;银行收取代理费,每年按贷款余额收0.08%;需付银行贷款承诺费(按上年应提未提贷款金额0.35%);还贷之前不予分红保证;建设期内股东对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由此看,当前以由社会资本投资控股的建设项目贷款中,资金成本率比国有建设企业的要高得多。此外,银行还有诸多附加条件,要求项目法人的股东各方按其出资比例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开立还款保证金专户。贷款利率高,加重了公路建设项目的还贷能力,从长期角度看, 这不利于银企共同发展。

  3.民营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筹资。主要原因:(1)上市公司要求按《证券法》规定披露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如财务状况和可能影响公司收益的投资、交易等各类重大事项,而民营企业对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财务报告不规范,特别是不愿公布有关的年度财务报告, 担心税务处理不当而曝光,从而影响公司的信誉。(2)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必须根据《公司法》规定确立法人治理机构,而一般民营企业很难达到要求。相比之下,经营业绩良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可在资本市场发行A股、B股、H股等融资。

  4.担保难,从根本上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一般民营企业来讲,银行的“抵押物的信贷模式”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阻力:(1)民营企业注册资金相对较少, 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缺乏变现能力较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而抵押难;(2)缺乏担保人,我国《担保法》规定,银行贷款的保证担保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导致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不会轻易做出担保的承诺而保证难;(3)公路收费权质押担保因未立法,影响贷款担保。

  5.公路项目所需要的投资大,回收期较长,投资收益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很大,公路收费政策的稳定性也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银行抬高了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门槛;公路收费遭遇越来越多质疑,收费标准普遍降低,银根紧缩,银行不愿意再提供大量贷款。

  6.受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限制,在社会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中,虽明确规定招标人应当就招标项目的相应资金或资金来源加以落实,因民营企业自身管理(尤其是财务披露)等原因,在中标后往往因银行审查等原因不能及时签订借款合同,不能及时提供资金,造成民营企业建设的公路项目进展缓慢。

  (二)企业缺乏规范和诚信是制约其融资能力的直接原因

  1.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操作缺乏规范。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素质、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如资金管理,税收等问题)规范与否等影响民营企业融资信用的建立。为规避风险,银行对低资信等级的企业,往往通过提高利率方式放贷。

  2.财务管理不透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民营企业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的信息披露制度约束,缺乏第三者监督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成为影响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关键因素。

  3.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融资成本、融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银行无法获取履行借款合同与企业有用会计信息,尤其是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企业信誉不高,银行需要增加防范风险的控制,如果监控成本较高,银行不予贷款,企业将得不到资金支持。

  四、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建设融资难的对策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公路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一方面要寻求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加以扶持,有效地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一)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资的法律、法规框架,保护社会资本投资利益。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方行为;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于交通流量较大、财务效益较好、具有较强投资吸引力的干线公路投资项目。(1)理解并支持投资者追求合理投资回报的要求,不为此设置障碍;(2)科学合理确定收费公路定价方法,保障投资者投资公路建设项目有利可图,公共利益也得到保障;(3)推行特许经营机制,规范政府与公路经营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4)通过业主招标制度,开展公平竞争,维护好公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吸收多方的资金进入公路建设领域;(5)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如国家资本金补助、国债资金安排、财政贴息贷款和其他政策性待遇上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取消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限制。

  (二)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资的金融支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1.建立适合社会投资特征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1)对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允许、鼓励并创造条件为民间投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使企业能够迅速而高效地获得长期的外部资金;(2)完善和发展债券市场,允许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在经过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后,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直接融资。

  2.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转嫁、降低一部分银行风险,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建立以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担保的规范,在法律上明确其应有的地位。

  (三)通过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

  2.倡导诚信经营。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以良好的信誉赢得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融资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融资很难顺利开展。提高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不因眼前小利而歪曲财务信息。

  3.提高理财能力和融资能力。在筹资活动中,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选择合理融资方式和融资规模,规避财务风险。

  4.完善民营企业信息披露。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泄露公司相关信息,无意扩大了外界特别是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使企业价值被低估。民营企业更要“敞开胸怀”,将自身信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严格遵守规则,及时、准确披露信息,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国光。从收费条例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J].中国交通报。2004.10.21.

  [2] 程斌。对启动我国民间投资的思考[J].上海会计。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