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高速公路项目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2006-5-10 16:33 《交通财会》·盈晓红 【 】【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本文从高速公路发展战略规划和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现状两个方面,从高速公路产业需要和金融机构管理要求两个角度,分析探讨了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特征,为金融机构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加强高速公路项目贷款风险控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旨在促进高速公路项目贷款健康有序的运行。

  [关键词]高速公路 项目贷款 风险控制

  一、 引言

  根据国家最新的交通规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建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具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同时不同地区的公路发展策略也将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将注重各种运输系统的整合;西部地区将借西部大开发加强公路建设;中部地区将注重现有公路的改造和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公路干线的建设,整体高速公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二、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为了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交通部门广开资金筹措渠道,加大了筹资力度,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在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中,其资金来源主要是:(1)国家拨款补助,(2)国债专项资金,(3)上市公司社会募集资金,(4)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收益,(5)民间企业参股投资,(6)银行贷款,等等。其中:银行贷款占据了很大比重。在“十五”期间仅就江苏省而言,高速公路项目贷款近800亿元,约占建设总规模的61%.

  在此期间,全国金融机构对高速公路行业授信增长也非常迅速,已经成为国内各金融机构授信的重点和主流投向行业,与全国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速度相呼应。高速公路行业授信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公路贷款对象包括:交通主管部门、项目公司、交通投资集团、高速公路经营控股公司等等。主要业务是中长期贷款。其中:交通主管部门贷款大多数为统借统还性质,一般属于综合授信。高速公路项目贷款基本上独立核算,一般属于中长期贷款,资产质量比较稳定。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直接融资市场尚不发达是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客观原因,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是银行大量投放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主要原因,也是高速公路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

  2.金融机构对高速公路项目贷款增长是在其资金规模快速扩大,具备一定中长期贷款投放能力后,作为自身成长和适应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金融机构充分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必然选择。

  3.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储蓄率偏高、消费需求偏弱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发生质的改变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以交通高速公路等优质成长型行业为主导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现阶段的主要出路。

  4.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需要大规模的积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支柱地位的效能还不够显著,资本积累仍然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高速公路项目贷款风险分析

  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迅速普及,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保持着迅猛增长态势。同时金融机构对高速公路项目贷款也具有较大规模,所以,对高速公路贷款风险控制的分析研究,无论是交通部门,还是金融机构,无论是高速公路项目经营公司,还是投资集团公司,都需要认真分析。

  1.总体来看,高速公路行业经营发展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边际效益将呈现下降趋势。鉴于我国高速公路已经进入持续加速建设时期,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陆续投入运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加速了社会活动物流化、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及城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等都将促进高速公路车流量的绝对增长。另一方面,由于路网延伸效应、货车超载治理、汽油价格上涨等因素也对高速公路车流量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全国看,未来高速公路行业总体投资效益可能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后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和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

  2.对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有些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1)虽然车辆通行费收入形成了良好的现金流,使交通行业成为现今国内金融机构资产业务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但局部区域的竞争已经处于非理性状态,存在明显的过度授信。按相关数据匡算,西部地区由于滚动建设,投资需求巨大,建成道路用于每年贷款付息的资金都只能勉强维持,远远不足以达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算的还贷期限,从区域行业整体来看,现金流难以支撑过大的投资支出。(2)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实际车流量、收费标准和模式都可能低于预测水平,区域内其他平行公路建成甚至是城市规划改变,道路分流将会出现,从而引起投资回报期延长,甚至超越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期限。

  3.对在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以下因素将直接影响其投资效益发挥:(1)高速公路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正在迅速变化,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增长速度可能大于交通流量的增长速度。(2)高速公路建设的区域重心正在向西转移,在建和待建高速公路项目也正在向次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转移。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区域转移中,平均交通流量呈逐级下降趋势。(3)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成本逐年提高。由于征地拆迁费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地审批管理更加严格、工程建设难度加大(因逐步向丘陵、山区推进,隧道、桥梁明显增多)等因素综合影响,近年来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大幅上升,直接导致高速公路建造成本大幅上涨。(4)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如果资本金不能及时到位,可能影响项目顺利建成通车。

  4.考虑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高速公路收费政策调整的不利因素还将逐渐增多,如收费期缩短、收费标准降低等等,这些因素将直接使高速公路的投资效益下降。另外,费改税、联网收费、一票制等政策的实施,必然影响部分贷款主体的资金管理和运行模式,进而也可能影响其还款能力。

  四、高速公路项目贷款风险特征

  1.信用风险

  中长期贷款的长周期加大了贷款本息回收的不确定性,其信用风险也远远高于同等情况的短期贷款。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的时期,高速公路项目贷款较长的期限加大了自身经营的变数,势必产生项目经营与贷款预期不相吻合的情况。所以,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长期性加大了信用风险的可能性。

  2.行业性系统风险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银行贷款是资金筹措的主要形式,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今后一段时期,高速公路项目资金过于依赖银行的单一融资格局仍将继续,大量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以及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格局放大了整个银行业的这种亲经济周期性特征。银行对高速公路项目贷款快速扩张有效地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尤其是投向了交通等与宏观经济正相关系数较大的行业,但同时也集聚了大量的亲经济周期与行业集中性风险,银行的经营实际更需要相对平稳的预期。

  3.体制性风险

  个别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投资需求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偏高,重复投入、盲目投资、贪大求详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交通建设项目方面,“政绩工程”也有存在,并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各种经济与非经济手段对银行经营施加一定影响,再者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尚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所以,体制性因素加剧了国内银行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信贷风险。

  4.经营与管理风险

  中长期贷款风险潜伏期长,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大量发放还会引起银行期限错配引致的流动性经营风险。从1994年-2004年我国银行定期储蓄与中长期贷款的增长率情况来看,中长期贷款增长率显著高于定期储蓄增长率,差距接近10个百分点。2004年,中长期贷款增长已经接近定期储蓄增长额,加之贷款平均期限往往长于储蓄期限,造成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正在孕育潜藏。同时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可以在短期内降低贷款不良率,贷款的长周期与经办行考核的短期化会大大刺激基层行发放中长期贷款的意愿。中长期贷款由于贷款期限长,贷款期内一方面可能会由于经办人员流动而产生事不关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会使一些相关人员认为期限还长产生麻痹思想,放松贷后跟踪检查,忽视对贷款的动态管理,从而产生经营与管理风险。

  5.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仍旧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目的是为了避免突破两个界限而引发过度竞争,将利差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但是,从长期看,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当利率管制取消之后,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的追逐会使贷款利率下降,而对存款的竞争又会造成存款利率的上升,其结果往往是商业银行的利差收窄。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实际上是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对管制利率条件下形成的超额利润的丧失。中长期贷款受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不断深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可能造成贷款利率的变化,从而使得中长期贷款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五、加强高速公路项目贷款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

  从高速公路发展规划来看,今后一段时间,高速公路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将是大量的,由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单一的筹资模式——银行贷款仍将是主要的筹资渠道,同时从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需要来看,高速公路项目贷款仍将是较好的投资主体,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持续适度增长将保持很长时间,其贷款增长将会高于贷款总额与短期贷款的增长率,但项目贷款风险也将越来越大。针对如何加强对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风险控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银行贷款还款期限的安排通常是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的投资回报期,但在具体实践中,排除交通滚动发展建设因素,个别高速公路到了还本期限,车流量还未达到设计水平,导致银企双方的经营风险,所以,设计部门要充分考虑各种可变因素,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

  2.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高还贷能力。可以通过控制公路建设投资,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开发路产资源潜力,严格存贷款资金运作等途径多管齐下,完善内部管理,增加现金流入,增强持续负债能力。

  3.探索可行的高速公路投融资渠道,改变目前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局面。学习国外的融资先进经验,积极争取资产证券化试点、BOT融资等,满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需求,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运行质量。

  4.金融机构应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优选项目,对新增高速公路项目贷款投放保持谨慎,实施客户区域细分,根据车流量优选干线道路建设, 以单笔贷款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化为基础,提高行业研究与宏观经济周期判断的精确度与实践性,理性审查、审批贷款。

  5.金融机构应建立符合中长期贷款风险特质的风险运营体系,切实加强中长期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大中长期贷款管理监测力度,提高还款计划的执行刚性,建立与中长期贷款特点及风险相匹配的激励约束与考核机制,逐步完善中长期贷款利率定价体系。

  6.金融机构应在不突破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确保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风险控制在资本充足率管理范围之内,并且获得合理风险溢价补偿。同时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以间接银团贷款与贷款转让等方式为手段,防止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过度集中风险。(收稿日期:2006-03-01)

  参考文献:

  [1] 中长期贷款风险分析[J].当代银行家,2005(3)。

  [2] 中国公路行业研究报告[J].中国公路网,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