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高校在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高校开展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干部管理监督机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以法制的形式开展并固定下来的。完善和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从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监督的最好形式和有效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少数人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违法乱纪,截留国家收入,挥霍国家资财,贪污腐败,以满足个人的私欲。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和监督,通过审计、审查其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遵守财经纪律情况,有无贪污腐败、挥霍浪费等问题,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遵守财经法规,遵守党和国家有关规定,勤政、廉政,全面履行其职责,有效地抑制贪污腐败问题。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党政机关,都占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充分保证这部分资产的安全,促其不断增值,需要一种有效的制约机制。经济责任审计能通过对法定代表人履行责任状况的监督,警示并鞭策责任人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党政领导也要懂经济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挖掘潜力增收节支,保证国有资产的完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约束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同时,对其在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真实、合规、合法性,资产的完整性进行全面审计和评价,从而为上级党委、学校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评价及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
过去任用干部前通常采取领导推荐、座谈调查、个别了解、定性分析等方法来进行考核。对在职干部的年度考核采取本人述职、群众测评的方法进行。组织人事部门仅凭感性和主观上认识,往往认为不犯错是一个好干部,而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考核,难以摆脱人情关系、行政干预等因素的制约。事实上,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干部交流的日益频繁,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一是有经济往来行为的行政领导干部出现经济问题的人数逐步增多,尤其是学校兴办的经济实体,变成了该企业领导人的“大钱包”;二是有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弄虚作假;三是少数部门出现了干部在提拔任用不久即被立案查处,也说明组织部门任用考核工作不够全面;四是一些领导干部任期内勤政、廉政,一旦离任却遭到非议,受到不公正评价,需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为其讨个公道。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监督这一特殊手段,采取量化分析的方法,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个人的经济行为进行考核,具有可比性强、可信度高的优点,既丰富了干部考核的内容,又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干部真实业绩,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划清经济责任,正确评价功过是非。通过对经济目标责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财务收支管理责任、国家政策法规执行责任的审计,划清了前后任、主客观、上下级和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责任界限。从这个意义来讲,经济责任审计还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它使得责任人意识到自己的经济行为在届中或届满要接受审计,因此,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领导干部任期内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学校各职能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和院、系、所的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校办企业法人代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在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上述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共同的内容主要有:是否依法履行其相应的管理职责;债权债务是否清楚,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决策是否符合程序,是否有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遵守财经法规等情况。不同部门责任人责任审计的内容各有侧重:
(一)财务部门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合规性;年度决算和财务报告及有关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有无私设“小金库”、滥发钱物等问题;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二)校办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企业对外投资及资产处置情况;企业收益分配情况,能否及时足额纳税,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向学校上交有关费用和利润;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后勤部门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纳入财务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效益如何,有无乱收费、乱集资或截留、挤占挪用学校经费和其他经费的问题;有关合同、协议是否合法合规,有无损害学校权益的问题;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如何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正确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从政治高度来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积极行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同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审计风险,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
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上,应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识不足。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规范,存在措施不到位、工作发展不平衡、对审计工作认识片面等问题,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认为前任未经审计而对现任审计是不公平的,对经济责任审计难以接受。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存在“怕风险、怕得罪人、怕承担责任”的思想。二是过高估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把对干部考核和考察过多寄托在经济责任审计上,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在宣传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是从审计角度来认定其经济责任,而非全部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是被审计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执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非对被审计人员进行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全部手段。
(二)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根据中办和国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委托建议书,审计部门依法实施审计。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是审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以上部门共同协调,积极配合,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从当前审计实践来看,由于以前没有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财务制度不完善,先天不足,前任未作审计,现任责任不明确,前任与现任领导、企业负责人的财务基数不明确等因素,给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的对象、内容、范围、评价指标、实施办法等,使之制度化并加以固定,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过程与实质,做到事前经济责任明确,事中有监督,事后评价实事求是,严格分清经济责任,做到奖惩分明,避免走过场。
(三)严格工作程序,明确审计重点,讲究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随着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审计风险问题也备受审计人员的关注。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仍面临许多问题,所收集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审计评价中经济责任界限不明,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此,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严格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有关部门的委托建议书必须明确被审计人员的任期时间,根据委托建议书下达审计通知书前,对被审单位和个人进行审前调查,明确审计重点和难点;审计通知书中除被审单位和个人应提供的资料外,要求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严格内部复核制度、审计会议制度、保密制度;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法处理或移送有关部门,审计评价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另外,在审计内容和重点上,既要注重真实性的审查,更要注重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在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的成果时,应注意区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异同点,讲究审计方法。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全面,尊重历史,注意划清四个界限:任期内责任与任期前责任的界限,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界限,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界限,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
(四)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审计质量,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成败,影响到干部考核和录用。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其风险更大,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更高,需要审计人员不断摸索,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时刻树立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审计风险,严格按审计程序办事,依法审计。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其紧迫感和责任感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责任编辑:广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