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从各方报价看洛轴竞价收购

2006-8-17 14:33 《首席财务官》·健生 【 】【打印】【我要纠错

  收购后实现铁路轴承的垄断收益是可能促成更高交易价格的潜在因素。外资厂商更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而不仅仅是盯在历史财务数据与表现之上。舍富勒从西北轴承获得了铁路轴承25%的市场份额,如果再从洛轴获得30%的市场份额,将在铁路轴承市场形成垄断55%市场份额的能力。

  一、各方报价与方案

  最近几年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500强企业进入中国,收购资产,整合行业。舍富勒追逐洛轴算是故事的延续。这故事本身不算是一个高潮或者亮点,但国内民营企业、行业协会、永煤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给洛轴这个“落魄贵族”的最终沦落增添了一抹晚霞。

  根据最近的一些报道,至少有如下几个方案与报价:

  最大方的是德国舍富勒集团,方案大致为:以11亿元收购除军工分厂外的三个分厂,洛轴(含洛轴集团与LYC公司)的所有资产,主要是产、设备、土地资产,还包括一部分债务;其中也包括LYC品牌。

  浙江天马提出的新方案为,以10亿元收购,成功后的追加投资不低于10亿元。

  中国轴协提出的方案是让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国机集团)介入重组,但国机集团的并购条件为同时收购另外两家大型轴承企业才可以收购洛轴。

  关于外资收购,一种普遍的看法可能会认为:在此前,收购的企业都认为洛轴集团是一个烂摊子,不值钱。舍富勒让这些人真正认清了价值,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那么,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必然是,洛轴到底应该值多少钱呢?

  二、追逐的核心问题还是对企业价值的认定

  首先,我们有必要澄清几个概念,因为企业的“价格”有几种说法。

  其一,是净资产或者股东权益,这是历史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账目价值。根据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洛轴的银行借款本息已达15.43亿元,经营性负债5.3亿元,欠职工各种款项1.83亿元,债务合计22.56亿元,而洛轴实际的总资产不超过10亿元,如此计算洛轴净资产就是负12亿元。按此简单计算,如果新股东进入承担全部权责并延续洛轴的生产经营,老股东需要向新股东支付12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倒贴的生意。在这个意义上,洛轴一文不值。

  其二,就是股份制企业的股权价值,或者市值。

  其三,是目前在国内还不流行的一种说法,叫做企业价值。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股权价值加上净负债(负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计算出企业的整体价值。

  到目前为止,笔者并不知道上述方案中各方报价指的各是什么概念,不过笔者认为,德国舍富勒集团11亿元报价指的应该是企业价值(国际惯例),即为收购资产并承担“一部分”债务所支付的全部价格,而不可能是为收购老股东权益支付11亿元。

  进一步说,假设新公司承担5亿元负债,实际股东权益支付价格应该是6亿元;而如果承担10亿元负债,实际支付价格应该是1亿元;用专业术语说,交易框架对“企业价值的估值”认定为11亿元。由此看来,原有22亿元负债中,至少有11亿元以上的负债是没有人愿意去承担的,因此,破产(或许说“逃债”)将是一种最佳选择。

  然而,洛轴到底值多少钱?

  根据公开数据,我们看到2005年洛轴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而LYC公司生产形势很好,一年完成销售收入12.5亿元,并实现利润3744万元。作为整体,简单计算洛轴总销售规模大致为16亿元左右,稍稍少于瓦轴。

  在其他公司,西轴与襄轴经营状况并不景气,资本市场交易价值为9.7亿元~10.4亿元,而且这两家公司的规模明显低于洛轴。因此,在上述交易框架下(收购有用资产,承担一定负债),舍富勒的11亿元报价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按照销售收入相当,洛轴的企业价值也应该与瓦轴股份基本相当。

  三、没落贵族的选择并不很多,这将导致企业价值估值降低

  当然,最终交易价的确定并非如上述简单,任何交易价格都是谈判的结果。在笔者参与的一些与外资的谈判中,价格谈判最长的可以达到几个月。

  对于洛轴而言,目前价格谈判的筹码应该说并不充分:

  ● 公认的烂摊子;

  ● 交易过程涉及到过多权属相关方的利益;

  ● 永煤在LYC的权益也很难处理;

  ● 公司管理十分混乱。

  自身状况不佳,硬件不足,以及重组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将是降低企业估值的最重要原因。舍富勒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上述情况,也不可能不把上述因素作为价格谈判的重要筹码,以获得更多优惠。

  除此之外,外资大型企业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并购经验,结合五花八门的谈判技巧,外资企业在价格谈判中往往更容易获得主动地位,这也是一件十分值得关注的事情。

  四、促成洛轴实现更高企业价值估值的因素

  当然,洛轴也并不是没有提升企业估值的方法。竞价收购是实现更高企业价值的重要方法,而成功把握价格谈判才能最终实现满意的交易价格。

  根据一般经验,敦促收购方更高报价的因素至少包括:

  ● 首先,对于外资方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中国故事”的普遍认可。举个例子,2005年全球最大造纸企业——国际纸业宣布收购并增资山东太阳纸业一个子公司至49%的股权,消息披露当日,国际纸业(IP,纽交所上市)股价最高上升了5%,这本身就说明了一种认可。体现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渴望、追逐与压力。

  ● 其二,对舍富勒而言,一个可能促成更高交易价格的潜在因素还包括,收购后实现铁路轴承的垄断收益。外资厂商的确更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而不仅仅是盯在历史财务数据与表现之上。一种报道说,舍富勒从西北轴承获得了铁路轴承25%的市场份额,如果再从洛轴获得30%的市场份额,将在铁路轴承市场形成垄断55%市场份额的能力。届时,相关业务的垄断利润可能不可同日而语。资产盈利能力更强,估值也会随之提高。形成垄断能力,借此提高盈利能力也一直是外资大企业在中国收购资产的最重要手法,这方面案例很多,比方说近期内法国水泥企业拉法基在四川的一系列操作。舍富勒也不可能不会有这些想法。

  ● 理顺各种关系,合理组合有效资产,促成洛轴资产脱变成为一个能够正常经营的企业,才能实现更高的企业价值。在产品市场上给与对手最大程度的竞争与威胁,往往才能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重组不良,权属、责任不清,不能正常经营的新企业,是没有价值的。

  五、观点与总结

  依笔者看来,洛轴资产的确是有一定价值的。考虑到洛轴在经营不善的背景下,仍能在特定市场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实现16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其企业价值甚至可能超过舍富勒集团11亿元的简单估值。但最终交易价格将取决于重组情况,也取决于价格谈判过程。舍富勒的意图非常明显,而重组成功的洛轴资产对于民营企业也同样具有并购价值。

  政府部门能够在此次洛轴重组中发挥怎么样的作用也值得关注。一般情况下,政府官员往往缺少商业谈判所需的经验与毅力。但是,本次重组又必然需要政府主导,因此,洛轴竞价收购也将对政府资产管理职能形成考验。

  此外,在竞价收购过程中,各方大概都会提出各种承诺。依笔者的经验,承诺的确十分重要,这是合作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条件,但承诺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不可当作有效出价。

  而政府在竞价收购过程中要求收购方雇用一定数量的原有员工,在道德上的确应该如此。但是从商业角度看,企业只有理顺人事关系,降低成本,才能快速发展。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快速发展,原有职工并不愁没有工作。因此,这也未必是构成竞价评标的合理因素之一。相反,这未必是好事情。

  让任何一个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形成垄断力量都是“损人利己”的事情,这种事情不值得倡导;而军品分厂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后能否独立生存也值得关注。

  但事情往往不可能完美,对于没落的洛轴而言,或许本来就是这样。时至今日,只能祝愿洛轴能重组成功,发挥现有资产的最大功用,并实现企业的最大交易价值了。

  收藏本文,请发0811到958868306(移动)/92190906(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