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纳斯达克:和挂牌公司一起成长

2006-8-9 17:29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美国的技术创新是任何国家都赶不上的,包括日本、德国和欧洲,原因之一是它有一个从风险投资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纳斯达克市场。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大腕》里,片尾最后两个病人碰杯吃药,“泰勒的葬礼总算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我们总算可以松一口气”。导演用诙谐的手法表明,去纳斯达克上市对追求财富的中国企业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走近纳斯达克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中小公司因不能上市,便直接委托银行买卖自己的股票,这种交易形式被视为场外交易。后来有了做市商(中间人),场外交易越做越大,行会组织便出面管理,订立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纳斯达克于1971年应运而生。

  创立35年来,电子热、硅谷热、网络潮纷纷推进了纳斯达克市场的飞跃发展,2001年,纳斯达克膨胀达到了极点,市场的交易量和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全球第一位,远远超过了纽约证交所和美国证交所,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

  纳斯达克成立之初是专门为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股票的场外交易服务的,随着不挂牌证券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大大增加,场外交易日趋活跃,纳斯达克也逐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小型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并针对其特点在企业规模、盈利记录等方面降低上市标准,促进了金融资本与高新技术的结合,造就了一大批高成长企业,以至于纳斯达克给人一种扶持技术创新型公司的印象。

  创新型领头羊

  1986年,微软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上市时资产仅200万美元,刚刚达到纳斯达克上市门槛,上市股价仅15美分,而目前微软的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包括英特尔、思科、戴尔公司等公司都拥有上千亿美元的市值,这让纳斯达克成为和挂牌公司一起成长的交易所,也是纳斯达克有别于其他交易所的创新之处。

  对上市公司赴美融资颇有研究的北方联合董事长蔡泉表示,“评定交易所规模大小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上市企业的数量。二是企业的市值。股票越多,市值越大,企业交给纳斯达克的钱越多。从这两点都可以证明纳斯达克的发展。”

  蔡泉在肯定纳斯达克创新的说法同时表示,“纳斯达克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过去的所谓风险投资、高新技术、基金产业的发展。过去,美国市场通过一种叫垃圾债券的融资支持市场,又叫高风险或者高收益债券。这种债券买过两年后也许一分钱不值,也许可以获得18%的高收益。过去的二十五年,大量的高新行业都是从纳斯达克出来的。”这25年间同样是世界技术创新最快的时期,“美国的技术创新是任何国家都赶不上的,包括日本、德国和欧洲,也是因为它有这样一个所谓的从风险投资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纳斯达克市场,正是这样的一个市场机制促使着纳斯达克的企业发展成为全世界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头羊。”

  纳斯达克市场引领了美国及世界多个国家几十年的创新经济发展。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纳斯达克内部本身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其中最活跃、资本也最雄厚的是纳斯达克全国资本市场,在这里挂牌交易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第二个层次是中小资本市场。这个层次公司的资本没有上一层次公司那样雄厚,并且资产和收益水平也相对较低。另外,这些公司的股票发行量较小,股价也比较低。这个市场层次上的投机性特别大。 除去这两个层次之外,再下面的一个层次是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的股票。最后是粉单交易市场(PINK SHEET),它是纳斯达克最底层的一级报价系统。

  前两个层次的市场类似于深交所的中小板,而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类似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三板市场。蔡泉进一步向记者解释,“所谓的多层次是避免上市公司在不符合上市要求之后被一棒子打死而建立的几个不同等级的市场。比如,一家公司暂时不符合在纳斯达克市场的要求,就会被贬到下一个层次的OTCBB市场,也就是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其实,中国大量的上市公司都是在OTCBB市场购买纳斯达克下来的企业壳然后重新上市,它可以体现上市企业的规模和产业概念。纳斯达克的上市门槛比较低,企业的数量比较多,但是企业的成活率也比较低,据蔡泉讲,“美国的企业有个特点,一般在5年左右市场上总是有10%左右的股票被摘牌,5~10年是个周期”。这样的情况下,纳斯达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给企业留有过渡的时间,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到纳斯达克上市固然好,但是,上市之前较长的运作周期和上市后高昂的维护费让中国企业望而却步。”然而,香港二板市场至今不太景气,整个亚洲没有太成气候的证券市场,很多企业面临上市无门的情况。

  蔡泉最后呼吁,“希望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重视中小企业板的建设。大量的本土企业有人力和财力,只是需要一个健全的证券市场。”

  全球化的未来

  全球一体化是交易所的发展趋势。纵观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史,为了争夺市场资源、追求规模效应,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并购、整合从未停歇。

  纳斯达克膨胀到顶点之时,大有海纳百川之势,依托日本和欧洲的纳斯达克交易平台,试图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市场。2000年6月,纳斯达克日本交易所开市,标志着纳斯达克成功打入亚洲市场。2001年,纳斯达克并购布鲁塞尔的易斯达克股票市场,吹响了进军欧洲市场的号角。北方联合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泉回忆,“当时的纳斯达克野心勃勃,但是,随着IT泡沫的破灭,纳斯达克不得不放弃实施三年多的全球扩张计划。”

  2002年10月,纳斯达克宣布撤出日本市场;2003年6月,纳斯达克又决定退出欧洲市场,全球扩张计划至此宣告失败。网络泡沫的破灭使纳斯达克指数由2000年的5046点跌落至2000点以下,纳斯达克市场加上纽约证券交易所损失的5万亿美元市值,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一半,是1987年华尔街崩盘市值损失的5倍。即便如此,纳斯达克也从未放弃过全球化的进程。

  作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是国际知名的证券交易大佬“求爱”的对象。2006年以来,纳斯达克不惜花重金竞购伦敦证券交易所,虽然在形式上没有成功,但目前纳斯达克拥有伦敦证券交易所25.1%的股份,是伦交所相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为进一步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奠定了基础。

  纳斯达克目前自身市值达60亿美元,加上伦交所53亿美元市值,两者的总和则逼近世界证券交易所的老大——市值为120亿美元的纽交所。

  2006年7月3日,纳斯达克开始“自我升级”计划,在原有的股票市场之上,增加一个“全球精选市场”。据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劳伦斯。潘介绍,“全球精选板块的财务标准是世界上最高的财务标准,比纽交所的财务要求还要高。在纳斯达克3200家的上市公司里,有接近1000家上市公司都符合全球精选市场的标准。比如拥有2700多亿美元市值的微软,拥有1700亿美元市值的英特尔,还有Google、雅虎、甲骨文,等等。”但是,劳伦斯。潘补充说,“上市公司符合市场要求不一定就能上全球精选市场,公司自己愿意才行。这是一个新的情况。”

  目前,中国有27家企业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由于新设立了“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中国公司主要将留在第二层的“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劳伦斯。潘还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一大批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市,而且这种趋势也会延续至2007年和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