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期货市场背后一定有一套成功的法律及市场监控体系,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际原油价格扶摇直上,近期,更是逼近了每桶80美元的天价。
原油价格牵动着世界经济的每一根神经,对相关产业影响巨大。目前,我国还没有推出原油期货品种,在石油定价上缺乏自己的话语权,用油企业也很难利用期货交易控制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原油期货的推出就显得十分重要。据了解,此事已被上海期货交易所提上了议事日程。
推出原油期货的有利条件
“真不知道明天会是个什么价格,我天天都在担心。”一家化纤企业的总经理这样向记者抱怨。国际油价上涨对下游企业来说是一场灾难。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这家化纤企业成本骤升,生产经营已经陷入困境。这位总经理说:“我们现在库存压力非常大,经营利润跟着下滑。今年一季度利润下降了45%,毛利率还不到8%,你说我们有多难!”
企业的苦衷不难理解。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国家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认为:“在期货市场上,我国企业国际参与度非常低,大多数塑料、化纤、橡胶、化肥、农药等下游企业根本无法利用原油期货做套期保值。”众所周知,原油期货的重要作用就是发现价格、规避风险。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原油期货,在国际市场参与度非常低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风险很难控制。
6月21日,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始模拟试运行,这是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巨头联合打造的燃料油现货市场交易平台,将于8月18日正式开业。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上海石油交易所很可能是向石油期货市场的过渡产物,它将推动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形成。一德期货公司总经理王化栋说:“如果我国推出原油期货,相关生产企业、贸易企业都会从中受益。”
中国推出原油期货的条件是否成熟?王震说:“经过几次治理整顿后,中国期货市场法制化程度有所提高,这是推出原油期货的有利条件。燃料油期货在国内已经成功运作两年,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美国Prudential金融衍生品集团投资业务副总裁蔡捍东表示:“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二十六年前便推出了原油期货,原油期货使其在国际原油定价权的争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并实现了其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美国的实践表明,原油期货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经济范畴,其拓展国际政治空间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推出原油期货所面临的问题
王震说:“要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国内必须拥有一个发达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石油市场。我国原油期货的推出目前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参与主体单一;二是原油市场交易程度较低;三是人民币不可以自由兑换。”
国内原油价格1998年6月1日起与国际接轨,但能够参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的企业仅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几大石油巨头,参与主体非常单一。王化栋认为:“我国如果推出原油期货,应积极吸引投资者参与交易,特别是国内基金和国际机构投资者。”
在国家对石油行业的特殊管制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头几乎垄断了国内的原油炼化市场和成品油批发市场,市场无从竞争。目前,虽然国内已有16家非国有企业拿到了原油进口牌照,但它们在市场中所占权重微乎其微。
由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产业规模巨大,并极具垄断性,我国原油期货推出后是否会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沦为大企业的单边套期保值工具?它们的行为是否可以主导市场阶段性走势?王震认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原油期货市场会是个很失败的市场,还不如不建立。原油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很大,不是几个企业能够左右的。如果我们的原油期货市场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肯定发展不起来,必须要有跨国石油公司、贸易商、炼油商、投资商共同参与,给国外石油企业提供准入机会。如果期货市场还是国内几大石油巨头垄断,那原油期货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王化栋说:“历史上,钢材期货出现过那样的情况,当时由几大钢厂垄断市场,这是十分不健康的。”
原油期货交易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王震说,“我国原油交易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中石化、中石油等巨头是上下游一体化企业,生产的原油全部拿到自己的炼厂,因此,市场上销售的原油很少。”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原油交易市场,原油无法在市场上真正流通。上海石油交易所成立后,市场流通问题虽然能得到一定解决,但不是根本办法。
早在2001年,国家就开始陆续授予部分能源、金属及流通领域企业海外期货交易资格。2004年以来,更进一步加快了以股改、汇改及金融重组为主线的金融改革步伐,期间,对期货市场的发展也提出了指导意见,主要内容是鼓励新品种开发。今年以来,内地部分期货经纪公司在香港等地纷纷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建也接近尾声。中国期市已悄然迈开了国际化的步伐。但中国期市的对外开放仍面临许多法律、政策和技术障碍,实现国际化仍是一个长期目标。
在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对发展原油期货市场来说是很大阻碍。有专家指出,我国可以借鉴A股市场的QFII制度,放开一定外汇额度,将一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吸引进来,丰富原油期货的国际参与主体。QFII制度无疑是成功的,QFII的监管经验应为原油期货所借鉴。
对此,蔡捍东表示:“QFII机制在中国股市积累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良好借鉴。但从短期看,本土期货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能否吸引外资的目光还有待观察。‘话语权’、‘定价权’的得到并不完全取决于传统意义市场下的供求关系,由于期货市场特有的金融属性,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国内某些大宗期货品种在国际‘定价权’上的阶段性缺失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加快节奏争夺主动权
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石油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贸然推出石油期货会发生过度投机行为,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时机还不成熟。对此,蔡捍东有不同看法:“有市场就一定有风险,有风险才有风险控制。风险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参与市场,放弃新品种创新的理由。市场要在风险中得到考验和发展,监管也只能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得到强化和完善。美国一百多年来的期货市场发展史说明,一个成功期货市场背后一定有一套成功的法律及市场监控体系,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与成功市场相比,我国期货市场在法制法规、信用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本土市场日益国际化背景下,监管机构如何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尽快提高国际化监管能力至关重要。” 1999年,日本在东京商品期货交易所推出汽油、柴油品种。并依赖于日本巨大的油品进口消费,使得石油期货交易迅速活跃,以此确立了东北亚市场的原油基准价格。韩国也增加油品交易种类,试图打造亚洲能源定价中心。
今年5月5日,伊朗宣布成立以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试图改变国际石油体系的框架,打破业已形成的石油利益分配格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计划今年推出迪拜商业交易所(DME);卡塔尔计划建立一家名为国际商业交易所(IME)的能源交易所,预计2006年11月份开业,并提供电子交易;俄罗斯打算于2007年推出以卢布计价的原油期货交易。
王震说:“亚洲的原油生产和消费量都非常大,在国际上的影响性显而易见,但中国对价格却没有太大影响力,这对国家、企业、消费者都不利。亚洲国家都在积极建立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我国的反应却显得有些迟钝。”
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在法制建设、交易所建设、品种创新等方面步伐日益加快,不论是管理层、交易所还是相关企业,都不断提出“争夺定价权”概念。但事实上,由于我们的金融期货市场相对封闭,“争夺定价权”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在石油定价权的争夺中,我国根本无法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抗衡,但如果原油期货顺利推出,我国有没有可能逐渐成为亚洲的原油定价中心呢?
王震认为,中国原油期货价格既应与世界原油的供需相联系,也一定要反映本国供需,要有整体价格也要有区域价格。
王化栋说:“现在整个期货业都在希望原油期货早日推出。包括一德期货公司在内的许多公司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一旦推出原油期货,马上就可以做出反应。” 据他透露,一德期货公司早在燃料油期货推出前就已经在着手准备原油期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