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认测度与评价

2006-9-20 15:12 《会计之友》·郭立田 【 】【打印】【我要纠错

  ——无形资产研究的新视角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形成机理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般性原理、形成机理、确认、测度、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研究;尝试性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集,指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为满足企业获得对自身创新能力的系统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从战略高度为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支持。

  本文拟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开展研究,争取为理顺企业科技投入运行机制、促进企业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和投入绩效不断提高提供决策支持;为把握企业自主创新总体态势,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创造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内各省区也上下互动,经济社会科技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们看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使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沉重;在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有力推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还存在着忽视消化吸收和创新,重复引进和对引进技术持续依赖的问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产业低端的劣势地位,技术依赖已经威胁到企业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企业。企业面临自主创新的挑战且又迫切希望了解自身创新能力,站在企业的角度,尝试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集,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企业通过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的评价获得对自身创新能力的系统了解,并及时作好企业诊断,发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从战略高度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定与实证分析是一个前沿领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确认、计量及评价,是认识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系统总结自主创新活动经验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正确制定自主创新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也有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科技投入是保证。将科技投入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内各省区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提高,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然而,科技投入规模如何保证,科技投入结构是否合理,对企业科技实力增强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是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评价其绩效状况,目前尚缺少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数据也不清楚。同时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主体地位仍然比较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企业间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部分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前景堪忧。这对于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是一种难以逾越而又必须逾越的障碍。

  显然,在比较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科技投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工业化进程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科技投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评价企业科技投入绩效;同时建立企业科技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监测分析系统,为把握企业技术创新总体态势,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创造条件;为理顺良性循环的企业科技投入机制,促进企业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和投入绩效不断提高提供决策支持,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已有文献表明,国际上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明确提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加以研究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有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成要素的研究;有从组织行为角度的研究;有从创新资源角度的研究;有以行为主体为视觉的研究;有从创新过程控制角度的研究等等。目前,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研究仍处于探索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一些研究成果并未获得企业认可和应用,而企业面临自主创新的挑战又迫切希望了解自身能力,企盼抓住战略机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有效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的创新。它包括三种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把三者结合起来,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应该成为大中型企业的战略选择。二战后日本30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国仅用40年成为世界第五大科技创新强国,都与它们大力加强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密切相关。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多个方面和活动过程的多个环节

  王一鸣 王君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受到内部条件制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内部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加大对共性技术的直接投入,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赵森林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引进不来的,只有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才能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2006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发布,集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发出了科技强国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军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主线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06年4月以来,山东、江苏、广西等省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确定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开创其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定的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认为研究与发展(R&D)的投入量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R&D的投入量与创新活动的强度、规模和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有必要也有可能用一些通用性参量和指标测度创新能力。但是,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一是因为R&D投入量不反映产出情况、自主创新的效益和商业化程度;二是自主创新的相当部分投入发生在中后期,R&D投入仅为前期活动;三是企业自主创新全过程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投入与产出之间很难保持对应的线性关系。因此,仅用R&D投入量反映自主创新能力是不够的。

  2.从知识生产和交流角度:认为专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知识的创造和利用程度,通过对企业专利的技术构成和申请、转让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比较多。

  目前,专利统计量在自主创新测度上还存在某些局限:专利的构成十分复杂,被证明有市场实现价值的比重还太小;专利的申请和购买还未成为创新的社会联系和转移的主要渠道,专利状况仅反映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一个较小侧面;大部分专利还只是R&D成果,并未通过市场实现的检验,不能用此来概括测度自主创新的全貌。

  3.从市场化角度:认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衡量,必须考虑市场化因素,新产品的销售时间、市场范围、技术宽度、创新商业成功率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好尺度。

  4.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一是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二是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三是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四是技术创新环境指标。

  5.从核心竞争力角度: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西方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后,科勒斯(Kesler)、克雷因(Klein)、斯多克(George Stalk)、伊万斯(Philip Evans)、舒尔曼(Lawrence E.Shulman)、提斯(David J. Teece)等学者为此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形成了现在影响较大的核心竞争力学说:

  (1)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

  (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是企业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许可,徐二明,2002),它是企业决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组织内的集体学习,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来自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

  (3)核心竞争力是分析企业的恰当切入点。就本质而言,企业是一个能力体系或能力的集合。它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也决定了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广度和深度。

  (4)核心竞争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鲍·埃里克森和杰斯珀·米克尔森,1996)。

  (5)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

  (6)核心竞争力呈现出一种动态的非均衡状态。

  (7)企业应成为一个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竞争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特别是CEO应用大量时间围绕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①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制定进攻性的战略目标;②围绕设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组织变革并确保每个员工都拥有达到战略目标所要求的专门技能和资源;③监测竞争战略实施效果,并将测评效果与员工报酬结合起来;④企业行政总裁(CEO)必须亲自领导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并让一线经理积极介入。

  (8)诸多学者归纳出了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不可分离性、涵义模糊性、路径依赖性、关联性、持久性、动态可变性、不可还原性和二重性等特性。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定的相关研究中,虽然存在着诸如理论框架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缺乏通用的、较为完善的度量指标和模型等问题,并且对以区域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尚无人顾及,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使我们的研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使得我们具备了立足于高起点进行研究探索的可能性。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认计量及其评价的研究思路

  研究的基本思路: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形成机理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般性原理、形成机理、确认、测度、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和途径进行规范和实证研究。首先,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在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并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形成机理理论框架;其次,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研究,作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水平的基本判断;继之,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认、计量测度与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构建相应的政策支撑系统。

  研究宜采用自主创新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知识产权理论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借助数学模型与经济统计数据和典型调查资料,剖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一是以史学的观点,深入整理和挖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类创新方式逐步演进的历史,进行新的概括性总结;二是系统提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认、计量测度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并对其四个维度(投入规模、时间安排、责任界定、效果评价)的每一个维度及其逻辑功能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三是将灰色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并以多层次灰色评价法作为此项研究的核心方法,增加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界定是前提。科学把握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一是独创性;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在市场上成功实现;四是创新程度标准动态调整。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界定是基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有效运用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或改变核心技术,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

  (三)科技投入绩效的内涵确立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是关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确认、测度计量,可以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全部投入产出量和过程特征量来进行,测量的基础是首先建立由描述性指标和评价型指标,观察性指标和预测性指标,统计指标和经验指标,投入指标、实施指标和产出指标等构成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指标体系。

  科技水平代表企业经济发展的潜力,科技投入是保障科技水平的先决条件。企业科技投入绩效是指企业在现有科技发展环境和条件下,一定时期内进行科技投入、开展科技活动的总量与取得的科技产出总体水平和能力的比较。科技投入是开展科技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即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物质投入和时间投入。科技产出通常包括科技活动直接产出、科技产业化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支撑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

  企业科技投入评价指标包括:1.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2.企业技术开发机构R&D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重;3.R&D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4.企业R&D人员人均R&D经费支出;5.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6.企业科技人员人均科技经费支出;7.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人均拥有的科研仪器设备;8.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科研时间;9.企业消化吸收购买国内外技术经费支出;10.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企业科技活动产出评价指标包括:1.科技项目数;2.专利申请数;3拥有的发明专利数;4.发表的科技论文数;5.出版的科技著作数;6.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8.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9.R&D费用资本化率;10.新产品出口收入。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在抽样调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目前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人力支出与科技财力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2.企业科技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3.科技发展环境(包括人力资源环境、社会信息化水平、政策环境等)有待进一步改善;4.企业科技创新系统没有比较清晰的技术战略,有待整合以提高效率;5.强调技术内容而忽视管理方法,具体项目的筛选方法不当;6.科技人才匮乏;7.自主创新观念滞后。

  (四)政策和策略选择是保障。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价值观念至关重要。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视觉、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标准。观念深度影响决策和行为。因此,世界各国企业在科技研发过程中,都将观念的更新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谁抓准了观念更新,谁就能在科技研发中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站在排头位置。科技研发观念是一种经过多年来反复锤炼过的实践精神的凝结,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科技研发实践智慧,是科技研发工作者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的有效提炼。科技研发观念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文化在企业内部推动形成创新氛围,促进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结构,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价值观。

  正确选择自主创新方式,合理确定优先突破的重点领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事半功倍之举。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类创新方式的结合与侧重点,以及优先突破的重点领域选择,与企业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本基础、体制机制、企业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并随企业发展逐步演进。我国多数企业目前应以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为主,原始创新只能集中在少数龙头大企业的战略需求上。

  应启动各省区和大中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一是从战略高度调整企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政策,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二是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各省区和大中型企业应与之衔接、协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