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兴衰的历程,自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开始,无一不是基于一些关键性技术革命的驱动,而这种技术革命驱动的结果往往会成就一个领域的产业高速增长,甚至会成就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与衰落,可见技术创新能力与运用技术创新的能力之重要。
一、不可跨越的产业增长路径
任何一国的经济增长都是遵循一定模式演进的,特别是工业化阶段的主导产业演进顺序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而言,很多产业的增长是不可跨越的。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量出发,目前大致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日本以及当前的英国和德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而言,上述国家在GDP总量相当阶段的产业增长格局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在类似经济总量下,美国和日本的产业增长格局的确体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电子产品、出版印刷、交通运输相关产业、大众消费品(家具、食品、皮革和房地产)和消费服务等产业处于领先增长地位。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讲,人均GDP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目前中国大致相当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美国和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美国当时的主导驱动产业形成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新兴工业原料石油的出现;二是特殊的冷战大背景。而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黄金增长时期则来自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驱动。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核能动力为核心,包括电子计算机、新合成材料、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在内的组合式技术创新。正是这一系列领先的技术变革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促使美国形成了以“飞机制造、石油开采及加工、原子能和宇航”产业为领先的产业增长格局。
日本的产业增长则以政府为原动力,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并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做保障。有数据表明,在重化工业阶段,化学、金属及其制品和机械制造构成日本工业的三足鼎立格局,而作为保障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从1955年到1973年扩大了48倍。
在以上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回到典型的工业化增长路径,即“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重化工业阶段:钢铁、能源、机械、化工;高技术密集时代:航空、航天、核工业、计算机;高加工和组装时代:家电、汽车;微电子时代:信息网络、生物工程、新型材料、航天技术、海洋开发”。应该说,重化工业阶段的诸多产业增长对后来的产业发展是具有不可跨越的基础性作用的。
由此判断,中国经济体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大国经济体,面对这样一个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其经济增长必然具有双重特征,即不可跨越的传统产业和日新月异的新兴产业都不可或缺。其中,如果就经济增长从工业化阶段向后推进的角度而言,以工艺技术为核心的机械制造和以材料合成为核心的化学工业对一个大国经济体而言显然是不可跨越的。
二、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新兴产业
如何确定符合国际潮流的产业增长特征,这可能有很多逻辑和思路,但我们认为美国资本市场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社会优质资产证券化机制,可以将引领产业增长潮流的产业中的典型公司迅速转变为公众公司。因此,我们立足于总结美国最近一年多IPO的产业结构特征,并推广到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的国家。
就上述产业结构特征而言,除了控股公司和封闭式基金两种特殊的形式之外,IPO比较集中的产业分别是商业服务、药品及健康产业、零售、能源和Internet相关产业。其中商业服务是一种国内没有可比性的产业分类,其产业内涵更能反映引领产业潮流的增长特征。
在研究美国市场IPO产业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观察了英国、日本和韩国的情况,这些数据与美国市场的规律和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由此可见,当前能够代表国际产业增长潮流的产业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领域:
第一,消费与服务领域,如商业服务、药品与健康服务、零售、房地产和金融;
第二,新技术领域,如网络、电信、计算机软件;
第三,能源约束领域,如能源和能源服务。
三、引领潮流的商业模式创新
在对传统的产业增长路径和新兴的产业潮流进行分析总结之后,我们进一步关注能够引领增长潮流的商业模式,这是新兴产业在企业层面的延伸,也是具体化到投资层面所必须思考和考察的问题。
1、什么是商业模式
关于商业模式,实际上还属于一个并不十分清晰的概念,因此我们首先对商业模式的内涵或特征做一个概括和归纳,以下四个特征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创新,包括既有模式的重组、关键环节的改变,但通常可能会颠覆既定的游戏规则;
第二,盈利,可以创造收入或降低成本或控制风险,或者兼而有之。关键在于其一定会体现出收入或利润增长的商业价值;
第三,超越,突破行业界限和传统思维,可能是一种融合,也可能是一种完全的创新;
第四、可持续和不可轻易复制:不会被竞争者或潜在进入者轻易模仿,通常具有赢家通吃或垄断某一环节的特征。
2、来自麦肯锡的商业模式分类与界定
我们认为麦肯锡的商业模式分类能够较好的反映商业模式的大类特征,即鲸鱼、布谷鸟和益生菌三大类。
首先,鲸鱼模式,他们以规模致胜。典型代表如沃尔玛,其与中国贸易量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同中国的贸易总和,规模优势十分明显;又如新浪,其无论在SP还是BLOG等新兴业务出现后都可以凭借规模取得后发优势。
其次,布谷鸟模式,他们不独立生存,而是依存于一些特定的产业或企业群体存在和成长,参与到其他产业链条的服务中去。典型代表如UPS,它为超过175个国家的无数顾客提供60种不同的供应链产品服务。
除运输包裹外,一项核心业务是向无法自行维系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最后,益生菌模式,他们是细分市场的小家伙,一旦遇到成长机遇便可能迅速膨胀,这是商业创意的主要来源地,商业模式的创新基本都在这一领域诞生的。
3、具有创新特征的商业模式
(1)美国市场的启示
我们同样从美国的IPO中寻求到了启示,特别是一些很难归入特定产业的企业,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集中营。
(2)来自中国的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正在不断和美国等具有创新活力的国家迅速接轨,并诞生了一系列具有商业创意且已经开始产生盈利的商业模式,其中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模式已经获得了风险投资或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
第一类,是与互联网完美结合的商业创意和商业模式。其典型代表如下:
ATA:通过计算机提供智能化考试服务平台;
阿拉丁:经营向客户开放的导航和三维地图,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设计在网络地图上标注自己企业的位置及特色标识;
价值中国;在没有盈利模式的博客网站群中独具特色,其采取作者实名制,并根据作者的贡献分配远期收益期权,一旦盈利可以凭此期权分享收益;
空中网:通过手机提供娱乐互联增值服务;
奇虎网:将搜索引擎和社区论坛结合,为社区论坛提供各种服务;
淘宝网:C2C的网络销售模式,其销售总额相当于67家沃尔玛国门店;
智买道:通过网络积分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消费折扣服务,并与商家分享佣金。
第二类,是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服务提供商,他们以新兴消费需求为切入点,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获得高速成长。典型代表如:
慈济体检与佳美口腔: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连锁机构;
天娱和太合麦田:前者打造了超级女声的全新产业链条,后者则从事数字音乐发行;
雅昌印刷;在丰富的艺术品专业印刷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了艺术品投资资料的数据库,成为艺术品投资者的权威数据来源,满足了奢侈消费群体的投资需求;
魅惑广告:以出租车为平台经营广告业务。
第三类,是具有布谷鸟特征的企业,他们的商业价值就是通过参与到另一个快速增长的产业中来实现的。典型代表如:
沃力森:提供月租型CRM服务,以B/S方式提供CRM软件和系统服务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因此可以低廉费用享受信息化服务;
国通物流:以先进的熏蒸技术,现代化的仓储物流管理技术和配套的保税及海关服务,构建了全国首个专业农产品保税物流中心;
中星微电子:主要从事数字多媒体领域中的PC摄像头芯片设计,并将其制造和营销外包,成为无工厂的行业领导者,占据了全球细分市场60%的份额。
(3)创新商业模式的商业与金融价值
创新商业模式的商业价值,首先体现为收入的高速增长,并逐步过渡到利润高速增长阶段,中国在美上市的很多企业都具有这样的特征,这些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的几何增长率都创造了商业奇迹,而开放的美国资本市场也充分让这些创新商业模式具有了显著高于国内A股市场的金融价值,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普遍具有高PE水平,我们认为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溢价的有效体现。
最后,通过对传统和新兴产业增长格局的分析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我们充分看到技术变革(或革命)对产业和企业增长的驱动作用,特别是当商业创新融合到资本市场中时,其商业价值和金融价值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和体现。这对投资者而言,一方面以前瞻的眼光来寻找具有驱动经济增长特征的产业和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如当前的装备制造业就是典型的经济增长不可跨越的关键产业,而苏宁电器作为A股市场中具有领先特征的商业模式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尊重;另一方面,中国A股市场的社会优质资产证券化机制在产业增长潮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冲击下,越来越显得不匹配了,如果A股市场的社会优质资产证券化机制能够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得以有效改进的话,必将为我们打开一片更广泛的投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