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电子支付乱象

2006-9-20 11:55 《新财经》·陈丽青 【 】【打印】【我要纠错

  电子支付行业重新洗牌后,三成以上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业务风起云涌,电子支付产业借势蓬勃发展。

  自1999年开始,我国就有企业陆续进入电子支付领域,如今,这个行业的支付商已经发展到70~80家。银行的直接介入,让电子支付产业的竞争更为激烈。

  就我国电子支付领域的热点话题,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兰福民、首信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高佳卿、上海环讯IPS总经理栾毓敏和云网总裁朱子刚。

  发展空间巨大

  《新财经》:电子银行业务在交行处于什么位置,移动支付可能成为日后的主流吗?

  兰福民:电子银行是交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是交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交行自2002年推出电子银行业务后,每年的业务增量都会翻一番,发展速度惊人。

  电子银行包括对公和对私两种电子支付服务。比如,某集团公司下属很多子公司,有的子公司资金有富余,有的子公司却要向银行借钱,集团公司希望把子公司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调用,这个活动就可以通过电子银行来完成。目前,对公业务发展相当快,客户的需求推动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交行的电子支付个人用户比例并不高。我们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用户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高于个人。上网取决于很多条件,我国有13亿人,网民数量不过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因此,我们并不奢望个人用户比例有多高。

  电子银行还可以实现跨行支付。交行的电子支付有两个通道,交行的内部通道和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小额支付可以实时到账,如果金额较大,则需要做必要审查,两个小时后到账。

  手机银行在中国有广阔的市场,是新兴的服务内容,定位在移动性。不过,目前各银行推广手机银行的力度都不太大。就全球来说,手机银行在日本、韩国发展得不错,在欧美就不太好——欧美人的手机通常是用来打电话的。

  《新财经》:首信出售股份后,是否影响电子支付业务?

  高佳卿:首信出售股份是资本运作的一部分,对首信来说,只是引进了资金,出售了25%的股权,但所有的业务还在首信。引进资金对首信的发展十分有利。过去,我们属于国有企业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市场作用。比如,2005年我申请10万元宣传经费很困难,现在就不同,我们已经通过一些宣传渠道介绍首信易支付。

  《新财经》:环讯的盈利状况如何?

  栾毓敏:环讯公司拥有2300多家签约商户,30万以上稳定而活跃的个人会员。我们从2004年下半年就开始实现盈利,生存已经没有问题。我们和风险投资有过接触,中国的市场很大,风险投资对电子支付企业投入也比较多。不过,目前环讯并不缺资金,我们需要的是战略合作伙伴,目前与好几家在谈。

  《新财经》:云网的电子支付业务实现盈利了吗?

  朱子刚:目前,公司在其他方面是赚钱的,但电子支付业务还处于赔钱阶段,由于做应用和做支付有很多资源可以共享,所以,亏得不是很多。有些企业按低于成本的价格来做业务,市场价格被压得很低,我们很被动。因此,我们非常希望政府来规范这个行业。

  行业亟待规范

  《新财经》:目前,电子支付行业处于什么状态?

  兰福民:首先是要规范,只有规范了,一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其次是安全问题,一些电子支付案件被炒得很热,对行业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我们需要树立用户对网上支付的信心。电子支付的信誉需要整个业界的维护。关于电子支付的安全性,我想事实会说话,用户用上两三年,就会知道安全不安全。

  高佳卿:电子支付领域的市场格局还不很清晰,大家都在找自己的客户,还有发展空间,但是政策对行业影响很大。垄断是没有好处的,市场需要竞争,需要开放,国家的保护从长期来看是没有好处的。电子支付将是未来的经济命脉。将来,国家有可能成立一家专门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商都和网络银行对接,这也是一种办法。

  电子支付会出现巨额资金沉淀,服务商的注册资金虽然只有1000万元,但交易金却可能上亿。现在,有的资金滞留达到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些零售企业,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拿着资金去发展其他产业。因此,央行需要对沉淀资金进行监管。成立网络银行可以加强国家对资金的控制,做到日清月结。虚拟货币的发行还可能影响到金融市场,这也是国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成立网络银行,对支付商来说业务会变得更简单,对支付商很有利。

  栾毓敏:中国的电子支付行业发展很快。2001年交易额为9亿元,2005年已达到161亿元,预计2006年可达到327亿元,2007年将达到605亿元。从月交易额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上海环讯、北京首信、银联、云网的月交易额为1000万~7000万元;和讯、网银在线、YEEPAY、快钱等八家支付商月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下,属于第二阵营。从报价来看,由于支付商数量剧增,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2004年的报价比2005年高三四倍。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时期,一些企业将淡出市场,留下来的企业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

  朱子刚:电子支付市场还不能说已经成熟,甚至可以说,如果不进行规范可能就乱了。电子支付的结算量虽然在总支付体系中比重还不大,但成长速度非常快。支付安全代表着国家金融安全,有必要对这个行业进行规范。电子支付行业重新洗牌后,估计三成以上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银行分食市场

  《新财经》: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是否会取代第三方支付商?

  兰福民:电子商务涉及现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资金流是核心。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任何第三方支付商都难以比拟的。几家大银行日后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当然,由于支付的多样性和多渠道,在电子银行发展初期,网络上发行的货币,比如Q币等,会对银行电子业务形成补充。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商的竞争点是在支付上,各有自己的优势,第三方支付商的优势在于小银行之间的跨行交易。另外,第三方支付商可能拥有大量客户,而银行有储户,如果有可能合作的话,合作点就在这里。不过,到目前为止,交行和第三方支付商的合作很少,业务主要靠自己完成。

  高佳卿: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优势明显,但市场是多样化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有些事银行是做不了的。银行的劣势,就是在网络建设方面比较薄弱。第三方支付商是给银行打基础的,是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在与第三方支付商的合作问题上,大银行比较消极,小银行却显得比较积极。

  栾毓敏:公司现在和几家大银行都有战略合作,我也开玩笑地问过银行,以后会不会自己做?对方回答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银行现在数据处理已经外包了,运钞也外包,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为什么不外包呢?

  朱子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商一样,都做电子支付,这一点上有竞争,但二者不是同一重量级的竞争对手。由于量级差别大,银行会把一些客户开发业务让给第三方支付商来做。有些银行不会自己主动去找客户,我们可以去做,还会帮助客户设计方案。可以说,二者是合作和补充的关系,支付商提供的服务是银行业务的延伸。估计两三年后,两者地位才会趋于平等。

  记者观察

  电子支付的广阔市场空间毋庸置疑。据统计,全球的在线购物客户有6.27亿,也就是说,全世界1/10的人进行过在线购物。这足以说明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前赴后继涌进电子支付行业。现在,连银行也坐不住了,纷纷介入这一领域。

  银行的介入,曾经牵动业内人士敏感的神经。现在看来,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商的定位逐渐明朗化。第三方支付商有着自己的定位:服务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客户,为客户提供更细致、深入、主动的服务。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商来说,既是竞争者,也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目前,电子支付行业鱼龙混杂,市场相对比较混乱。从发展趋势来看,将电子支付行业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