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03年8月,中国保监会的牵头组成新生命表编制小组,开始启动新生命表的编制工作。
2005年11月12日,中国保监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生命表专家论证会,论证会一致通过了《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保监会表示,新生命表的编制工作是第一次在全行业范围内进行经验死亡率调查,参调公司为国内经营时间较长、数据量较大的6家公司(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和友邦),所用保单数据1亿多条,占行业数据量的98%以上。这一工作历经两年多,现已进入正式发布的倒计时阶段。
《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的编制,使得国内寿险市场一下变得热闹起来,其中有关国内寿险产品价格将要随之上涨的说法令消费者尤为敏感。到底什么是新生命表,启用后是否真将引发保险产品涨价?
生命表也称死亡表,是用以描述某人口群体死亡规律的概率分布表,通俗来说,它是对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部去世为止的每年的生存数与死亡数记录。生命表分为国民生命表与经验生命表两种,无论是国民生命表还是经验生命表都需要根据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定期调整,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数据来源的差异:国民生命表的数据来自人口普查,而经验生命表的数据则来自保险公司的客户数据库。寿险业所谈到的生命表是指经验生命表。
修订目的在于准确
我国寿险业目前所使用的经验生命表是以1990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4年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分男性和女性编制的。从1993至今的这十几年时间中,我国的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条件及人口构成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这必将对整体国民的死亡率有一定影响,而同时我国寿险业的经营主体、市场规模、险种结构、投保人群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两方面原因使90~93经验生命表与行业经验相比已产生较大偏差,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目前我国寿险业在死亡率上的基本风险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修订。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死亡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均寿命每年都有所改善,因此预计此次重修的生命表将会在整体上下调死亡率,但调整是结构性的,调整幅度将依照年龄及性别而变化,具体到寿险产品价格来说,调整的方向和程度不仅与险种有关,也与投保人的年龄、性别及保险期限等因素有关。
3类寿险影响不同
经验生命表是保险公司定价和评估的重要基础之一,生命表的修订对整个行业的定价水平、资本需求、产品结构、监管策略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其中价格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在人身保险的三大类别中,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定价不直接以生命表为基础,所以生命表修订对其价格不构成大的影响,而人寿保险(可分为年金保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直接以生命表为定价基础,其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命表修订的影响。
年金保险
对于大部分年金产品来说,生存是领取年金的条件,因此当保持其它定价因素不变时,如果死亡率下调,年金领取总量将会增加,从而年金产品的价格应该相应有所提高;相反,如果死亡率上调,将导致年金产品价格的下降。死亡率变化对定期年金产品价格的影响小于对终身年金产品价格的影响,因为死亡率的改变将直接造成平均寿命的延长或缩短,而这一延长或缩短是汇总了各个年龄上的死亡率变化的结果,因此终身年金将受到比定期年金更显著的影响。
定期/终身寿险
对于以死亡为领取保险金条件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来说,如果保持其它定价因素不变,那么死亡率的下调将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而死亡率的上调将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
两全保险
对于两全保险来说,死亡率的下调对生存保障部分的费率有上涨的作用,而对死亡保障部分的费率有下调的作用,综合二者来说,两全保险的价格变化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当死亡保障水平和生存保障水平不同的情况下,要依据具体保险产品的具体条款而定。
理性对待价格问题
生命表只是影响保险产品价格的因素之一,保险产品的价格还要受到利率和费用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利率对于寿险产品价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生命表,所以单纯的生命表的调整应该不致引起保险产品价格的剧烈变化。同时,目前我国寿险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综合保障型产品,这进一步削弱了生命表调整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
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生命表的修订对于寿险产品价格的影响,此次生命表修订的目的在于更真实地反映我国寿险业的经验死亡率情况,为保险业的定价和评估提供更科学的基础,因此无论保险产品的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将是在更科学、更准确的定价基础之上经过严格测算而得出的更合理的结果,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更加公平也更加安全。
目前市场上有些代理人鼓吹宣扬“现在是购买保险的最好时机,因为新生命表的使用将带来保险产品的提价”,事实上这种结论过于简单,甚至对于某些产品来说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消费者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保险的最主要功能在于保障,购买时不应单纯考虑价格这个因素,而是要根据自己保障需求、承受能力等进行理性投保,明智的选择是“适合”而不是“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