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拍卖会上的“倒爷儿”

2006-9-20 10:42 《大众理财顾问》·风影 【 】【打印】【我要纠错

  我是个购物狂,一到休息时间,就爱往商场跑,所以工作三四年以后,存折里的钱才刚刚突破四位数。本来么,每月几千元的工资,除了吃住用度,能剩几何?我一边囊中羞涩,一边无计可施。

  入行拍卖

  大学时最好的闺中密友在银行从事不良债务的清理工作,她劝我做点投资。我开玩笑说,一万块钱能做什么呢?炒股经不起风险,买债券等不及那点儿塞哪儿都嫌少的碎银子,放高利贷又不合法。

  她说,你不妨到拍卖会去看看,我们有不少冻结物资,都委托给拍卖公司进行拍卖,里面有些东西并不太贵,大买家不屑一顾,其实一转手也能淘到不少金哩,再说一万元风险投资也不算巨大。还真有这般好事?我决定参加一次拍卖会试试运气。

  入门

  第一次参加拍卖,交了一千元保证金,领了牌,拿着拍卖品名单,就等着拍卖师说底价了,结果人家一开拍,我就傻了眼,那些物品型号倒是挺细致,但到底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我一头雾水地坐在冷板凳上,看着别人竞相举牌。

  不过,这次也没白来,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比方说怎么举牌、怎么签单,还悟到了几个小窍门,像冷场到什么时候举牌比较容易得手,并且意识到,像我这种逛街高手,完全可以成为拍卖中的“人精”。

  回来以后,我就努力从报纸、公司信息上寻找各种拍卖信息,提前去看展示的五花八门的拍卖品。这是拍卖中最关键的一环,先弄清楚这场拍卖会全部的拍品,列出自己钟意的东西,再专门仔细查看研究。这时候,一双识货的眼睛最关键,展品是新的还是旧的,市场行情如何?有没有瑕疵?如果确实不懂行,我就请教专业人士,如果还是摸不清门道,就干脆放弃它,免得买了不值钱的东西而上当蚀本。

  失手

  尽管货看得一清二楚了,我还是失过手。那次是为一组水晶装饰品,我想到有朋友在开装饰品商店,转手就能成交,故而志在必得,没想到刚开价,就有两个人与我激烈竞价,毫不相让,大家不断把价格抬高,我忘记了理智,仿佛斗气一样非要抢到手。结果十元的底价,成交价超过了起拍价两倍,我才终于如愿以偿。没想到拿到朋友那儿去,他却告诉我这东西买得太贵了,实际零售价只有我进价的90%。朋友说,我肯定是遇到“托儿”了,最后让拍卖公司和那两个“托儿”占了大便宜。看在朋友的份上,他总算是答应帮我代卖,可我还是损失了10%的资金,并且押在这货上的钱3个月后才回收。

  之后我吸取了教训,在拍卖会前每种看中的东西都先拟定一个最高限价,超过这个数字,哪怕再多人抢,我也不跟风,这样就很好地避开了盲目和冲动。

  收成

  我最愿意竞拍的是日用百货类,这些东西一般人不大问津,数量也不很大,虽然很便宜,但是别人一时之中常不知如何转销出去,所以竞价的人少,价格自然也低。最幸运的一次,我以一元一张的价格,购进了两万张光碟,经过分门别类之后批发给电脑城的几个小老板,两三天时间就赚了3万多块钱。

  这两年我竞拍过不少物品,从小家电、服装、鞋帽、装饰品、塑料制品到复印机、音乐光碟……林林总总不下几十样,但我始终不碰高档的用品,只买日用百货这类投资少、风险小而且懂行的东西。如果遇到无底价拍卖或降价拍卖,里面的利润是很高的,一赚十也不稀奇。所以我当初那一万块老本,现在已经翻了四五倍了。这些拍来的东西我一部分卖给了需要的朋友,还有一大部分是卖给了那些我曾经光顾过的小店。由于手上的货有低价的诱惑,又可以逐一查验,质量不好的还可以退(当然这个损失得我自己承担),所以他们很愿意要我的东西,不少的拍品一拿到手,我就直接从拍卖会上运到人家店里成交了。

  投资秘招

  信息保持灵通

  多了解各种各样的商品知识,像价格、用途、适用环境之类的信息看似无用,但一经组合,就能发挥出很强大的作用,帮助你拍卖投资成功。

  你需要重点收集的是市场行情、流行情报,还有比较专业的物品用途和识别方法。尤其是后者,能让你火眼金睛地发现人所不懂、人所不屑的便宜货,而且竞争也少,能赢得好的收益。如果专业知识不够,不妨请教此行的专家,弄懂为止,否则不要下手。不了解的拍品宁肯放过也不要轻易举牌竞买,更不能图便宜,不该买的东西即使只花了一分钱也是浪费。如果错举了一次手,损失可就惨重了。理智的做法是多了解一下市场行情,只竞买自己熟悉的拍品。有所取、有所不取,才是成熟的拍卖投资者。

  销售要有渠道

  必须有比较多的下家,才能消耗掉手中所获得的拍卖品。你也可以开一家旧货商店,货物价格进得低,就可以卖得低。虽冷僻却有独特号召力的商品,只要找准定位,一样可以赢得顾客。

  头脑无比清醒

  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别碰那些金额过高的拍卖品,小额投资,保险第一。无论在多大的诱惑面前,都要看到风险,一次性投入过多,把握又不是特别大的话,有可能投资失败。

  有“托儿”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懂得跟他们周旋,适当的时候,退出那种虚假的拍卖竞争。正规的拍卖公司通常不会做这种下三滥的事,但还是多个心眼为好,提防那些不正规的公司。如果拍卖会场上总是出现一些熟悉的面孔,这些人竞买激烈,最后却又总是空手而归,或者明明很离谱的价,也叫得信心十足,就要特别谨慎,他们可能是“托儿”。你要让“托儿”们意识到你知道他们的底细,并且有可能揭穿他们的老底,如果某家拍卖公司在拍卖时总是有“托儿”在场,就不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