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企业资金链管控目标模式探索

2006-9-19 19:2 《新理财》·俞久宁 【 】【打印】【我要纠错

  当前,中国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普遍停留在更多地关注会计核算与对外报表阶段,而对企业财务与资金运作管理的关注严重不足。部分企业的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往往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套路,其管理片面而低效,控制手段单一而无力,在实务工作中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打一,或是蜻蜓点水、挂一漏万,或是一味跟风、缺乏主见,或是照搬照套、脱离实际,更缺少符合本企业实际、结构设计系统、市场运行高效、具体操作可行的实务管理模式。

  本文试图抓住资金链这个企业的灵魂和财务核心,并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业已付诸实施的相关实践,探索构建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资金链管理控制工作机制与目标模式。这个目标模式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资金链设计之三大功能;(2)资金链实施之三项基础性工作与条件;(3)资金链管控之八大体系结构要素及八大评价指标系统;(4)资金链运作之五项配套措施与管理手段。这几个问题从前至后依次是解决或实施下一个问题的基础、条件和依据。

  一、企业资金链的设计构建应具有的三大功能:

  1.企业资金结构链更具灵活性,再融资功能最强化;

  2.企业资金再造链更具收益性,利润获取最大化;

  3.企业资金流动链更具可控性,风险防范最优化。

  为实现上述企业资金链设计的三大功能,在实务操作上,应大打一场企业资金链永续不断的战役,并将这一战役分设如下三大战场:

  第一战场:再融资功能创新培育战。重点解决企业资金结构的风险与防范问题、负债结构的优化问题、权益性资本的融通问题。

  第二战场:经营利润争夺战。重点解决企业业务链的整合与优化问题、财务预算的确立与执行力问题、资产运行的效率与效益最大化问题,这是整个战役的最基础性战场。

  第三战场:现金流财务风险防御战。重点解决企业现金流管控工作制高点的设置与管控手段问题、“风险型”内控机制的建立问题、企业持续发展问题。

  三大战场的作战胜利将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员工提供出满意的会计报表。使企业在实现“资本结构灵活、资产收益最大、资金流量可控”三大分目标的过程中,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制度与管理创新。

  二、实施企业资金链管理控制必备的三项基础性工作或前提条件:

  1.财务规划与目标方案的动态确立;

  2.财务分析与绩效考评的有效推进;

  3.财务关系与协调规范的工作到位。

  企业将以此连接并完成从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到调控手段的实施,再到绩效考评的落实——企业资金链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一)财务规划目标

  准确分析并确立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将企业营销至上的战略企图置于科学、严谨的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之上。在此基础上所确立的企业财务规划目标应至少包括以下五项要素:

  1.业务发展下的销售收入目标;

  2.与业务相匹配的资产规模;

  3. 权益资本与负债的比率关系;

  4.净资产收益目标值;

  5.员工工资及福利愿景。

  (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资金链运行评价乃至企业绩效的考评,其指标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如下三项原则:

  一是要以企业资金链必备的三项功能为导向;

  二是要有效规避企业经营者可能进行的“盈余管理”操纵;

  三是要强力推行标准成本管理手段来确定具体指标值。

  在此基础上,设置如下三类指标考评方式:

  1.针对“资金再造”类指标,将此类指标的考评功能主要设定为否决性指标,用作否决考评并附以加分因素,考评频次为年度。

  2、针对“资金结构”类指标,将此类指标的考评功能主要设定为预警性指标,用作减分因素,考评频次为半年度、年度。

  3、针对“资金流动”类指标,将此类指标的考评功能主要设定为倡导性指标,用作加分因素,考评频次为季度、年度。

  (三)协调规范重大财务关系

  1.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关系的协调与规范。在操作实务上将此财务理念转换为如何谋求——“回报股东、惠及员工、为银行打工”三方关系的处理与协调。由此确立企业在“人工成本、资金成本、会计利润、财务利润(EVA)”四大成本与利润管理方面所应当开展的一系列实际工作。

  2.现金流量与利润关系的协调与规范。在努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着重盈利质量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促进利润向现金转化。

  3.复杂多变的关联方关系的协调与规范

  (1)“走出去、引进来”将成为企业今后改革改制工作的基本方针,为此企业应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着重以此方式构建其关联方关系。

  (2)优化构建投资关系,防范投资风险,特别是防范控制权的失落和收益权因虚设而得不到保障。从“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出发,企业对资产(产权)的实质控制力是协调投资关系以及关联方关系的一大关键性要素,为此不能“投而不管”,要充分关注关联方企业重要议事规则的规范与设立。

  (3)规范处理关联方企业间人员劳动关系、资产产权关系、合同交易关系、价格结算关系以及会计核算关系。

  (4) 确立与实施三大财会调控手段。

  一是财务指标调控。将关联方企业经营战略及经营责任,特别是年度财务指标纳入统一财务预算与绩效考评管理体系。

  二是会计政策调控。对关联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重大会计内控制度的设计以及利润分配方案的确立等实施统一协调管理。

  三是统一资金调控。对关联方企业之间及其对外的资金结算、资金占用、资金往来以及资金信贷等实施集中统一调控与调度。对多种融资组合,特别是金融创新工具的运用实行统一协调与规范管理。

  三、企业资金链管控与运作应具备八大链环结构要素,并建立八大评价指标,以此引领并拉动企业的融资工作、投资安排、利润管理、资本运作、业务整合和重要内控制度建设。

  (一)八大链环结构要素

  根据资金链创建应具备的三大功能,企业资金链创建应构筑八大核心要素:

  1.企业业务增长与资金结构的动态匹配及其协调机制。表现为企业资金结构的风险度和资金结构的灵活性,反映出企业资金结构再融资功能的强弱。企业管理当局将以此为起点作出财务分析,设计确立企业财务规划与目标方案。

  2.适度长期投资下的资产运行效率的状况和预期。以此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企业营销工作,并强化对资金周转速度的目标分解与控制。

  3.权益资本的内、外源融通功能。体现为企业资本运作与既有资金控制半径的扩张能力、引资工作魅力、留存收益积累力。与此同时,着力调整、改善与金融机构间的关系,拓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领域。

  4.企业负债结构的优化与管控机制。以此引导企业优化融资方案,着力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其管控目标。

  5.构筑企业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物流成本以及并购成本等四大成本将成为新时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重心。这种战略成本管理重心的转移,同时也揭示了企业应当着力提升其在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关系上的协调力和控制力,走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台。

  6.企业业务链的开放度。体现为确保企业业务链在动态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否决、再造、精干”的不断整合与提升机制。一方面不断拓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劳务)市场占有和新品投放,另一方面果断否决相关产品(劳务)或产品的相关市场。在始终保持企业的业务增长与资金结构、资产规模相匹配的过程中,完成企业产品与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向开放的专而强、特而强的横向高效化转换。推进“主辅分离、主业强劲、重组做大、辅业外包、减员增效”的改革改制方略。对既有主业产品也要针对主机(整车)产品新造、主机(整车)产品修理和配件产品制造的不同情况,实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并依托上述企业业务链日趋开放的不断整合,为企业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利润管理和顺应战略成本管理重心的转移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显然,在创建企业资金链的系统工程中,通过对企业业务链的不断整合、优化,最终实现资金链与业务链的对接,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国有企业的CEO们都很明白现代企业制度是等不来的。然而其创建之路,路在何方?在创建“两链”对接所要求的大量艰苦细致的创新工作之中。一切持有所谓待到企业效益好时才能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及效益好即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都是有害的。正因如此,国有企业的CFO们应确立的基本财务工作理念是:

  在践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上引亢高歌!

  在创建资金链、业务链的两链对接中激情舞蹈!

  7.企业资金链循环与持续发展管控机制。要求企业必须从现金流的控制和企业发展理念两个层面,来考虑其管控工作制高点的布局与设置。在企业现金流的实务操作方面:一是要大力推进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这两端的管理工作;二是在适度的长期资产投入下,企业再投资比率的把握;三是筹资结构下的企业负债,特别是对带息负债比率的把握。而在企业发展理念方面,更加需要企业管理者从现金流与会计利润的差异性分析的视角,从集团公司和二级企业两个层面,冷静思考上述差异性与发展速度下的企业财务战略定位,将企业营销至上的战略企图置于科学、严谨的财务规划及财务评价之上。集团公司应当建立起对集团各企业业务增长率实施差异化管理的策略。

  集团公司应当建立集团战略规划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在确定企业发展速度与市场定位上的调节机制,并着力在以下五大关系的处理上取得突破:正确处理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间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正确处理集团公司特别是二级企业业务增长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规模经济与划小核算单位管理方式的关系;正确处理做强核心产业与相关多元化经营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直接与间接、内源与外源互动融资的关系。以此来确立集团公司及各企业的财务规划与发展战略,确保集团公司及各企业在其财务风险有效控制下得以持续、科学地发展。

  8.企业资金链创建及其管控工作是项系统工程,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以实现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配合,完成两大工作体系间的有机融合。建立两者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是企业资金链创建工作的又一重要体系要素。

  (二)八大评价指标

  根据资金链创建应具备与达到的三大功能,结合资金链之八大链环结构要素的设定,为实现企业资金链管控工作的量化管理,我们认为企业在实务运作中应建立如下八大管控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目标值(所提目标值均为机械制造业在当前一个时期内的参照性建议指标。各企业应根据本公司实际动态确定其具体目标值,下同)管控在65%之内。

  2.总资产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目标值管控在1.0次以上。

  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目标值管控在5%以上。此指标值原则上应当不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4、带息负债率(付息负债额/负债总额)。目标值管控在30%以内。通过此项资金结构性指标的设立,推进企业资金成本管理,实现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化。大力推行信托融资与融资租赁、债务重组与非货币交易等创新工作的开展,带动企业资产配置方式的多样化与方法创新;按规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集团公司内部国有资产在各相关企业间的调拨与有效配置;促进企业建立全方位的信用管理与控制体系。

  5.再投资比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固定(长期)资产投资数额)。其目标值将结合企业资产负债率状况具体设定。在当前业务发展期允许此比率在小于1之下运行。

  6.资本积累外源比率(外引股权资本数额/所需新增所有者权益总额)。在当前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其业务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新增资产总额中来源于股权性资本的要达到1/3以上,并且此数额中的相当份额又将依赖企业外源资本的筹措。因此外引权益资本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融资工作的一大特点。此项作为企业资金结构性指标,实质上是一项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指标,通过对此项指标的管理创新来拉动企业资本运作与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当然,此项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低弱,为此,对此项指标的设立与管控必须阶段性地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分解指标结合起来一并进行。

  7.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及存货的减少(增加)对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贡献率(“±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增加)±应付项目增加(减少)±存货减少(增加)”/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目标值管控在大于(等于)零方向。负值则表现为对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侵蚀。通过此项指标的设置与管控,来推动企业在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以及存货的占用与周转上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8.应收账款资产比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末资产总额)。目标值管控在15%以下。

  四、企业资金链运作过程中应确立的五项重大配套措施和管理手段。以此促使企业资金链管控工作的制度化、内控化与程序化,并实现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机融合和有力配合。

  (一)实行“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机制,组织实施“五统一分”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形成统分结合的企业财会工作新格局。

  “五统”:在纳入企业合并和汇总会计报表的各二级单位范围内,建立、实施“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财会政策、统一财务预算、统一纳税办法、统一委派制度”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办法与具体工作制度。

  “一分”:对企业设置的分支机构或非营业执照下相关授权单位,分立会计核算业务,采取单独会计核算方式,在往来结算方式上一律实行内部结算价格清算;在成本核算方法上着力推行逐步结转核算法,以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汇总会计报表管理制度,使之成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所属此类二级单位,其财务会计监管系统的基本模式可设定为“单独核算、汇总报表、统一纳税、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开户”。

  (二)创新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运作机制,深入拓展与发挥资金结算中心如下八大基本业务和管理功能。

  1.依托商业银行为企业(或企业集团,下同)内部各开户单位办理对外资金结算业务;

  2.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开户单位沉淀资金,根据开户单位需要办理内部资金临时调剂业务;

  3.对中小开户单位会计稽核岗位和会计出纳岗位实施集中代理管理制度,具体办理相关开户单位的收付款业务。核定各开户单位定额备用金;

  4.根据企业所属二级单位筹资需要及意愿,以统一信贷资金原则,按资金结算中心相关规定为其办理委托贷款业务;

  5.为持有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各开户单位办理委托票据贴现业务;

  6.承接企业内部归口管理部门委托的专项资(基)金管理,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需要,提供资金封闭运行服务;

  7.会同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做好对开户单位及其他纳入企业汇总和合并报表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定期汇审、批准与组织编报工作,对企业内部二级会计核算单位开具的列账通知书等会计核算凭证,统一进行审核确认,并做好纳入企业统一财务预算管理范围的经营利润、资金占用等项指标的考评与管理;

  8.分析研究金融工具创新,并对其综合运用实行统一协调与规范管理(或提出统一规范管理的意见方案)。

  (三)推进企业财务资金流与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整合,现阶段各企业应着力组织实施“3+1”信息化工作方案。

  企业“3+1”信息化工作方案,即实现财务会计核算与企业物流系统之“采购与付款”环节、“销售与收款”环节、“制造成本核算与出入库”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管理等三大方面的信息整合和有机对接。与此同时,建立起企业本部上联集团公司、下联所属二级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以形成该系统内会计信息集中共享的“一条链”在线连接与监控。

  (四)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确立并实施以财务风险管控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在明确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确立以风险预警、防范为核心的内控工作原则的同时,作为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起定期(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的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审计)报告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当前应重点针对以下若干风险地带,建立风险的预测与分析、预警与评价工作机制:

  战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担保风险、财务授权风险、企业末位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十大风险区域。

  (五)。确立“三位一体”式企业资金链管控绩效考评工作体系。

  依据资金链创建中所确立的三类评价指标系统及其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按其指标的实现与完成情况,实施指标考评。

  依据资金链创建中所设置的结构体系与功能要素,以及企业管理与改革任务要求,按其管理功能的建立与效能发挥状况,实施职能考评。

  依据对各责任中心(或责任单位)的指标考评、职能考评结果,以及执行指标的真实性、执行指标的措施性、发挥职能管理的实效性、职能管理的创新性等状况,对各责任中心管理者实施干部考评。

  根据上述“三位一体”的指标考评、职能考评、干部考评的综合评价结果,实行与责任中心计提的工资总额、责任中心管理者的薪酬制度及其职位升降三个方面的全面挂钩与奖惩兑现,并以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作内容。

  (作者系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铜陵车辆厂副总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