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是指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其实现的经营收入扣除支出后实现的节余,它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成果的最终反映。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企业会计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
长期以来,我们分析、考核、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时,普遍使用的指标是会计利润。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中,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企业账面反映有会计利润,而经营活动中现金支付却出现短缺,难以支付原材料采购、水电费甚至职工工资等日常开支;二是一些盈利企业陷入破产境地,而另一些亏损企业却能持续经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费解的现象呢?其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利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者说,没有认识到企业真实利润的本质。
我们知道,会计利润是按照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计算出来,其计算基础是收入、费用、资产、所有者权益等。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基于现金收付实现制原则,主要记录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对外投资和缴纳税款等活动中的现金流动状况,反映企业的现金收付能力。在计算会计利润时,赚取的非现金资产不被认定为利润,当期确认的应收账款不被认定为现金收入,付现增加的存货则被认为是当期的付现成本。当期的会计利润与同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不同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根本所在。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计算方法及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二者的背离。一般情况下,正常运转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当大于同期的会计利润,因为计算会计利润扣除的成本费用中,包括了固定资产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不需付现的项目,这些项目在计算经营活动净流量时不作为现金支出。这样,企业可以有足够的现金进行日常支付,保证持续经营。相反,当企业实现会计利润时,应收账款、存货、待摊费用等非现金资产大量增加,即企业正常运转中所必需的现金被逐渐置换成不能直接用于支付的资产,现金流不断减少,久而久之,如果有一天现金流出现断裂,那么企业的持续经营就会立即陷于举步维艰之境。这些非现金流动资产或多或少存在不能变现或变现贬值的风险,很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期的巨额亏损。所以,企业经营者切不可因账面上有利润而沾沾自喜,若无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会计利润相背离的规律,则可能导致盲目乐观、决策失误,最终断送企业的发展前程。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虽然有会计利润,并且有与会计利润相一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突然有一天发现现金严重短缺,无法进行正常的支付。这种现象说明企业存在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扩张投资行为。应当看到,尽管外延扩大再生产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较好选择。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作出决策之前,要对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有一个准确把握。无论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还是在现有产品之外进行的多元化投资,都必须有相应的现金流作保证。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措施,扩张投资不能及时产生现金流入,加之其他融资渠道不畅通,那么,现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会很快出现,致使企业经营陷入无力支付的境地。
假如企业一方面有会计利润,但没有与之相应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另一方面又不顾现金流量的限制而盲目进行扩张投资,这时只能依靠举债或股东追加投资维持。这种状况是最令人担忧的:巨额的债务可能导致企业不堪重负并丧失融资信用。一旦信用丧失,则告借无门,徒唤奈何,仅靠企业自身有限的现金流入,恐怕连正常生产经营都难以为继。这恰恰是某些盈利企业一夜之间频临破产边缘的原因所在。与之相反,某些企业尽管个别年份出现账面亏损,但却能保持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现金流量好于会计利润,有足够的现金净流量,究其原因,或是扩张投资没有超过现金流量的限制,或是保持了较好的融资信用。以年度进行考量,会计利润往往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符,但以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考量,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当趋于一致。一般的规律是:产品的起步阶段,会计利润高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因为占领市场份额需要预先投入流动资金;产品成熟阶段,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高于会计利润,预先投入的流动资金已逐步收回,产品市场份额已稳定,此时是赚取现金的好时机。如果企业的运行状态与此不合,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现异常,应当对产生原因加以分析。
上述种种情况充分说明,企业保持持续经营能力,依靠的不是会计利润,而是良好的现金流状态。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会计利润指标的局限性,认识到只有具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支持的会计利润,才是企业的真正实力,否则,它只能算是一个数字符号,缺乏实际意义。现金流对于企业,就像血液对于人体,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同样,通畅的现金流可以使企业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从货币形态到实物形态,再到货币形态,周而复始,不断运转,以实现价值的增值。企业由于实现规模经济的渴望和对外扩张投资的需要,对现金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通常进行的新业务开拓、企业并购等活动,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由此可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更客观。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的利润,容易受到人为操纵和控制,而现金流量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而且能证明企业的信用和实力。在企业利润包装、盈余操纵愈演愈烈的今天,现金流量信息能帮助投资者看清企业的真正面目,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投资价值,从而减少投资风险。
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应树立起分析、决策和评价的重点是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的正确观念,在进行扩张投资时,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的限制及过度举债的负面影响。否则,那些不顾现金流量的限制而盲目进行扩张投资的行为,只能加速企业在市场竞争大潮中的灭亡。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不是会计利润的管理,而是现金流的管理。
(作者单位:陕西省第十二棉纺厂、陕西省农村经济管理网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