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县公路部门资金周转困难的现状
目前市县两级公路部门都存在切块经费安排不足、公路债务负担沉重、管理不善带来的超支、收费公路还本付息能力低等问题,绝大部分已处于负债经营状态,有些公路部门已不能正常发放人员工资。2005年1月1日实施费税改革后,省计划下达滞后,资金到位比较慢,流动资金压力增大,资金筹措比以往更加难,资金周转相当困难。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严重制约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瓶颈”,油路大中修、水毁、危桥改造、险要路段处治工程、养护技术工艺、设计标准提高、机械化作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与经费困难、还贷付息压力形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
二、资金周转困难产生的原因
1.公路切块经费安排不足,管养超支缺口逐年增加。2005年市县公路部门切块经费为6.7亿元,而全省在册职工3.67万人,人平经费仅为1.8万元,切块经费的安排仅够用来发放人员工资,但实际切块经费中还需安排管理费和20%的公路大中修经费,因此,切块经费安排严重不足,造成了管养超支资金缺口。从管养超支缺口的形成及发展趋势来预测,每年的债务包袱都将有一定的增加,因为市县公路部门存量资产少,属生产性非创收单位,无固定的偿还债务来源。
2.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逐年上涨,负债投入比较大。第一,物价上涨使得我省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增加也较快,尤其是钢材、水泥、沥青油料费和砂石费等价格的上涨,使得单位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如2005年的沥青价格从年初的2100元/吨左右上涨到下半年最高的4450元/吨,按每公里小修保养用油1吨计算,此项导致每公里增加2350元的计划外支出;第二,为确保道路良好畅通,市县两级公路部门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指令性路况目标和大中修改建工程任务,形成的计划外国、省道改造项目资金缺口以及计划外市、县道水泥路硬化资金缺口无资金来源;第三,省里对市县公路部门的工程经费补助不足。由于近几年的公路改建、大中修工程和危桥改造都采取省补助一部分,地方自筹一部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除省补外,地方自筹很难到位,使得市县工程项目做得越多,需垫入的资金也就越多;第四,近几年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各地水毁严重,但省里给予的水毁补助不能完全弥补造成的损失。基于以上的各种原因,需进行银行贷款投入,以弥补资金缺口。
3.公路养护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生产效率不高,管理难度大。公路养护生产事业化的计划管理模式,缺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存在着人浮于事、劳动生产效率低、工效不挂钩、生产成本高、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控制不严等事业单位所固有的弊端,加大了公路资金的耗用量,造成了单位及项目管理费的超支。
4.前期收费公路的负债投资量过大,而对后期收入下降以及政策调整变化估计不足。特别是当前收费环境的恶化、收费设施的落后、治理超限超载、车辆经非收费路段绕道等客观因素,导致市县两级公路部门的通行费征收难,费源大量流失,征费收入直线下降,是收费公路还贷能力弱化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全省在安排通行费年度支出计划时,按固定比例保留较大比重的省集中资金,削减了地方返回资金,进一步减少了还贷来源。
三、缓解目前资金周转困难的对策
1.认真清理好以往债权债务,制定削负减债计划,化解债务风险,确保资金的良性循环。削负减债工作应与公路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坚决刹住不良债务的再度增加。
2.加强计划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按计划拨付资金,做到有计划不超支,无计划不开支,重点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禁正常经费的超支。
3.建立经济运行检查、分析制度,动态控制单位资金状况的良性运行。
4.实现工效挂钩,按劳计酬,提高养护工人劳动生产率,降低费用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大力发展路桥企业,增加市场创收能力,树立“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的思想,正确处理好职工受益、企业发展、解决管养经费不足三个方面利益分配的问题。
6.要拓宽筹融资渠道。可以通过盘活分布在公路部门的土地、设备、房屋等优良资源,对闲置资源要进行整合、有偿转让,筹集事业发展资金;也可以积极采取以地生财、滚动发展的办法,对新建公路特别是城(郊)区的公路建设,与当地政府协商,换置土地进行开发,谋求更好的发展。(收稿日期:200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