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燃料油作为原油制成品的主要品种之一,价格随原油价格的波动而波动。2005年8月底,美国WTI原油价格一度飚升至每桶70.89美元,导致燃料油价格也一度大幅攀升。由于燃料油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是工业经济的血液,因而其价格的剧烈波动会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世界燃料油市场的供需状况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建立进出口贸易模型对中国燃料油市场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燃料油市场 价格波动 进出口贸易 供需模型
燃料油是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种,广泛用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在2001年10月15日国家计委公布的新的石油定价办法中,正式放开燃料油的价格,燃料油的流通和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我国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一、当前世界燃料油市场的供求状况
燃料油曾经是发达国家石油消费量最大的油品。1973年,英国的燃料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36.6%,比当年消费的汽柴油总量还多;1970年,日本燃料油消费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56.5%.在两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1979年~1980年)之后,西方发达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促使其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燃料油一度成为当时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发达国家的燃料油消费量自1973年以后都有显著下降。美国1998年燃料油的消费量为4480万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3%,比1973年下降了11000万吨,降低了14个百分点;日本1998年的燃料油消费量为5125万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20.7%,比1973年下降了8990万吨,降低了28个百分点。
1.世界燃料油的供给情况
从供给方面看,独联体地区已经连续数年主要依赖能源工业的拉动实现经济增长,因此,燃料油供应近年来一直大幅上升,2002年独联体地区燃料油供应较上年增长了618万吨。
除独联体地区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近三年燃料油供应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以北美下降的速度最快。2002年世界燃料油供应量为6.01亿吨,较上年减少1205万吨,同比减少1.96%.北美燃料油供应较上年下降了736万吨。
2.世界燃料油需求情况
2000年以来,世界燃料油需求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1400万吨。2002年世界燃料油需求量约5.48亿吨,比上年减少1420万吨,同比下降2.5%.除西欧需求增长了409万吨,其他地区需求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都有所减缓。其中北美需求下降了983万吨,南美需求下降了609万吨。
3.世界燃料油供求分析
综合燃料油供求状况看,世界燃料油总体供过于求(2002年世界燃料油供应过剩高达5346万吨),但地区供求状况并不均衡。独联体地区、拉美和中东地区有较大的供给过剩,亚太和北美燃料油供给却很短缺。一方面,独联体地区2002年燃料油外供能力高达4119万吨,中东和拉美也分别有2000万吨级的外供能力。另一方面,北美由于需求下降较快,缺口逐渐减小,已经从2000年的1197万吨减少到2002年的257万吨;亚太地区2002年需求缺口高达3127万吨。
从供求趋势看,预计未来几年中,亚太地区仍将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是世界燃料油贸易最活跃的地区,新加坡仍会有较大量的燃料油转口。独联体地区尽管供应能力会有所下降,但外供能力依然是世界各地区中最大的,几乎和亚太区的需求缺口相当。此外,非洲也有约2200万吨的燃料油过剩。
二、中国燃料油市场的供求状况
1.中国燃料油内部市场供给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燃料油主要由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生产,中国石化生产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燃料,中国石油投放市场的非自用燃料油高于中国石化,少量国内燃料油的供应来自地方炼厂。从表3来看,90年代以来国内燃料油产量不断下降,2000年以来产量开始上升,这与近几年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是密切相关的。2004年全国燃料油产量已达到2084万吨。
2.中国燃料油需求状况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历年燃料油消费变化不大,到2002年当年燃料油表观消费量3443万吨,但2003年我国燃料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当年的燃料油消费量在4309万吨左右,并有迅猛增长的态势。
我国燃料油消费的主要方式是以燃烧加热为主,少量用于制气原料,具有较强的节约和替代潜力。从我国石油产品供需情况看,工业用油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其中燃料油又占工业用油的35%,因此,我国减少工业用油的重点将放在燃料油替代方面,这是缓解我国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有效途径。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40%;其次是建材行业,占消费量的19%;再次是石化行业,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18%;轻工行业占消费总量的8%;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费总量的6%;治金钢铁部门的燃料油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为5%左右。
如表4所示,我国燃料油消费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省份燃料油需求量所占比重很大。如2003年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燃料油需求量占全国的71.5%,其中广东省和山东省燃料油需求量占全国的45.2%;另一方面,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燃料油需求量所占比重较小,如西南和西北地区合计需求量仅占全国的5%.
3.中国燃料油的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由于国产燃料油数量急剧减少和缺少替代能源的沿海地区对燃料油需求不断上升,导致国内燃料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我国燃料油供应越来越依赖进口,燃料油已成为我国除原油以外进口量最大的石油产品。目前,我国燃料油资源的供应总量中,进口大约占到50%以上。从1995年到2003年,我国石化行业原油加工量从1995年的1.3亿吨增长至2003年的2.5亿吨,但国内炼油厂燃料油产量却逐年下降,已由1990年的3268万吨减少到2003年2004万吨,减少了38.68%.燃料油内部市场供给减少却伴随着国内燃料油需求的强劲增长,由此必然引发燃料油进口的迅猛增长。进口量由1995年的600万吨一直增加到2003年的2378万吨,增长了近3.96倍,燃料油进口占据了同年国内燃料油需求市场4309万吨的半壁以上江山,达到55.19%,并有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
从进口品种看,高硫燃料油大约占80%,中低硫燃料油大约占20%.
从进口来源地看,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其中80%以上的进口来自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近几年韩国取代新加坡成为我国燃料油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俄罗斯燃料油由于质优价廉,进口量也在不断攀升。2003年从韩国进口燃料油609万吨,来自俄罗斯的进口比2001年上升了188万吨,达到474万吨。与此同时,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一直作为我国燃料油主要供应来源的新加坡进口数量有所减少,所占比例由1995年的62.1%最低时下降到2000年的12.4%,只是在最近几年略有恢复。2003年从新加坡进口了495万吨。
从进口环节的税收方面看,进口燃料油的关税为6%,增值税为17%,综合税率为24.02%.
从进口地域看,由于广东省近几年燃料油需求均保持在1000万吨/年以上的水平,占全国燃料油总需求量的1/4到1/3,且该地域的燃料油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历年广东省的燃料油进口占全国进口量的比例在50-80%之间,进口燃料油成为广东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2003年广东口岸分别自新加坡、韩国进口燃料油462.5万吨、321.8万吨,分别增长33.8%、7.3%;从俄罗斯进口255.1万吨,下降18.4%,自上述国家的进口量合计为1039.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6.1%.当年进口燃料油的平均价格为184美元/吨,比2002年的159美元/吨价格上升了13.59%.
三、中国燃料油供需模型
根据中国燃料油供给与需求的状况,我们结合经济学原理建立中国燃料油供需模型如图1所示。
1.中国燃料油供需模型的假设
(1)中国燃料油需求曲线为一系列逐步右移的负斜率曲线。
模型中的需求曲线为一系列斜率为负的曲线,如图3所示为D1、D2、D3和D4四条需求曲线。
(2)中国燃料油供给曲线斜率为正的假定。
我国燃料油供给曲线为一条稳定的正斜率曲线,正如古典经济学中供给曲线,即供给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价格的上升,如图1所示为正斜率曲线S1.
(3)当中国的产量能满足内需时,模型存在供给曲线和资源约束线重合并垂直的假定。
中国燃料油供给曲线、资源约束线重合并垂直,这时是国内燃料油产量恰好满足国内企业生产需求,在模型中是垂线S0.
(4)当世界燃料油主要出口国减少或限制出口时,模型中会出现经济学中的供给冲击假定。
正如20世纪曾出现过两次全球石油供给冲击一样,我们假设如果世界燃料油主要出口国减少或限制出口时,就会导致燃料油供给冲击,如图1显示,原供给曲线S1向左移到供给曲线S2.
2.中国燃料油供需模型的解释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生产部门中的电力行业、建材行业和冶金等行业飞速增长,导致中国对燃料油的需求不断上升,相应地使这些行业对燃料油需求迅猛增长,也使得进口燃料油数量剧增,也就导致全球燃料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在模型上表现为燃料油需求曲线不断向右移动,四条需求曲线分别与燃料油供给曲线S1相交于I1、I2、I3和I4点,与之相对应的燃料油的供给量分别为Q1、Q2、Q3和Q4点,当供给曲线S1与需求曲线D3恰好相交于燃料油约束线上,在其交点I3所对应的供给量Q3上,中国燃料油供需达到平衡,国内燃料油产量恰好满足国内企业生产需求。
如果我国燃料油产量Q3超过国内的需求Q2,说明我国燃料油供大于求,超额供给量为(Q3-Q2)。当国内燃料油消费量迅速增长时,I4点所对应的燃料油需求量Q4超出国内的燃料油产量Q3,使得进口部分燃料油来弥补超额需求的缺口,其燃料油进口量为(Q4-Q3)。随着中国大量进口燃料油来弥补国内供应不足,导致全球燃料油价格也持续上涨,从P3上升至P4.
如果世界燃料油主要出口国(如: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减少、限制出口或者单方面中止长期合同,就会导致燃料油供给冲击现象。一方面可能会导致燃料油价格进一步提高,如图3中的I5点,其对应的供给量仍是I3所对应的供给量Q3,但I5点所对应的价格则是比P3高得多的P5;另一方面可能会减少供给量,如燃料油价格维持在P3时,新的供给量不再是Q3,而是比Q1还低的供给量。以上两个方面将可能会提高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生产成本,甚至会影响中国和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得增长,必须引起高度得关注。
四、我国在近期的对策
燃料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左右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国际贸易和外交等手段,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战略。
1.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合理有效地配置燃料油资源。
(1)通过优化组合、联合兼并,逐步组建大型石化集团,进一步提高石化工业集中度,从而提高大型企业的燃料油生产能力。关停并转能耗高、产能低和污染重的中小型燃料油生产企业,这对燃料油生产成本和产量将有一个质的提高。
(2)根据2004年初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能源期货市场和原油期货市场。2004年8月燃料油期货已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开创了我国能源期货的新纪元,也为我国发展能源和原油期货奠定了基础。建立健全国内燃料油现货和远期交易市场,通过资本市场来规避燃料油价格风险,并形成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国民经济稳步发展[8].
(3)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如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就十分大,国内已探明储量不到预测储量的10%,21世纪以来,更是进入储量增长高速期;未来可合成汽油(如:推广和扩大国内乙醇汽油的使用),以补充燃料油的不足。又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国内资源十分丰富;其他新能源,如氢能、可燃冰等,都可望实现成熟化,从根本上抑制对燃料油的过度需求,减少燃料油的价格波动。
2.建立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燃料油贸易新秩序。
(1)进口油品贸易中应遵循的原则:遵守WTO贸易规则和国际油品贸易惯例;维护全球石油公平、公正、公开的贸易秩序;供需双方互惠、互信、对话、尊重;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长期合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双赢;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将立足于同贸易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关系和渠道,中国石化适当增加部分投放市场的非自用燃料油的生产,发挥燃料油的替代效应,减轻成品油消费需求过旺对物流供应的压力。
(2)建立国内石化企业联合采购协调机制,争取原油的世界定价权。中国石化企业如果要想提高话语权,在定价方面施加足够的影响力,就必须完善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并以一种声音来应对国际挑战。长期以来原油和燃料油进口价格偏高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国内企业的联合采购体。
(3)中国各石化企业应与海外供应商签订长期贸易合同。长期合同有助于稳定市场,防止燃料油价格大起大落。国内大型石化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产业链,应与国外供应商签订长期稳定的供应协议。
3.实施原油和燃料油来源多元化战略,确保我国燃料油的供给
(1)利用现有的地缘政治优势,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中东、非洲和拉美等石油资源丰富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在石油能源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确保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
(2)随着中国对燃料油需求不断上升和对外进口依赖程度加深,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经济的长远安全和稳定发展,要求我国运用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燃料油资源。在新加坡、俄罗斯、韩国、印度和菲律宾等主要燃料油出口国的外交政策可以围绕着中国燃料油战略去设计和实施。
(3)积极推动国内石化和石油开采企业进军海外,到原油出口国建立生产基地或者合作参与原油开采。例如,去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苏丹和伊朗等国投资办厂,建立海外燃料油生产基地,并可直接控股、参股海外高品位高储量的油气田。
4.国内燃料油市场经营策略
(1)进口燃料油的选择。从供求的区域看,独联体、拉美和中东地区燃料油供过于求,非洲的外供能力也很强劲,因此,这些地区的价格对进口比较有利。然而,从燃料油的品质看,中东地区的较高,其次是独联体,拉美和非洲的不很稳定。从运价看,独联体最优,但季节性较强;中东其次,但政治和军事冲突的风险较大,稳定的货源和安全的运输成为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拉美和非洲次之,但政治动荡和结算方式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综合看,随着中国与独联体国家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程度的加深,这部分油源的综合经济效益日趋突出,可以被我们加以充分的利用。
(2)销售渠道主方向的选择。从地区分布看,燃料油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华东和华南,重点在广东和山东。从行业消费的角度看,除了海洋船舶用油比较稳定外,主要用于电厂、陶瓷厂和化肥原料,以及部分地方炼厂的深加工和调和。因此,燃料油销售的主攻方向应立足东部终端消费市场,根据进口货源取向合理安排物流,即独联体油源主要销售辐射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新加坡和中东油源辐射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
(3)资金风险控制。燃料油经营有赊销行规和本大利小的两大特点,且客户地域分散、资信背景复杂,在确保效益的同时,规避资金风险的难度十分巨大。为此,有必要对大单业务进行锁价操作,对小客户进行必要的资信评估。同时,结合信用证业务的开展,变货物交割为单据交割,将控制风险的工作交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收稿日期:2006-04-10)
参考文献
[1] 李萍,廖娜。近看远观:中国燃料油市场体何去何从[J].国际石油经济,2003(5)。
[2] 张魁宽。国际、国内燃料油需求与贸易现状[N].金凯讯石化财经资讯报告,2004-5-30.
[3] 房海峰。我国燃料油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化工,2004(7)。
[4] 章宁。中国燃料油消费结构及需求预测[J].当代石油石化,2004(6)。
[5] 王英奇。2005年燃料油市场展望[N].实达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报告,2004-12-13.
[6] 王骏。中国铁矿石供需战略分析[J].经济学家,2005(4)。
[7] 胡政,李辉。新加坡燃料油市场对我国的影响[J].国际石油经济,2002(10)。
[8] 杨伟。推出燃料油期货对相关企业的影响[J].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