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1日,意味着外资银行真的来了。
对于被垄断机制养得有些虚胖的“宠物狗”——中国本土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狼已经进了家门。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从消费者的角度,我对外资银行充满了期待,对宠物狗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外资银行的进入,至少可以打破中国银行业原有的垄断格局,是中国银行业行政垄断的终结。
中国的《反垄断法》从1987年开始起草,迄今已近二十年,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难产,耐人寻味。《反垄断法》的“社会本位”使它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宪法”,承担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值得庆幸的是,2006年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终于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但是,许多参与《反垄断法》起草的法律专家,对于它是否能被人大通过,表示出担忧,甚至悲观地认为,襁褓中的《反垄断法》将夭折于国家权力与市场媾和的行政垄断之中。
我对行政垄断充满了反感和厌恶。行政垄断是政府公权干预形成的垄断,剥夺了民众的消费选择权,导致了消费者利益受损。人们付出了同样的成本,却不能得到相对等的服务。一些国内银行按“国际惯例”不断推出这种收费那种收费的同时,服务水平却没有遵循“国际惯例”,银行里依然排着长队,手续永远那么复杂,服务员缺乏好脸色,作为“上帝”的消费者,在垄断者眼里却成了“孙子”。
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期待外资银行到来的人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85.2%的公众对外资银行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消息给予关注,明确表示将选择外资银行的人占到10.8%.
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我对“幸灾乐祸”觉得羞耻。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中国人,总有一种抹不去的民族情结。这种情结不是狭隘的经济民族主义,而是希望这个喜欢吃豆腐的民族变得自由、民主和强盛。我会杞人忧天般担心这些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宠物狗”最终被狼干掉,担心中国经济被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并形成大量的利润转移……
一些专家表示,未来几年内,外资银行不会对中国银行业形成大的冲击,“目前来讲,外资银行几乎没有渗透到中国的金融系统之中,截至2006年9月底,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051亿美元,仅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这种乐观显然是阿Q式的,过去五年的过渡期,外资银行受制度限制,在中国市场仅是试水,明年才开始真正出击。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没有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参与经济全球化,我们的企业永远也长不大。任何纵容经济民族主义的行为,都会有损中国的长远发展。在严酷的国际竞争中,能够高效率配置资本和资源的国家和企业才具备竞争力,而最高效率的配置手段就是市场调节。
狼,肯定会对“宠物狗”造成冲击和伤害,但狼的许多优良秉性值得我们膜拜和学习。我们要学习狼的战斗精神、奋发精神、协作精神、忍耐精神,我们不能总吃软豆腐,而要敢于用尖利的牙齿去撕咬更有营养的牛肉。最好的学习办法,就是和狼站在同一个竞技台,同一市场竞争所产生的“鲇鱼效应”,有利于提高中资银行的水平。
我们希望看到的理想状态,就是中国的“宠物狗”们在与狼搏斗中变得越来越强悍,并成为狼狗。当大量充满活力的狼和狼狗互相撕咬时,我们将看到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这也许正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最想表达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