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游戏规则变了

2007-1-15 13:39 《首席财务官》·王建新 【 】【打印】【我要纠错

  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与平台将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9项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套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将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有力地维护公众利益。

  一、新准则的制定原则与指导思想

  本次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借鉴国际惯例与立足国情。既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他规定,也要贯彻立足国情、有取有舍的原则。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辨证关系:

  1.借鉴国际惯例与立足国情的关系

  我们既要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其他得到广泛认可的准则的规定,同时也要贯彻立足国情、有取有舍的原则,防止不顾实际,照搬照抄,特别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环境。

  按照这一原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各项目相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言,有些准则项目可能合并,有些准则项目可能分解。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项目的名称、体例和内容上,不一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一一对应。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任何改革都应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会计改革尤其如此。凡是我国会计制度已有明确规定并在实务中得到广泛认可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实质性差异的,继承并形成准则或纳入相应的准则项目。以此为基础,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出发,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借鉴国际惯例,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3.科学规范与便于理解和执行的关系

  我们现在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可供借鉴的国内外成功经验,完全有条件在会计准则体例、准则规定、准则分类和编号等诸多方面尽可能系统化,做到科学规范,同时在准则条款语言表述上做到本土化和通俗化,以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

  通过会计准则的科学化、规范化、本土化、通俗化,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培训,使会计准则由专家理论探讨的话题,转变为注册会计师和全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主管人员能够理解和运用的规则。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健全会计监管体系,结合审计准则修订,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和执业质量,使我国的会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新准则的特点及意义

  本次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比以往更强调了对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仅仅简单关注企业损益情况。这既是一种会计理念的变化,也是一种对于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增长理念的变化,更强调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效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重视于资产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力义务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样,新准则体系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1.新会计准则体现了国际趋同性

  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特点是: 经过财政部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双方的共同努力,在长达数月反复多次的工作交流与沟通中,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双方准则中的非实质性差异,除了关联方关系的确定以及长期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允许转回两项差异外,二者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我国积极主动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实质性趋同变革。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加入WTO后中国履行承诺的要求。

  2.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之一是,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也就是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中,增强了相关性,历史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计量属性,比较全面地在准则体系中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3.新会计准则也特别地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39个会计准则中86次出现“可靠”二字,表明基于我国目前现时环境构建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倚重。

  4.新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中国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

  由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等。

  5.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我国积极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同时,我国部分基于国情的准则的制定得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肯定和认同,例如新准则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规定、关联方交易披露界定、公允价值运用等将成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一阶段的借鉴。

  总之,此次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与完善,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本次会计改革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的趋同。同时,新会计准则体系也体现了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别背景,将经济增长理念的转变蕴含于会计理念的转变之中。这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新准则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1.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融资管理是公司理财的一项重要内容,融资环境的变化、融资政策的制定、融资方式的选择等都会对融资量和融资成本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势必会影响未来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

  (1)对融资环境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结合我国的具体特征,充分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趋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共同要求和必然趋势。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趋同建立起了一个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共同的会计语言基础,这就为在国际范围内寻找适合的融资渠道提供了可能。尽管我们可以采取现行按所在国准则调整报表进行境外融资,但准则的差异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和市场化程度等等,对融资的速度、难度、认购倍率和效率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大都集中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事实,应该说与会计准则国际通用性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在欧盟、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被采用,我们将会看到在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

  (2)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使得国际上的会计和金融研究更能被我国加以利用和借鉴,金融工具的创新更容易被套用到我国的金融市场,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同时企业也能方便地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这样不光企业融资的范围得到扩展,而且企业可以采用更优化的融资组合。

  (3)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如前所述,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企业融资范围扩展、融资方式优化,融资速度提高、难度相对减小、认购倍率扩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这些改善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2.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投资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手段和途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投资活动的主要影响有:

  (1)投资分类更为明确

  新会计准则对投资的分类方式进行了调整,分为交易性证券、持有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三大部分,这样划分对其投资产品的性质和持有目的更为明确清晰,如将原有短期投资改为交易性证券,长期债权投资改为投资持有到期投资,这样分类不是客观原因导致的,而是由管理意图决定的,是对管理者的主观意图在会计核算上的客观反映。企业投资一经分类不得进行随意转换,在制度上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进行限制,预防利用分类转换人为地操纵损益。

  (2)投资风险揭示更为充分

  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投资产品的现实价值。对于交易性证券的后续计量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其变动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则直接按摊余成本计量确认,均将市场风险在会计上进行充分反映,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投资风险的把握,也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真实判断。

  (3)投资管理工作更为复杂

  由于投资是一项综合性的经营行为,尽管准则中对其分了三大类,但实际操作中品种繁多,对于不同的投资品种及投资项目的不同情况要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和核算,这就给投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及品种的选择要按新准则的要求进行财务论证,包括投资的初始确认、计量,后续计量原则,公允价值选择确定,减值测试及减值准备的提取等。

  3.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体系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我国的特点和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对原有准则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相关的风险要求充分的揭示与披露,对引导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新会计体系的实施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和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准则增加了金融工具、保险、薪酬等22个具体准则,内容更全面,体现了当代会计计量的潮流,更能合理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特别是金融工具方面的四个准则,填补了我国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会计体系的空白,使企业金融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有了可供指导的依据,合理降低了因金融交易操作复杂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巨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类似中航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新准则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从重视利润表转向更为重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充分反映和披露了资产负债的风险。

  (3)实施新准则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对企业内部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内控流程实施提出更高要求,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4)公允价值的使用将促使企业定期排查风险。新准则在某些资产计量方面采用与国际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应收款项、非货币交易等在期末采取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在期末要对相关的计量要素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科学地取得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取得必然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相联系,使企业更加关注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关注变化的同时就要充分揭露排查企业资产价值变动的风险,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防范风险。

  (5)公允价值的使用将促使企业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为了更好地使用公允价值反映企业资产变动背后的经营风险,企业就要建立一套及时的风险预警系统以支持公允价值的使用。

  4.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新准则中,我国实行的是有限制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与企业的相关性更强。对金融业而言,公允价值也更符合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惯例。具体而言,实行有限制条件的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存在如下方面的影响:

  第一、与历史成本法比较,公允价值计量更能迅速反映市场价值信息的变化,公允价值会计使企业价值更贴近市场价值;

  第二、信息的可靠性会降低,且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降低;

  第三、公允价值的任何变化都在损益表中反映,波动性上升,可能导致市场对企业价值的错误判断;

  第四、公允价值需估计,并且许多资料需取得相关的证明材料或依赖中介机构的专业评估资料,因此将增加企业成本;

  第五、非市场化资产的估价存在诸多争议,不得不严重依赖企业的内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操纵的可能性。

  相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还具有如下两个特征:一、金融企业收益与利润的空间;二、金融工具进入表内计算,并且以公允价值计量,影响银行的负债率增大。

  四、实施新准则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市场的建立和发育还不健全,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还不规范,在发布和实施过程中,将会出现难以把握、职业判断增加、一些企业借以操纵利润等情况。具体体现在:

  1、信息可靠性不够,公允性不能保证

  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的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这导致了在计量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因而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公允性难以保证。

  2、职业判断增加,主观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采用估值技术和未来现金流折现计算以及公允价值的后续计量难度较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系数的确定还依赖于职业判断,受主观影响较大。加之会计人员素质、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参差不齐,公允价值的取得成本较高等原因,客观上公允价值的操作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价值差异大,易形成操纵

  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这些技术手段所得出的结果必须足够可靠,支持这些技术手段的市场参数也必须较丰富和完备,做出主观专业判断的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否则公允价值就难以可靠地计量,甚至可能导致对会计利润和资产价值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引入公允价值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撑的。换言之,即使企业损益表上增加了利润,仍可能没有现金流。这样可能使企业在没有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导致现金流出,并使其企业价值高估。也可能会出现相反或低估的情况;我国慎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是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能可靠计量。

  4、有限使用公允价值,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下降

  有限地使用公允价值,在另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使企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信息与使用公允价值后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信息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横向层面,境外上市企业和境内企业,由于使用公允价值的程度不同,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还仍然不强。

  5、权益法容易诱导企业进行利润操纵

  权益法下,收益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不考虑现金流的支撑,这就既为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方便,也极易诱导有利益驱动的企业进行利润造假。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等影响公司股价和市值的财务指标,无不是以利润为基础计算而得出。因此,在中国资本市场,借助权益法,通过联营公司虚增销售、重组等各种虚增利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银广厦、郑百文等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