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汽车驶入快速消费品时代

2007-11-12 15:21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如今的中国人换,就像换手机一样随意“十。一”期间,记者参加了一个婚礼,除了婚礼的排场大之外,最惹人注意的,就是停在酒店外贴满喜字的奥迪A6,这是长辈陪送给小辈的嫁妆。

  曾几何时,上个世纪7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80~90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陪嫁物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曾经被人们看做遥不可及的汽车。这种现象除了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更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之快,汽车在中国已经驶入了“快速消费品时代”。

  换车像换手机一样随意

  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早在五年前买了一辆夏利车。由于工作原因,汽车行驶里程很快达到了10万公里,加之自己经常“飞”车,车身上总是伤痕累累,维修记录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这车纯粹就是个代步工具,买的时候就打算开几年就换。”

  如今,手头宽裕了,看着被自己开得面目全非的夏利,只是一顿饭的工夫就拟定了换车计划,第二天就将夏利卖了买回一辆尼桑。

  奎先生这样的换车一族已经算是相对谨慎,但真正换车的时候,也并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对他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事。

  记者的一个女友,车龄五年,换车5辆。不了解的人都以为她是个大款,要么就是傍了一个大款,其实不然,她只是个年薪不过10万元的小白领。但是,她非常喜欢车,面对不断出新的车型,“喜新厌旧”的冲动让她无法控制,买的车无非都是5万~6万元一辆的小型车,最长的使用不过两年,然后一律折价卖出。

  很多人都说,现在换辆车算什么,就像换手机一样随意。

  曾经空旷的大院已是车满为患

  追求新鲜事物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一代买车人,他们经历过买车的艰辛,享受过开车的便利,感受过汽车带给他们的荣耀。

  宋老师是一个拥有近四十年工龄的老工程师。早在十七年前,宋老师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苏式“拉达”轿车,能在十七年前拥有一辆价值几万元的轿车,已经是提前进入小康水平了。

  提起自己的“拉达”,宋老师还记得当时买车的艰难。那时候,根本没有汽车交易市场,宋老师是托了几个朋友,等了近三个月才将这辆车请回家。

  这种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风靡北京的轿车,现在在大街上已经见不到了。就是这样一辆车,一度让宋老师成为“焦点人物”,宋老师成为他们大院第一个买车的人,它给宋老师招来了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荣耀。

  如今,宋老师的“拉达”也和自己一起退休了,拉达换成了捷达。宋老师也不再是当年的“焦点人物”,他住的大院里停满了各种品牌的汽车。

  富人换车玩概念

  当普通老百姓无形中将汽车视为流行的快速消费品时,富人们早已玩起了概念。

  记者想起年初采访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时,他刚刚换了一辆新车。在选车过程中,他一度在41万和89万的价位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一部89万的车。原因是这辆价值89万的丰田车具备一种新技术:当汽车处于高速行驶时,它会主动给电池充电,如果车速降下来,它会把发动机关掉,靠电池运行。

  潘石屹所说的这款车,配备的就是最近盛行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属于环保型车,在油耗相同的情况下,行驶里程可比传统汽车多出20%.对于老潘这样的人物,换车早已脱离了所“需”的概念。他们的很多行为已经完全社会化,是否拥有环保的超前意识,似乎已经与是否有社会责任感画上了等号。价格和品牌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只是个符号。用老潘自己的话讲,“我选车子的原因不是价格问题,是我对新技术、新理念的认可和尊重。”

  对于这些富人来讲,什么似乎都可以列入快速消费品的行列,只是看他们自己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