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有意识地把城市化确立为明确的政策目标,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而这,也正是解决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本办法当 前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现实,纷繁复杂。新问题和旧问题,利益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等各种问题,彼此交错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进,其中一个问题的核心影响越来越明显。
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中国人应该怎样对待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是主动发展城市化,把城市化作为追求的目标,还是继续回避城市化中所遇到的障碍,并被实际上已经日渐深入的城市化进程拖着被动前行?
长期以来,城市化既没有成为决策者明确的政策目标,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城市化似乎只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副产品。那些当时决心进行改革开放的人们中,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实际上开启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
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同时表现为城市化的发展。不可能存在城市化水平不变,而经济和社会同时取得持续发展的情况。基本上,城市化和现代化是同一回事。而目前,虽然我们天天都在高喊着城市化的口号,但在一些具体做法上,却有悖于城市化的发展目标。
现有户籍制度抑制城市化发展
现在已经可以确信,那些以户籍控制为主要手段抑制城市化的政策,被废除只是时间问题。城乡之间的人口自由流动迟早要成为现实。
遗憾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并没有赋予城市化以应有的地位。在很长时间内,中国社会甚至普遍存在一种意识,认为城市化是中国不可能承受的发展成本。改革开放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在城市和乡村以互相隔绝的方式分别展开。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改革开放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城市中的市民变成了富裕的市民,而乡村中的农民变成富裕的农民。至于他们彼此的身份转化,那只能是特例,而决不可能成为社会范围的普遍现象。
但是,只要改革开放持续进行下去,这种孤立、静止的城乡分割观念就必然被打破。事实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以后,亿万农民没有按照当初的设想继续留在乡村,他们不可遏止地进入了城市,推动了城市中既有分工体系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深化首先表现在城市这个分工体系容纳了更多的人口——实际上,是需要更多的人口。同时,也实现了更多的产出。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大大得益于城市化,但城市化在某些方面却基本上处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这集中反映在对待进城农民的政策上。这方面的政策几经反复,忽左忽右,甚至在某些城市,还曾经出现过大的倒退。但是,无可否认的趋势是,城市还是要进一步开放。现在已经可以确信,那些以户籍控制为主要手段抑制城市化的政策,被废除只是时间问题。城乡之间的人口自由流动迟早要成为现实。这个过程,一言以蔽之,中国在被城市化拖着被动前行。因为这种被动,无数本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资源被浪费了,这其中当然也必定包含无数宝贵的人力资源。
“保护耕地”不应成为阻碍城市化发展的理由
城市化的进程只能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单位面积上土地产出的大幅度增加。以“保护耕地”为理由而人为阻止城市化的进程,其实才是最大的浪费。
进入21世纪以后,原有的户籍控制继续延续,同时,抑制城市化的政策在另一个方面又得到了突出表现,这就是土地问题。现行的土地制度对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调整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政策。这种僵化的土地制度只能抑制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城市化进程的迟缓和城市房价的高涨。
城市化的进程必然包含土地资源用途的重新调整。在僵化的土地制度下,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调整只能在现有的城市范围内进行。这不仅在总量上无法满足城市化的需求,同时,由于供需之间的紧张,必然导致城市内土地价格急剧上升。在此高地价之下,房价又怎么可能不高呢?至于野蛮拆迁、古迹不保等恶果,就更加无从避免了。
坚持僵化的土地制度,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保护耕地”。持此论者认为,农业耕地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值得为此牺牲城市化的发展。对这种观点,也许揭示一个事实有助于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成见:北京市二环路以外、四环路以内的土地,在几十年以前还基本是耕地。而现在,这里都变成了繁华的都市,密集居住着大量人口,拥有价值巨大的商业、服务业设施,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
如果现在有人倡议,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应该把这部分土地“退商还耕”,夷平其上的所有建筑,重新恢复几十年前的耕地原貌。对这种疯狂的观点,相信即使是最极端主张“保护耕地”的人也不会支持。显然不会有人认为,出现在这些土地上的繁华都市是浪费土地的后果,而只有把这些土地重新变为耕地才是节约土地。
如果说今天繁华都市的存在不是在浪费土地,那么,今后的繁华都市同样也会是高效利用土地的结果。如果说,过去为了发展城市而改变耕地用途是合算的事情,那么,今后继续这样做也丝毫没有什么不合算。城市化的进程只能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单位面积上土地产出的大幅度增加。以“保护耕地”为理由而人为阻止城市化的进程,其实才是最大的浪费。
确定主动发展城市化的政策避免被动
在强烈的发展动力冲击下,社会被搅动得喧嚣不安,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被启动,但是,相应的制度条件却没有及时建设完成,结果,混乱和浪费压倒了秩序和效率。
虽然道理并不难懂,但由于多年固有思维习惯的影响,以及现实利益的作用,土地制度的僵化格局短时间内还没有根本改变的可能。但城市化的进程不可能因此就停下来。现有的处于低效利用的土地资源,必然要以各种各样的变通办法转化到能被高效利用的地方去,其中主要就是转变为城市性质的土地。这个过程是不可能被阻止的。人们只能在主动发展城市化和被城市化拖着被动前行之间作出选择。
目前实行的政策基本上是被动的。于是,我们看到了种种本可避免或者缓解的社会问题:城市房价的居高不下、进城务工农民持续多年的低收入、产业升级的速度缓慢、国内消费的增长跟不上生产的发展、公共服务的发展滞后、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均衡,等等。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强烈的发展动力冲击下,社会被搅动得喧嚣不安,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被启动,但是,相应的制度条件却没有及时建设完成,结果,混乱和浪费压倒了秩序和效率。
有什么理由继续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在长期积贫积弱之后,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强烈的发展愿望。这使得中国虽然面临着众多的制度不足,却仍然取得了持续多年的飞速发展。人们必须意识到,城市化不仅仅是这种发展的一部分,实际上,城市化就是这种发展本身。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有意识地把城市化确立为明确的政策目标,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而这,也正是解决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