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不同于写字,除了形式,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诚如唐诗中的汉字一般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认识的,人们与李白、杜甫的差异不在于会不会写这几个字,而在于如何将五个字、五个字排列起来成为富有内涵的五言诗,七个字、七个字排列起来成为令人回味的七言诗。诗圣李白、杜甫知道如何排列才能达到那种意境,而一般人则难以企及。可见,写诗的功夫并不在诗内,而在诗外。领导工作也不例外,其功夫在权力之外。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要具备经验、威望、能力和权力等四个条件,其中前三者为内涵,最后一个条件——权力为外在的硬件,起着载体作用。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没有载体,内涵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对一个领导者来说,一定的权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一个已经拥有权力的领导者而言,载体具备,更需要的是能发挥作用的内涵。因为权力是身外之物,拥有同样职权者比比皆是,而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却各有千秋者,甚至大相径庭,其差别就在于各自运用权力的内涵不同。所以,权力运用犹如诗人的功夫在诗外那样,用权的功夫也在权力之外。
有些掌握权力的人总是有一种使用权力征服他人的冲动,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任意地支使着在下的人们。其实, 权力不是棍棒,而是连接人心的工具。聪明的领导者不把权力暴露出来,而是通过感化人性的手段,形成个人魅力去实现管理。可以说,凡是高明的领导者都会将权力运用得“天衣无缝”,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他在用权。
看不出在用权的领导者,是高明的领导者。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领导者充分了解下属的性格特点,对柔和者宽容大度,怒而不威;对张扬者小心谨慎,能屈能伸。尤其在平时,领导者要谦恭、虔诚地对待部属,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敬重你,绝不要颐指气使、喜形于色、自以为了不起;要千方百计地把权力藏在暗处,拙而不露,使每个下属在人格都获得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自觉而愉快地完成各项指令,这才是高明领导者功夫在权力之外的用权之道。
领导工作更需要智慧
就领导者管人、管事、管协调的微观职能而言,“事”多属理性范畴,说明领导工作具科学特征。例如,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各项工作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一个企业,有生产必有销售,有销售必有税收,而有增值税、消费税必有城建、教育等附加税收,这一切都说明了经济工作是一项充满理性思维的工作。
由于领导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不只有有限理性,且都有七情六欲、个体差异很大,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因此要做好领导工作,不仅要有业务上的理性,更要具备做“人”的工作的艺术性,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有相当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把“以人为本”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
从协调工作来看,人与事纷繁交叉,对领导工作的智慧更有要求。智慧与知识的差异不仅在于层次上智慧远比知识为高,更大的差异在于知识会陈旧,智慧却能万古常青,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善于思考是领导者的入门之道
在工业企业,技术工人都有学徒期,或两年、或三年,根据工种差异,满师年限各有不同。惟独领导职位无学徒期规定,如西方一个中学生通过选举,一夜之间可以成为市长;一个演员可以成为州长;一个木匠同样可以成为总统。由此可见,做领导与学技术不同,技术工人等级可以凭借个人技能和知识掌握多寡来判别,而领导者首先要有相当的认可度,才有可能出任;领导者不是靠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来培养,而主要是从自身体悟中获得。这就是说,领导者既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比较、总结,体悟出其中的哲理来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也可以在他人的启迪下,通过亲身试验,获得感悟来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一个善于思考的领导者,必然足智多谋,办法和点子多;一个不善于思考的领导者,必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善于思考者,一方面是愿意思考,对不明白的事情有强烈的欲望去研究和探索,直到把问题弄清搞懂,而不是无所用心、不懂装懂;另一方面是敢于思考,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勇于冲破束缚思维的条条框框,敢于闯荡观念上的“禁区”。当然,敢于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而是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要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前提下,理性地走进善于思考的入门之道。
这就是说,尽管领导者所从事的专业各有不同,但他们既要在思考中行动,又要在行动中不断领悟的要求却是相同的。善不善于思考,不仅是领导者素质能力的体现,也是其悟性高低的标志。知识可以依靠学习获得,技能可以依靠训练纯熟,而智慧只能靠自己琢磨,在各种不同状态下通过亲身体验或智者的启迪,才能获得的一种开悟。难怪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领悟。
经历是领导者的宝贵财富
人生的经历不仅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尤其是苦难的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君不见老红军一生最引为自豪的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津津乐道的是过雪山、草地,啃草根、树皮,而不是建国后他们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个领导者,其经历同样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样是领导工作的宝贵财富。尤其是波折和坎坷对于丰富领导经验更为重要。因为对人生会有刻骨铭心提高的不是顺利的工作过程,而是盘根错节的矛盾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痛楚。当你有一天克服了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看到柳暗花明的希望之时,内心是多么愉悦!对今后战胜类似的工作困难又多么充满信心!
增强记忆与表达能力,拉近人际距离
凡记得住他人的名字、籍贯、年龄及其特点者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感,尤其是领导者对下属情况能了如指掌更令对方感激下已。而领导者对下属情况一无所知,被领导者将极为失望,因为不了解就谈不上使用,更谈不上晋升。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领导者要布置任务、传达精神都离不开这一工具。擅长表达的领导者通过言简意赅的表述,便能使下属对自己的意图一清二楚,执行起来也会干净利落,不容易在模棱两可之间留下尾巴。
由此可见,记忆和表达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一般来说,通过正常渠道成为领导的人都或多或少具有上述两个特长,但要成为称职的领导者则须进一步增强这两个能力。因为人脑的记忆、思维和表达能力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用进废退,用得越多,激得越活。况且一般人投入使用的脑细胞仅占5%-10%,尚有极大余地。作为领导者只有不断地通过文字和形象的交叉来强化记忆,不断地观察听众的表情来判断表达效果,听取直言者的意见来思考表达技巧,才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记忆和表达能力,使拉近人际距离,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落到实处。
在变中求进
世界上万事万物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人生之变,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正如一个人坐久了,要站起来;站久了,要走一走;走久了,要躺一躺那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转换。记得有一年的春夏之交,面对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的西子湖,我请一位已成为一个中等企业家的大学同班同学谈自已的成功之道,他就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阐述了变中求进的道理。
当时,这位略比我年长的老同学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他指着正在地上爬行的蚂蚁对我说:少年时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蚂蚁与羊一样会产生个体有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循规蹈矩”现象。你不信可以拿一个圆盘做试验,当你把一群蚂蚁头尾相接地放在圆盘周围,并让它们前进,这时你便可发现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游行队伍,即使你在队伍旁边放置一些食物它们也决不动摇地继续往前走,直走到累死为止。
他说,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也会出现这种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不知不觉地步入求稳怕变、不思进取的死胡同。本着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的出路,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决然抛弃铁饭碗,辞去月薪近200元的总工程师职务,去外资企业打工,以学习他们的管理制度。6年后,他觉得自已已基本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并有了数百万元的资本积累,又毅然离开待遇极好的外资企业,决计自已实践办厂。从那时起,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和跌宕起伏的考验,他终于有了上亿元资产,成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而当年跟他一起工作,甚至比他能干的领导和同事都随着国营企业的倒闭成了下岗工人,两者境况判若天壤。
可见,人世间成功之路在于求变,尤其在极其顺利的情况下,要不惜抛弃所拥有的名利地位去寻求自已的新价值,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领导工作也同样如此。一个领导者如果不顾周围环境的变化,墨守成规,按老皇历办事,便会以保守始、众叛亲离终。如果是企业领导必然导致产品积压,效益下降;如果是政府官员必然施政失误,民众意见汹涌;如果是科研单位势必出现成果偏离市场需求,与自主创新背道而驰。可见,无论是哪个领域的领导者都要顺应社会形势,不忘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诚如孙中山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