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从新准则实施引发对财会人员素质的思考

2007-11-14 12:58 《新财经》·张 放 【 】【打印】【我要纠错

  2006年2月,历时三年的新会计准则终于破茧而出。这份39项企业会计准则,48项注册会计审计准则的新规,已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包括中远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在内的首批24家中央企业同时启用新准则,所有中央企业也将在2008年底前全面执行新准则标准,随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企业。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及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1992年,我国通过“两则两制”改革,实现了会计模式的转换。相对于1992年的会计改革而言,本次改革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更深层次上,完善会计规则、实现国际趋同,其深度、广度均超过前者。新会计准则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立足我国的实际,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较好地处理了会计的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的关系,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处于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行适用的尴尬局面。这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高度评价,是继1993年会计改革后又一次“地震式”的改革,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件大喜事,在中国会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对广大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1.会计理念的变化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按照收入费用观,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简言之,资产负债观关注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先计量收益然后再将之分摊计入到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中去。

  因此体现在本次的会计准则中,总是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而不是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与计量。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制定重在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与之对应,收入费用观下,会计准则制定主要关注收益表要素的定义,把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准则规范的首要内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收益确定的副产品。二者在具体会计处理中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对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按照资产负债观,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不包括业主投资或派给业主款造成的净资产变动),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收入费用观则直接确认已实现的每笔收入和费用,进而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而涉及到具体准则,存货、所得税、金融工具等准则都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的。

  2.适度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适度和谨慎的态度,其适用范围比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更窄一些、限制更严一些。比如,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而对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企业应于会计期末以成本模式对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而一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这就表明,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优选模式是成本模式,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首选的是公允价值模式。此外,新准则在金融工具、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

  3.引入了金融工具系列准则

  金融工具系列准则主要由4个准则构成: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以及金融工具列报。但大多数会计人员只是对基本金融工具比较熟悉,对衍生金融工具则相对陌生,觉得难以理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金融知识的基础薄弱,而如果连基础的金融知识都不了解的话,又怎能吃透金融工具准则的实质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更多的强调会计职业判断

  新的会计准则,只是对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方向,并没有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经济事项,特别是对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经济事项,更是只提供了一些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供会计人员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及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又比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需判断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这里的商业实质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

  与此相关,新会计准则因此也加大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在过去的企业会计制度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被规定的非常详尽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相对要小很多。而在新会计准则下,由于新会计准则只是会计处理的指导原则,具体的会计处理则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自然职业风险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二、实施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新准则自颁布以来,财政部就开始了有计划的培训。财政部会计司某负责人称,新准则的培训工作是准则得以贯彻实施的关键环节,拟分为两个阶段开展这项工作。第一阶段为研修阶段,有重点地培训部分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第二阶段为规模培训阶段,组织足够的师资力量,对各地财政部门、其他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培训。此外,财政部还举办了第三界全国会计知识大赛,以新会计准则体系为主要内容,宣传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与中注协协调,以CPA考试的“会计”科目中体现新准则体系的相关内容,以考试促进学习。同时各地的新会计准则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会计人员展开了新一轮的学习热潮。

  然而透过热潮,我们看到,虽然新准则的变革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去掌握理解变革的实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反映了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陈旧,与世界先进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此次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如果会计人员平时多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就很容易接受新准则。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在新会计准则面前反映接受难度很大,特别是金融工具系列的准则,形容如读天书。这就说明我国绝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进展关注很少,知识面单一。面对这种情形,会计人员应如何应对?

  首先,会计人员需要转变观念。新会计准则更强调的是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简单关注企业的损益情况;更强调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运营效率,而不仅仅是效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更注重于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权力义务。因此会计从业人员要从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源头上厘清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为确定某一期间流量概念的收入和费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具体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在不远的将来,利润表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综合收益表。

  其次,会计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对会计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了变化,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会计计量模式得以改进等等,这些都需要有高度适应力的会计从业人员。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知识的提升量与资讯化有密切相关,知识的增加量与时间呈反比,亦即知识增加的时间缩短,但量却呈几何级数增加。因此,终身学习确有其实质上的必要,欲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在职会计人员来说,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后续教育与学习,以此加快知识更新并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向复合型知识会计人才转变。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走向繁荣,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对业务技能不断充电,拓展视角,加强对金融、内控、预算、投资、风险管理、税收以及信息系统架构等方面的学习,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会计领域里得心应手。

  同时,会计人员还要提高会计职业敏感性,跟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进展。新会计准则大部分实现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今后中国新的其他会计准则的出台也必然要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因此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动态,才能对理解和接受新的会计准则做到未雨绸缪。

  因此,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应以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为契机,接受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念及会计方法,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以新的会计准则培训为切入点,改进知识结构,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度、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熟练地进行专业判断,作出合理的选择,并在实践中锻炼,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水平。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于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从业人员来说都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会计从业人员只有认真学习和领会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水平,降低职业风险。而我国的企业,则应通过执行新会计准则在优胜劣汰的变革中随机应变,最终成为适应国际大环境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