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马谡与商学院

2007-10-17 9:50 《新财经》·周宇飞 【 】【打印】【我要纠错

  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和商战的磨砺,我们的商学院培养出来的,都将是马谡、赵括这样的纸上谈兵之士。让这样的人掌管企业,那将是企业的悲哀兴六年,孔明计划向祁山出征,力排众议,弃魏延、吴懿等蜀中名将而不用,独选马谡镇守街亭,最后被张击败,损兵折将,甚为惨重。蜀国不得不由战略反攻转为战略防御。街亭一役,成就了司马氏,也使马谡作为悲剧人物长留于史。

  孔明失策,原因有二

  孔明何以如此偏爱马谡?个中原因有二:

  其一,马谡确有一定建言献策之才。据记载,马谡与孔明论道时,条理清晰,对答如流,有时连孔明都辩不过他,因此深得孔明垂爱。史书有记载:孔明南征,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被采纳后,诸葛亮七擒七纵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孟获心悦诚服地投降,终于安定了蜀汉的西南后方。

  其次,是孔明任人唯亲使然。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记载,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早年效力孔明帐下,为一才华横溢的谋将,与孔明深交甚笃,可惜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如此,不能排除孔明“爱其兄而惠其弟”。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记载,马谡死前曾致书孔明:“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唯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足见两者之间亲如父子般的亲密关系。

  客观地说,孔明本人作为宰臣,几无懈可击。作为调兵遣将、纵横捭阖的军事统帅,并非毫无瑕疵。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孔明评论道:“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至少,马谡的弱点,刘备就比孔明看得清楚,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向孔明交代:“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马谡的悲剧,实则是孔明的悲剧。他虽有爱才之德,也有容人之量,但没有知人之明,关键时刻选错了将。

  少年得志酿悲剧

  街亭一役,马谡执行不力,是因为其缺乏领导实战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也缺乏应有的悟性,对于兵书战策的理解过于机械。之所以机械,是因为缺少历练,缺乏灵活掌握作战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功夫。

  马谡也许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幕僚。但说得好不一定做得好。做得好,其实根本就不必说。所谓沉默是金、扮猪吃虎,就是这个道理。

  马谡最大的悲剧在于其定位。如果定位于演说家、纵横家,如苏秦、张仪之流,则仅仅依靠辩才,也可扬名于世。或者定位于策士、幕僚,如张良、范蠡这样的一代智囊,亦足可名垂青史。至于能否如韩信、白起、项燕、吴起等人登台挂帅、南征北讨,则大可存疑。

  马谡自以为拥有盖世之才,文武双全,可以立下不世之功。然勇固勇矣,却忽略了自身弱点。无自知之明,最终导致千古遗恨。

  少年得志非好事!假使马谡在孔明幕中,多加历练,买得教训,自然有大展宏图之机。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历史上,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赵奢之子赵括。贵为名将后裔,也确具大将风度,只可惜并无大将之才,一手造成四十万赵卒被坑杀,城陷国破。

  当代企业流星

  忆昔抚今,马谡与眼下某些毕业于正统商学院的“高才生”颇为相似。

  世纪之交,网络热大行其道,不少青年才俊,刚刚毕业或者尚未毕业,即披挂上阵、闯荡江湖,指点江山。二十岁左右即任首席执行官,大有舍我其谁之气概。其中不乏能言善辩之士,思维缜密,滔滔不绝,仪表翩翩,令人折服。然而一旦让他们横刀立马、冲锋陷阵,往往丢盔弃甲、功败垂成。时至今日,盘点江湖,伊人安在?

  论文凭,这些“英才”往往来自国内外一流学府,令人艳羡。论交际能力,往往是学校内的活跃分子,如学生会干部之类。论资金,往往有VC(风险投资)做其后盾,现金充盈。论口才,更是他们的强项,往往就凭一张悬河之口、一纸动人文字,即有大笔风投蜂拥而至。很多网络公司一度以拒绝了多少VC的投资请求为炫耀资本。

  商学院所学不到的

  为什么上述“高才生”沦为昙花一现式的日暮“英雄”,如流星般划过夜空?

  从根本上讲,拿到了商学院毕业证书的他们,普遍缺少了一张更为宝贵的“社会大学”的毕业文凭。缺少了必要的人生历练,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就难以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因为经验浅薄,所以,只能机械而教条地照本行事,所谓纸上谈兵,误公废私。因为悟性并不充盈,所以临阵之时,并不懂得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自取灭亡而不自知。

  管理之术其妙无穷,仅靠几年商学院的学习就妄图掌握营商天机可谓天方夜谭。对于从商学院毕业的青年学生而言,缺少商业实践的短板是课堂和书本学习所弥补不了的。

  缺少工作经验

  没有经验是年轻首席执行官们的致命软肋。缺少工作经验的直接结果就是难自知,也难服众。

  有识者曰: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自身的性格及才学决定了无法胜任企业领袖的职位要求,那么,就应甘心作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如总监、副总之类的职位,照样可以发挥作用。而没有工作经验就容易过分盲目,不知己短,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没有经验,边做边学,现学现卖也是可以的。但那是以牺牲商业机会、牺牲宝贵时间、牺牲现金流量、牺牲投资人耐心为代价的。

  自己没经验,就得要求下属有经验。如此一来,就变成了外行领导内行。自己无经验,如何管理经验丰富的下属?

  领袖往往是依靠个人魅力形成“天子威仪”的。在一个企业,如果管理者或领导人没有人格魅力,是很难服众的,其生存之路将十分艰险。如果企业员工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领导起来相对容易,因为他们辨别所谓人格魅力的能力,本身就不会很强。但是,如果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且有若干佼佼者,则这些刚刚从商学院毕业的首席执行官们就要小心了。因为自己还不清楚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想要驾驭这些人,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缺乏驭人之术

  作为管理者,尤其在中国,必须因地制宜,掌握一套驭人之术,方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而盲目照搬西方那一套,南橘北枳,水土不服,肯定是行不通的。很多“海归”回国创业,却铩羽而归,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经过事实检验的方法论,才可称之为“术”。练术,就需要时间。

  显然,刚从商学院毕业的青年才俊们,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套治理方术,其最终黯然离场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思维体系不完善

  刚刚拿到商学院毕业文凭的年轻人,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均不成熟、不成体系。没有成熟的思维体系,说话办事就容易凌乱、甚至相互矛盾,使下属无所适从,威信也就无从谈起。没有足够的威信,作为管理者、领导者的筹码就少了许多。